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哈萨克族节庆

169 2024-03-18 07:59 admin    手机版

一、哈萨克族节庆

哈萨克族节庆

哈萨克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风貌。

纳吾鲁孜节

哈萨克族最隆重的节庆之一是纳吾鲁孜节,也被称为“送旧迎新节”。这个节日是哈萨克族的新年,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赛马、摔跤等,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库尔米什节

库尔米什节是哈萨克族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季举行。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古代英雄库尔米什而设立的。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传统的游牧活动,如骑马、射箭、摔跤等,还会举行盛大的宴会和歌舞表演。

叼羊比赛

叼羊比赛是哈萨克族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也是他们节庆活动中最富挑战性和刺激性的项目之一。参赛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羊叼回指定地点,比赛场面紧张激烈,极具观赏性。

草原婚礼

草原婚礼是哈萨克族婚礼的一种形式,也是他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草原婚礼上,新郎和新娘会骑马或乘坐马车来到现场,与其他宾客一起欢庆。婚礼现场还会举行各种传统节目,如唱歌、跳舞、弹唱等,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总的来说,哈萨克族的节庆活动不仅展示了他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风貌和民族精神。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为外界了解哈萨克族提供了窗口。

二、哈萨克族节日

哈萨克族节日

哈萨克族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哈萨克族中,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纳吾鲁孜节古尔邦节

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的新年,也是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个节日标志着春天的来临,也是他们开始新一年的重要时刻。在这个节日里,哈萨克族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聚餐等,以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期待。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的另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伊斯兰教中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通常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月上旬庆祝,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他们向真主祈祷和感谢的时刻。在这个节日里,哈萨克族会宰杀羊羔,并与家人和朋友一起聚餐,以庆祝这个重要的时刻。 除了以上两个节日外,哈萨克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阿吾列节姑娘节等。这些节日都是他们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的重要体现。 总的来说,哈萨克族的节日文化是他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了解哈萨克族的节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生活和历史,并增进我们对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的认识。

三、哈萨克族起源?

哈萨克族的起源:

哈萨克族的族源也很复杂。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四世纪,居住在今新疆伊犁河谷和前苏联境内伊塞克湖周围地区的乌孙人,以及更早些时候就居住在这里的塞种人(白种人)和月氏人,是哈萨克族最早的先世。六世纪后半叶,游牧于阿尔泰山地区的突厥人,在天山北部的乌孙故地与乌孙人首先开始了哈萨克族最早的溶合,以后又有契丹人、蒙古人先后也加入了哈萨克民族的形成溶合之中。随着蒙古人势力的不断扩张,溶合后的早期哈萨克人的分布范围曾扩展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十五世纪六十年代,在锡尔河下游地区游牧的早期哈萨克人从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分裂出来,向东迁移到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流域。由于他们是为反抗和摆脱压迫与统治而迁移的,因而得名“哈萨克”,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这部分人后来又不断地与南迁的乌孜别克人和由游牧转向定居的蒙古人溶合,并建立了哈萨克汗国,正式形成了以“哈萨克”之名见称于世的新的民族共同体。

四、哈萨克族历史?

哈萨克族与中国古代曾经统治过今伊犁河谷及伊塞克湖四周地带的古代民族乌孙(公元前2世纪~2世纪)、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世纪~12世纪)、哈剌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2世纪末~13世纪)等有渊源关系,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

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也有人认为,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或“可萨”的异名。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避难者”、“脱离者”。

  国外学者多认为“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孜别克汗国,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波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

1456年,汗国有两个苏尔坦(吉来和扎尼别克),由于内讧向东逃入亦力把里统属地区,亦力把里主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西七河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一部分脱离乌孜别克汗国的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

