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唐朝前期时间?

137 2024-03-18 21:01 admin    手机版

一、唐朝前期时间?

唐代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至玄宗先天元年(公元七一二年),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七一三年)至代宗永泰二年(公元七六六年),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 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 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七六六年)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至哀宗天佑四年(公元九O七年)是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活跃的时代。杜牧的诗歌将清新与冷峻熔为一炉,这非常适合他在诗歌中表达政治抱负和激情。李商隐则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体现出自己在仕途上历尽的坎坷,诗歌常流露出伤感的情调。他著名的《无题》诗究竟是爱情之作,还是隐喻政治内容,中国诗歌评论界至今还有争论。

二、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技术因素?

1、唐朝幅员辽阔,适合多种植物种植。2、气候适合作物生长。3、农业水利的兴修。4、奖励垦荒。5、均田制的推行。6、铁器的不断成熟,曲辕犁的使用,牛耕的使用。

三、唐朝前期的八个皇帝?

命中注定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但在大唐盛世的背后,却是李氏宗族内部刀光剑影的血腥争夺,唐朝前8个皇帝(含武则天),无一例外全部经历过宫廷政变(还不包括地方叛乱)。

1、唐高祖李渊——玄武门之变。不管李世民是被动还手,还是主动挑事,结果就是,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杀,李渊被逼禅位。

2、唐太宗李世民——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承乾担心弟弟魏王李泰受宠,威胁自己的太子之位,与汉王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起兵逼宫。事情败露,侯君集被杀,李承乾氛围庶人,流放黔州。

3、唐高宗李治——高阳公主谋反。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爱女,嫁给房玄龄次子房遗爱。高阳公主私德放纵,与僧人私通,为帮助丈夫争夺房玄龄长子房遗直的爵位,诬告房遗直对她无礼。长孙无忌彻查高阳公主,诱发高阳公主、房遗爱图谋反叛,支持荆王李元景(唐高祖第六子)称帝。计划被泄露后,李元景、高阳公主等人被杀,名将薛万彻、柴绍之子柴令武也牵连被杀。

一代女皇武则天

4、女皇武则天——神龙革命。武则天病重期间,丞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革命,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还位给唐中宗李显。

5、唐中宗李显——景隆政变。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不是韦皇后所生,所以韦皇后勾结武三思一直劝说唐中宗废换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隆政变,杀死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并想杀掉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母女。但政变最终未能成功,李重俊兵败途中被部下所杀。

唐中宗李显

6、唐少帝李重茂——唐隆政变。唐中宗李显去世后(有说是被韦皇后毒死),第四子李重茂继位,韦后临朝听制,妄图模仿武则天旧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李重茂迫于形势,让位给叔父相王李旦(和唐中宗李显均为武则天亲生儿子)。

7、唐睿宗李旦——先天政变。李隆基拥立李旦称帝有功,当上了太子(不是嫡长子),与专横跋扈的姑姑太平公主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唐睿宗禅位给李隆基后,依然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太平公主公然提出要废掉李隆基的皇帝之位。李隆基抢先发动先天政变,杀死窦怀贞等太平公主党羽,赐死太平公主,正式夺取太上皇李旦的所有权力。

唐玄宗李隆基

8、唐玄宗李隆基——灵武称帝。唐玄宗时期发生安史之乱,马嵬坡兵变杀死杨贵妃、杨国忠兄妹后,唐玄宗继续向西进入蜀地,太子李亨则北上灵武(今宁夏)指挥平定安史之乱。在灵武时,李亨未经征得父亲唐玄宗同意,自己称帝,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大敌当前,唐玄宗默许了李亨的忤逆之举。

总而言之,要当唐朝的皇帝,也真不容易,宫廷政变随时发生,手里没几把刷子可真不行。

四、唐朝前期疆域的四至?

唐朝前期在东北方向上还包括今朝鲜全境和韩国全罗南道以北地区。这时唐朝疆域大概东北到今吉林省南部地区和俄罗斯海参崴附近,西北到咸海,西南到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和越南顺化乃至北纬15°以北地区,面积大约有1100万~1200平方公里左右。

五、总结唐朝前期出现鼎盛局面的表现?

