返回首页

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7-23 21:51   点击:8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先说结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有以下好处。

首先,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层次较高,因此,就能够形成一个高水平,高层次的平台吸引大量的资金流入,并且还能够吸引国内高水平的大学来此设立研究院和研究机构,促进农业科技园区的综合发展。

二、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

农业园岗位职责

1、作为技术骨干和核心主创人员参与完成各类规划策划、设计咨询的方案构思、撰写等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完成项目成果;

2、主要从事农业产业规划、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现代农业项目规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美丽乡村和城镇规划设计、农业企业管理咨询、农业综合体项目规划、农业地产项目规划等,涉及总体规划策划等项目的编制咨询工作;

3、参与公司内部其他研究课题,完成公司临时安排的其他任务。

1、负责公司在非洲乌干达的农业产业园(包含水稻种植、大米加工、牛肉加工、禽类养殖等项目)项目的'整体运营、管理工作;

2、与国内公司对接相关业务;

3、完成集团及董事会下达的经营目标。

三、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规划

1.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本县(市、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本省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连接紧密,产业间关联度强,原则上数量为1~2个,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主导产业符合“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的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已制定产业园专项规划,并经所在地县级或以上政府批准同意,明确了产业园发展布局和区域范围。产业园种养、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一二三产业板块已经形成,且相对集中、联系紧密。产业园专项规划与村镇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生态宜居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形成园村一体、产村融合的格局。

3.建设水平区域领先,产业园生产设施条件良好,高标准农田占比较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高。现代要素集聚能力强,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职业农民和专业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健全。生产经营体系完善,规模经营显著,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园区建设主导力量。

4.绿色发展成效突出,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推行并取得实效。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绿色食品认证比重较高。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5.带动农民作用显著,产业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推动发展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有保障。在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对接市场、抵御风险、拓展增收空间等方面,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原则上应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30%。

6.政策支持措施有力,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并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水、电、路、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7.组织管理健全完善,产业园运行管理机制有活力,方式有创新,有适应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和开发运行机制。政府引导有力,多企业、多主体建设产业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形成了产业园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投入比例

乡村振兴产业园的标准如下:

1、规模适度

集中成片规模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万亩,不超过20万亩,其中核心区不低于1万亩;区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万亩,其中核心区不低于5000亩。

2、产业突出

有明确清晰、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1—2个,覆盖产业园面积达到50%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50%以上。围绕主导产业,有2家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1(或二三产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5∶1)。

3、要素集聚

有2家以上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撑,新型职业农民占农业生产经营者比例达到2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农业机械化率、信息化水平分别高于所在区县平均水平5%和10%以上。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高于产业园所在地区平均水平30%以上。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备。

4、机制创新

“三权”分置改革等各项改革全面深化,水利基础设施等产权明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60%以上,农户参加合作社的比例达到70%以上,主导产业80%以上实行产业化经营。产业园管理方式创新,有适应产业园发展要求的管理机构和开发运营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管理方式。

5、绿色发展

全面实施“一控二减三基本”,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用薄膜全部回收处理,亩均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比所在区县平均水平低30%以上。产业园内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80%以上。产业园核心区和拓展区内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6、增收显著

创建形成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

五、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其规划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大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园区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本文阐述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园区规划思路的转变和创新,提出了 “规划一管理一服务一反馈”的规划体系,并结合江苏省盐城市大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实践,立足大数据高速、高效、科学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园区规划的新机遇、新方法、新手段,从而发挥园区的资源优势,实现大数据背景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高效、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为各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提供借鉴。

六、农业科技园区规划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看过一本相关的书籍,介绍的非常详细。

