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妨害罪是什么?

300 2024-03-18 20:47 admin    手机版

一、妨害罪是什么?

       妨害罪,即妨害司法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使用各种方法妨害国家司法机关正常诉讼活动,破坏国家司法权的行使,情节严重的行为。

      妨害司法罪, 具体包括打击报复证人罪、扰乱法庭秩序罪、窝藏、包庇罪、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非法处置查封、扣押。

       具体有:1.伪证罪;2.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3.妨害作证罪;4.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5.打击报复证人罪;6.扰乱法庭秩序罪;7.窝藏、包庇罪。

二、妨害公务罪最新规定?

1、妨害公务犯罪情节一般,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小,未造成轻微伤以上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拘役四个月。妨害公务犯罪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一年。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妨害公务造成的后果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增加基准刑20%以下:

(1)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

(2)造成财产损失数额较大的;

(3)煽动群众阻碍依法执行公务、履行职责的。

4、公务人员执行公务行为不规范的,可减少基准刑10%一20%。

三、妨害安全驾驶罪管辖?

一、妨害安全驾驶罪管辖范围有哪些?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是抢夺操控装置等,会涉嫌妨害安全驾驶罪。

1.“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3.“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醉驾200以上一般判几个月?

判决结果要根据醉驾后果来判定。

1.醉驾时酒精含量超过200毫升情形较为严重,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具体判决结果还需结合醉驾造成的后果综合来判定。

三、醉驾的判刑标准是什么?

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属于醉驾。

1.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前款规定的“道路”“机动车”,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2、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如果醉驾200以上,要根据醉驾的后果来判定判刑多久。如果出现的后果比较严重,会由公安机关交通的管理部门约束到酒醒为止,并吊销机动车的驾驶证,还要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并且在5年之内不可以再重新获取驾驶证。

(一)乘客在公共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抢夺方向盘、变速杆等操纵装置,殴打、拉拽驾驶人员,或者有其他妨害安全驾驶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1.在夜间行驶或者恶劣天气条件下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的;

2.在临水、临崖、急弯、陡坡、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桥隧路段及其他易发生危险的路段实施的;

3.在人员、车辆密集路段实施的;

4.在实际载客10人以上或者时速60公里以上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的;

5.经他人劝告、阻拦后仍然继续实施的;

6.持械袭击驾驶人员的;

7.其他严重妨害安全驾驶的行为。

实施上述行为,即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一般也不得适用缓刑。

(二)乘客在公共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随意殴打其他乘客,追逐、辱骂他人,或者起哄闹事,妨害公共交通工具运营秩序,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行驶,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三)驾驶人员在公共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与乘客发生纷争后违规操作或者擅离职守,与乘客厮打、互殴,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四)对正在进行的妨害安全驾驶的违法犯罪行为,乘客等人员有权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制止行为造成违法犯罪行为人损害,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

(五)正在驾驶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遭到妨害安全驾驶行为侵害时,为避免公共交通工具倾覆或者人员伤亡等危害后果发生,采取紧急制动或者躲避措施,造成公共交通工具、交通设施损坏或者人身损害,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认定为紧急避险。

(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处置妨害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交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从重处罚。

(七)本意见所称公共交通工具,是指公共汽车、公路客运车,大、中型出租车等车辆。

二、加强协作配合,有效维护公共交通安全秩序

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行为具有高度危险性,极易诱发重大交通事故,造成重大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妨害安全驾驶行为的现实危害,深刻认识维护公共交通秩序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意义,准确认定行为性质,依法从严惩处,充分发挥刑罚的震慑、教育作用,预防、减少妨害安全驾驶不法行为发生。

公安机关接到妨害安全驾驶相关警情后要及时处警,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处置;要妥善保护事发现场,全面收集、提取证据,特别是注意收集行车记录仪、道路监控等视听资料。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进行监督;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符合逮捕、起诉条件的,应当依法予以批捕、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公开、公正审判。对于妨害安全驾驶行为构成犯罪的,严格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妨害安全驾驶罪: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四、妨害公务罪判多久?

一、妨害公务罪一般判刑多久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妨害公务罪立案标准是多少

在处理妨害公务罪立案标准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划清妨害公务罪与人民群众抵制国家工作人员违法乱纪行为的界限。极少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假公济私,滥用职权,违法乱纪,损害群众的利益,引起公愤,群众对之进行抵制、斗争是应当支持、引导的。

2、划清妨害公务罪与人民群众因提出合理要求,或者对政策不理解或者态度生硬而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发生争吵、围攻顶撞、纠缠行为的界限。群众围攻、顶撞国家工作人员,通常是由于群众对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宣布的某项政策、决定、措施不理解,有意见,向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问,要求说明、解释、答复、由于情绪偏激、态度不冷静、方法不得当而形成的村国家工作人员的围攻、顶撞行为。在围攻、顶撞过程中,常伴有威胁性语言和类似暴力的推擦、拉扯行为,在客观上妨害了公务。

对妨害公务罪当中的侵犯对象,除了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外,还包括了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中依法执行公务的人员。这个时候达到了一定的情节之后,那么都是会按照妨害公务罪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五、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的区别?