唐朝兴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唐朝政治清明,多贤良君主,出现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经济:国力强盛,经济发展快。

文化:文化高度繁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军事:军事发达,由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促进军事发展。

民族:民族融合加强,册封了回纥,黑水靺鞨,吐蕃南诏等地的首领,加强对各地的管辖。

对外:注重对外交流,与三韩,倭国等多发展友好关系。

手工业,农业发展快,江南地区发展快。

六、唐朝前期农业生产中最具有代表的工作工具和灌溉工具分别是什么?

中国古代有这些重要的农业耕种工具:

1、杵臼:杵和臼都是远古使用的捣谷工具。臼是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

2、水碾:靠水力推动的碾子,利用水力带动旋转的碾子。多用以碾谷物。明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八:“水碾,水轮转碾也。” 清 顾炎武 《与潘次耕书》:“彼地有水而不能用,当事遣人到南方,求能造水车、水碾、水磨之人。”

3、风扇车:风扇车是一种能产生风 (或气流)的机械,也叫“飏(扬)扇”、“扬谷器”、扇车或扬车。发明于汉代,由人力驱动,用于清选粮食。

4、耧:耧是古代的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一次种一垄或,多垄,传统的最多达5垄。

七、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的表现?

1.

以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

2.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革新。曲辕犁、筒车等生产工具的改进为特征

3.

大面积兴修水利。黄河、长江流域等开凿一系列灌溉渠,并修旧渠和河堰。

4.

开劈大量荒田。劳动人民创造大量财富,唐政府每年向农民征收大量的粮食和布帛。

八、唐朝前期的疆域四至是什么?

唐朝前期在东北方向上还包括今朝鲜全境和韩国全罗南道以北地区。这时唐朝疆域大概东北到今吉林省南部地区和俄罗斯海参崴附近,西北到咸海,西南到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和越南顺化乃至北纬15°以北地区,面积大约有1100万~1200平方公里左右。

九、关于唐朝前期做文档应该准备什么概括?

唐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文治武功,蔚然可观。常言“盛世修史”,唐代亦不例外。其在档案编研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值一述。

  

  一、史馆之制

  

  西汉以来,史书多为私家修撰,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以及陈寿的《三国志》。与此同时,官修史书也开始出现,如东汉之《东观汉纪》。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修撰虽盛极一时,但国史的修撰工作也一直由秘书省的著作局主持。隋朝建立以后,在秘书省设立史馆,监修国史。开皇十三年(公元539年),隋文帝明令禁止私家修撰国史。从此,国史修撰便完全控制在封建王朝手中。唐武德初年,因隋旧制,史馆隶秘书省著作局。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移史馆于门下省。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改隶中书省。唐之史馆,较之隋代设置更为完备,选派当时名士充任史馆史官,并由宰相直接负责监修。

  唐代史馆保存有大量的文书档案。唐王朝规定起居注、时政记等皇家记注材料要定期移送史馆,还规定全国各主要官府的文书,都要摘要录送史馆。并制订了《诸司应送史馆事例》,颁发全国。明确规定了报送文书的种类、负责报送的部门以及报送的方法。负责报送的部门包括中央三省、各寺、局以及地方州县衙门。而报送的方法大体有定期录报和不定期录报两种。定期录报有“逐月录报”“诸季录报”“逐年录报”。不定期录报有“有即报”、“勘报”、“录考使送”等多种形式。除了依照《诸司应送史馆事例》收集各官府的文书材料外,史馆还可以“牒索”。“如史官访知事由,堪入史者,虽不与前件色同,亦任直牒索,承牒之处,即依状勘,并限一月内报。”

  也就是说,只要史馆查知有其它可供修史参考的档案材料,可直接向有关部门去牒索取,凡接到“牒索”的部门,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将要求的材料报送史馆。因此,全国大量的文书档案材料都汇聚到了史馆。史馆成为当时最集中、最庞大和收集档案文书最多的机构,为官修史书提供了大量的史料。

  在史馆收集到的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唐代官修史书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和《北史》,都在唐朝的史馆中修成。这些史书在“二十四史”中竟占了八史。另外,终唐一代史馆修撰的本朝史书也相当丰富,如纪传体的《唐书》和《国史》,以及编年体的《唐历》与《唐春秋》等。

  

  二、实录

  

  实录是前帝崩殂后,继嗣根据起居注、时政记一类史料而敕修的编年体史书。

  实录的修撰始于齐、梁时期。《隋书.经籍志》杂史类有《梁皇帝实录》三卷,记梁武帝事,周兴嗣撰。又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记梁元帝事,梁中书侍郎谢昊撰。又《史通杂说》篇有《梁太清实录》十卷。高似孙《史略》有《六朝实录》一书。这些都是较早的实录,但都已失传。