1589年,哈萨克人及其分布地区已区分为三个玉兹(血缘的部落联盟):大、中、小玉兹,即清文献中的右、左、西三部。其中的中玉兹(哈萨克斯坦中部地区)和大玉兹(七河流域)臣服于准噶尔部。而小玉兹(西哈萨克斯坦)则于1731年被沙俄吞并。哈萨克三玉兹在18世纪中叶曾先后表示归顺清朝,特别是中玉兹和大玉兹,与清朝的关系更为密切。

  历史发展清初,蒙古准噶尔汗统治了西域。17世纪70年代,其首领噶尔丹势力向南扩展至南疆、青海,向西进攻哈萨克等族,迫使哈萨克族离开原牧地。18世纪初,哈萨克等族人民开展了反对准噶尔汗的斗争。1723年,准噶尔汗封建贵族在塔拉斯河流域地区烧杀掳掠,使哈萨克族人民遭受了大灾难。1755~1757年,清朝统一了准噶尔部,解除了哈萨克族来自准噶尔的威胁。由于哈萨克的三个玉兹曾先后表示归顺清朝,部分牧民迁到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放牧。

     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人口为907582人(1982)。使用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1959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1982年恢复使用原有文字,将新文字作为音标保留

五、哈萨克族特色?

哈萨克族人的特色:

在现代的人类学划分中,哈萨克人属于南西伯利亚型或图兰类型的代表人种之一.这种类型是有早期欧罗巴种和蒙古利亚种互相融合而成.哈萨克人的人类学种型体态的基本属性从人类头骨角度来看,面部宽阔,其头骨属于圆形,前额骨宽度中等(96.3mm),面部骨高(75.1mm),宽度较宽(143.7mm),鼻骨高度中等(24。9度),眼窝高(35。3mm)且宽大(40.7)。哈萨克人的眼睛,头发多为黑棕色,胸毛较少,多不超过身体中部。身体比例一些指数的平均值:上身长74。1厘米,下身长87。5厘米,手长87。5厘米,肩厚37。6厘米,胸部宽85。8厘米,臀骨宽27。6厘米。哈萨克人在ABO系统划分中O型占优势(33.6%,r=58.1%),A型(28.8%,p=21%)与B型(28.8%,q=21.0%)基本相当。哈萨克人中上门齿较于下门齿突出,上下齿覆盖现象很常见。上门齿内部内凹占63。5%,上下磨齿中y5+5型占大多数(82。0%)。

六、哈萨克族简介?

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0万,全世界哈萨克族有1900万。中国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的哈萨克文是阿拉伯字母哈萨克文,哈萨克斯坦使用斯拉夫字母(西里尔文字)哈萨克文。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 “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 也是中国、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国等国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民族形成于15世纪的哈萨克汗国时期。

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历史上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现在大部分哈萨克族定居在城市。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七、哈萨克族前身?

哈萨克族人的前身是中亚的塞客人。

八、哈萨克族别称?

第一种观点认为“哈萨克”这一名称出现于15世纪。当时,锡尔河下游的部分牧民在克烈汗和加尼别克汗的率领下迁到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流域。由于他们是为反抗和摆脱阿布尔海尔汗的统治压迫而东走,因此得名“哈萨克”,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

第二种观点认为“乌孙”即“哈萨克”的对音。

第三种观点认为“哈萨克”即《唐书》所载之可萨、曷萨的对音。早在5—6世纪,蒙古高原的一些高车部落越过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西迁,游牧于咸海和里海以北的草原,后来成为拂林(东罗马帝国)以东、阿得水一带的恩屈、曷、诃、也末(咽)等铁勒部落。曷又译为曷萨、葛萨、可萨。

九、哈萨克族读音?

哈萨克族这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哈萨克族的读音是:哈ha,声调读一声。萨sa,声调读四声。克ke,读四声。族zu,读二声。

十、农业生产怎样育苗?

谢邀!农业生产育苗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为其移植到田土里去栽种或耕种(也包括人工生物育苗)。俗话说“苗壮半收成”。不同的物种,其育苗的强度不同,时间不同、技术手段和工作强度也不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