该书介绍了国内外不同类型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分不同类型收录了以畜牧业、加工业、种植业等为龙头的农业园区的成功规划案例,对农业规划工作者、园区管理决策者等都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从中精心挑选了九种类型1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其分类汇编成册,供读者参考与借鉴。这些案例涵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囊括了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物流类、休闲观光类、产业融合类、科技类、生态循环类、区域农业示范类和其他特色类等九个大类,包括了国家、省级和地市级等不同层级认定的农业园区。上述归类出的不同案例,并不表明园区仅有该类属性,只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案例中比较突出该类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而已,其实大多数园区都呈现为多业融合、复合发展的格局。

书 名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

作 者

朱绪荣

ISBN

9787511627568

类 别

农业

页 数

358

定 价

74.10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1日

装 帧

平装

开 本

16开

目录

1. ▪ 内容简介

2. ▪ 图书目录

3. ▪ 参考书籍

内容简介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朱绪荣[1]

图书目录

种植类园区规划案例

大田作物种植园规划案例

——河北省固安县某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大田作物种植园规划案例

——安徽省芜湖市某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设施农业园规划案例

——内蒙古某高效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林果种植园规划案例

——山西省晋城市某花卉产业园总体规划

林果种植园规划案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某柑橘产业园总体规划

养殖类园区规划案例

畜牧养殖园规划案例

——广西某现代农牧示范园总体规划

水产养殖园规划案例

——山东省济宁市某现代生态渔业养殖园总体规划

加工物流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产品加工园规划案例

——海南省海口市某农产品加工园总体规划

农产品物流园规划案例

——陕西省眉县某猕猴桃物流园总体规划

休闲观光类园区规划案例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案例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休闲观光农业园总体规划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案例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某休闲观光农业园总体规划

产业融合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案例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总体规划

生态循环类园区规划案例

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园规划案例

——河北省威县某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规划

科技类园区规划案例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案例

——辽宁省阜新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区域示范类园区规划案例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案例

——河北省武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其他特色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案例

——广东省湛江市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七、农业科技产业园区

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应符合以下标准:

  蔬菜:设施种植面积不少于100亩,露地种植面积不少于500亩。

  水果:种植面积不少于500亩。

  茶园:种植面积不少于300亩。

  西(甜)瓜:设施种植面积不少于100亩,露地种植面积不少于500亩。

  食用菌:年投料不少于300吨。

  蚕桑:桑园面积不少于100亩,柞坡面积不少于500亩。

  粮食:大宗粮食种植面积不少于5000亩,其他粮食种植面积不少于500亩。山地丘陵地区其他粮食种植面积不少于100亩。

  油料:种植面积不少于1000亩。

  棉花:种植面积不少于500亩。

  中药材:种植面积不少于500亩。

  花卉:设施种植面积不少于100亩,露地种植面积不少于300亩。

  水产品:大水面养殖面积不少于1000亩,集中连片的池塘养殖面积不少于100亩,工厂化养殖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种植面积不包括复播面积。基地同时期生产的产品应以一种或一类农产品为主,其规模应占基地总面积的80%以上。基地应有明确的界限,成方连片,相对集中。

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投入多少

1.发展功能定位准确。

产业园建设思路清晰,发展方向明确,突出规模种养、加工转化、品牌营销和技术创新的发展内涵,突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主体功能,突出对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农村改革的引领作用。

2.规划布局科学合理。

产业园建设与当地产业优势、发展潜力、经济区位、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相匹配。产业园专项规划或方案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并与有关规划相衔接。产业园有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全面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

3.建设水平区域领先。

产业园各项指标区域领先,现代要素高度集聚,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规模经营显著,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园区建设主导力量,体制机制创新活力迸发。主导产业集中度较高,占产业园总值的50%以上。

4.绿色发展成效突出。

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全面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覆盖,绿色食品认证比重较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5.带动农民作用显著。

入园企业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通过构建股份合作等模式,建立与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关系,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原则上应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6.政策支持措施有力。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优先用于产业园建设,并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水、电、路、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7.组织管理健全完善。

产业园建设主体清晰,管理方式创新,有适应发展要求的管理机构和开发运营机制,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格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