侵犯的客体不同,袭警罪侵犯的是警察,妨害公务罪侵犯的是执行公务人员。

六、妨害公务罪标准 罚金

妨害公务罪是指干扰、阻碍、破坏和妨害正常的行政、司法、军事、公安等机关工作秩序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对于妨害公务罪的惩罚是非常严厉的,其中包括罚金这一常见的制裁手段。

根据我国刑法第277条的规定,妨害公务罪是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阻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后,殴打、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打击报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打击报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致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受到严重困扰、殴打、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打击报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后果严重的;妨碍、阻挠、破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妨害公务罪的标准

针对妨害公务罪标准的判断,主要根据行为的性质、结果和后果而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行为的性质:妨害公务罪涉及的行为主要是指干扰、阻碍、破坏和妨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常的工作秩序。如阻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妨碍、阻挠、破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等。
  • 行为的结果:对于判断妨害公务罪,行为结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行为导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能依法执行职务,应当认定为妨害公务罪。
  • 行为的后果:行为的后果与行为结果有所区别,后果更强调的是行为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造成的实际影响,如殴打、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打击报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综上所述,妨害公务罪标准的判断主要依据行为的性质、结果和后果,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妨害公务罪的罚金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妨害公务罪的制裁措施之一就是罚金。根据刑法第44条的规定,对于刑法规定的罪行,除没收财产外,还可以处罚金。对于妨害公务罪,罚金是常见的一种制裁手段。

根据刑法第277条的规定,妨害公务罪主体的处罚有三种: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因此,对于妨害公务罪,罚金并非必然,而是根据情节的轻重来决定是否处罚金以及罚金数额的大小。

在具体判决中,法院会综合考虑被告人的过错程度、犯罪动机、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来决定罚金的数额。一般来说,妨害公务罪造成的社会危害越大,罚金数额就会越高。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刑法规定的罚金数额,法院会参考刑法规定的幅度进行裁量。根据刑法第44条的规定,罚金的数额一般不得超过犯罪所得的3倍,并且最高不得超过200万元。因此,在具体判决中,法院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决定罚金的数额。

结语

妨害公务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妨害公务罪的制裁措施包括罚金。罚金的数额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量,一般来说,妨害公务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大,罚金数额就会越高。

七、调解妨害公务罪关几天?

妨碍公务情节较轻的,可以治安拘留,也就是行政拘留,最多十五天,在行政拘留所执行;如果构成犯罪的话,就是刑事拘留,一般1-3天,可以也延长4天,如果属于流窜作案、结伙作案、多次作案的可以延长30日,在刑事拘留上述期限届满后,公安机关可以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如果被逮捕的话就一直羁押到判决;如果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做出补充侦查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也就是这个案子证据不足,不构成犯罪,就直接释放,转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如果检察院认为属于情节轻微,无逮捕必要的话,也是直接释放,转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但是此时诉讼程序还要进行,因此情节轻微不予批准逮捕是构成犯罪为前提的。

八、妨害安全驾驶罪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该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其本质特征表现为不特定性,这类犯罪对其侵害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事前往往无法预料和控制。如果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不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而只是特定的个人或者特定的公私财产,则不构成妨害安全驾驶罪。

主体要件

该罪主体多数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该罪主体,主要是乘客。少数为特殊主体构成,如,车辆上的售票员或者安保员也可能与驾驶人发生冲突。

客观要件

行为人的行为干扰公共交通工具的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即行为人的行为足以导致公共交通工具不能安全行驶,车辆失控,随时可能发生乘客、道路上的行人、车辆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现实危险。如果行为人只是辱骂、轻微拉扯驾驶人或者轻微争抢方向盘,并没有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不宜作为犯罪处理,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主观要件

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所谓故意,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妨害安全驾驶,有可能造成不特定的多数人伤亡或者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九、妨害公务罪立案及量刑?

近年来,妨害公务案件不时发生,且有日益增多的趋势,现行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虽然就妨碍公务罪作了一些规定,但过于简单、抽象,在司法实践中很难具体操作。而在认定构成了此罪的时候,自然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那妨害公务罪一般判多久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但是如果对公务人员造成重伤,死亡等后果,就要按照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和妨害公务数罪并罚。

一、妨害公务罪一般判多久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二、妨害公务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以下几种情形可以作为妨害公务罪立案侦查:

1、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所谓依法执行职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其合法职权从事公务活动。这种公务活动,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或工作单位中所进行的公务活动,而且还包括国家工作人员根据有关规定或命令在其他时间或场所内的公务活动。

其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在依法执行职务。即其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确实属于他的合法职权范围,并且活动的方式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同时,行为人必须是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执行公务。行为人如果并未采用暴力或威胁方法,而是用其他方法干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例如谩骂、吵闹等行为,虽然对执行职务有一定程度的妨害,但也不能构成本罪

十、妨害公务罪怎样辩论无罪?

妨害公务罪无罪的辩护要点要看“妨害公务罪”中“公务”的合法性问题。

行为人虽然实施了暴力、威胁行为,该行为虽然阻碍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一定行为,但只要有证据证明该工作人员的行为不是“依法执行职务行为”,则行为人的行为存在无罪可能。

如果未使用“暴力、威胁手段”就不属于“阻碍行为”、阻碍的不是“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行为人的行为则不构成妨害公务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