  实录容纳的资料非常广泛,除起居注、时政记外,凡诏令章奏,悉得入录。实录虽然属于修撰范围,但主要是档案资料的汇编,是档案编研的一种形式。因为实录是当代人所撰的当代史资料编年,修撰者又都是专职史官,既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又能接触到大量最原始的重要文献,所以实录所引的资料十分繁富,也较可靠。而且所记内容十分广泛,除皇帝政治活动外,凡有关军国大事,如政治对策、经济措施、各地社会动态等,都有极详细的记录,是国史修撰之前的资料准备,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很值得珍视。

  三、政书

  

  唐代是政书体裁的确立时期,其主要成果是专门记述典章制度的宏篇巨著会通体《通典》与断代体《唐六典》、《唐会要》。

  《通典》,唐杜佑撰,是一部典章制度专史。所记上起传说中的唐虞到唐肃宗、唐代宗时,有的地方以附注形式记载了代宗、德宗时的改革制度。全书共二百卷,以事类为中心,以时间为先后编次,内容以专题分为八门: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门之下又分子目。全书取材严谨,脉络清晰,分类编述,条贯古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然其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裨得失者,每事以类相从。凡历代沿革,悉为记载,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元元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通典》的史料来源,唐以前的主要是把纪传体正史的“书”、“志”进行系统编纂,兼采其它史书及经、子、文集中的有关资料。唐代的则主要是取自实录、国史及政府档案。《通典》为我国典志体史书开创了先例,为史学编纂创立了一种新的史体,开拓了一个新的史学领域。

  《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年间修撰。由张说、萧嵩、张九龄等主持,徐坚、韦述等十余人编修,最后再由李林甫修订补注。因系玄宗敕撰,故题为唐玄宗撰。此书记叙唐代官制,注文则叙及历代沿革。依据为当时的官府原始档案,特别是有关政典、制度方面的档案,因此该书为我们保留了大量关于当时典章制度方面的宝贵材料,史料价值较高。两《唐书》之《职官志》皆以之为依据。

  《唐会要》。会要为断代体政书,源于《唐六典》。会要始创于唐德宗时的苏冕。他以《唐六典》和《大唐开元礼》等为蓝本,编撰唐高宗至唐德宗九朝政治、经济、军事、刑法、职官、天文、地理、文化等沿革典制,编成会要四十卷,首创会要体。宣宗时,命崔铉等续修德宗以来会要四十卷,成《唐会要》八十卷。今本《唐会要》是宋代王溥根据官修《唐会要》经掇编宣宗以后事迹而成,计一百卷。《唐会要》成书在两《唐书》之前,保存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很高。

  

  四、地方志

  

  地方志的修撰,始于隋代。隋统一后,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开始了全国性区域志的编纂,据《隋书.经籍志》载,隋炀帝时“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故隋代有《诸郡物产土俗记》一百三十一卷,《区域图志》一百二十九卷,《诸州图经记》一百卷,其余记注甚众。”唐朝贞观时,由魏王李泰组织,萧德言等编撰《括地志》五百五十卷,段公路撰《北户录》三卷,贾耽撰写了《贞元十道录》,李吉甫纂修了《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目前留存下来的只有《元和郡县图志》,该书以唐玄宗元和年间诸道所属47镇为篇,记述了诸镇所属州县的历史、地理沿革、户籍财赋、名胜山川等内容。原书每篇之首均有地图,共47幅,因而称之为“图志”,但至北宋时,地图已亡佚,书志部分也有缺失,一般就以《元和郡县志》称之。此书是流传至今最早而又较完善的地方总志。这些地方志主要是依据档案资料编写而成,因此具有比较可靠的史料价值。

  综上所述,唐代在档案编研方面,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从修撰前代史、当代史,到记述典章制度,以至汇录风土人情,无一不汲取档案的内容。其档案编研,继往开来,在档案编研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根据地图概述唐朝前期的疆域范围?

这时唐朝在东北方向上还包括今朝鲜全境和韩国全罗南道以北地区。这时唐朝疆域大概东北到今吉林省南部地区和俄罗斯海参崴附近,西北到咸海,西南到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和越南顺化乃至北纬15°以北地区,面积大约有1100万~1200平方公里左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