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养泥鳅最简单的方法?

165 2024-03-19 02:16 admin    手机版

一、养泥鳅最简单的方法?

1.

养殖池与鱼巢设计:养殖池为闲置不用养鳖池,硬底化养殖池构造,养殖池规格型号为长15米、宽10米、深1.0米。饲养时对进水管、排水口进行简单改善,将进水管挪到侧墙上边,并且在进水管处接一直径为6~7公分的PVC塑料管,使进水口向养殖池正中间拓宽约40公分,另外在池底出水口上安装防尘盖,避免泥鳅鱼逃走。

2.

鳅种苗放养:苗木散养前10天,养殖池放水30cm,将20kg生石灰加水化浆后马上全池匀称喷洒消毒杀菌。3天后施底肥液肥,培养水面里的浮游动物,使鳅种在下塘后就能进食到一些天然饵料微生物。

3.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的大小与疾病发生有很大的关系,若相对密度太大,超过一般鱼饵基础与喂养标准,使鱼种进食不够,造成缺乏营养,抵抗能力变弱,为鳅病产生造就了资源优势。因而,明确相对密度应充分考虑鱼身规格型号、喂养条件及喂养水准等诸要素。

4.

水质:因为无土养殖泥鳅全部生长发育阶段所有在水里,规定水体肥爽清爽,不必异味重、异色、夏季生长发育高峰期,且温度比较高,要定期充注新 水,假如有稍微的银行流水持续注入更强。

5.

投饲施肥:投饲上肥的类型、总数、方式,详细后边的泥鳅鱼成鱼的日常管理方法。 精饲料要新鲜的和营养元素齐备,不添加病原菌或有害物质,不腐烂变质。对大且坚硬的精饲料要发醇或侵泡碾碎后,再制作成鲜美精饲料投喂,以确保鱼类的口感。

二、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一、建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有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待干后放进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种。

二、放种:池子砌好后,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计算投放鳅苗。苗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样,都应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

三、投食: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四、施肥: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五、捕获: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六、水质管理:有条件的可以保持长流水,无流水的需要定期更换补充新鲜水,保证水中的含氧量。特别是高温天气,必要时可以增加循环喷水花洒设施,以改善含氧量和降温。也可搭建阴棚,来适度降低水温。

三、泥鳅怎样养殖?

步骤/方式1

1,池塘的卫生条件,以池塘面积的1亩为例,池深30到70厘米,池中挖深一点的钩,进出水的地方设置栏鱼网。

步骤/方式2

然后池中放入浮萍物,面积不超过五分之一。

步骤/方式3

然后在鳅苗下水的前11天,用生石灰撒在池塘中进行消毒,注;[撒的时候要均匀]。

步骤/方式4

消毒好以后,在池塘中施入100到300千克腐熟的人畜粪用作基肥培水,带水变绿,就可以放入鳅苗。注;[一亩大概放入5万到10万尾]。

步骤/方式5

如果自己不会孵化鳅苗,可以在养殖基地购买,购买时鳅苗要健壮活跃,体色鲜嫩.体形匀称、肥满,大小一致,游动活泼有精神。

步骤/方式6

刚放入的鳅苗,对饲料有很强的选择,要培育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沿池塘周围投放,并适当投入熟蛋黄、鱼粉、奶粉、豆饼等精饲料。

四、泥鳅养殖方法?

1、养殖环境

泥鳅常生长在底泥或者淤泥中,养殖泥鳅可以选择向阳通风、水源充足且地势开阔的池塘,并向池塘底部铺上粘制土壤,栽种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躲藏、休息的场所。

2、养殖方法

泥鳅在夜间才会捕食活动,养殖时可以在上午八点以及下午三点为其提供食物,以鱼虾、昆虫、水蚯蚓、豆饼、豆渣等食物为主,且喂食三小时后,要为泥鳅清理池塘,避免食物残渣污染水质。

3、注意事项

泥鳅不喜强光,在光照过于强烈时要为其搭建遮阳网,维持泥鳅的正常生长,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患上气泡病,导致死亡率升高,养殖时要定期使用木棍搅动池底,将水中的有害气体排出。

五、养泥鳅方法?

1、养殖环境

泥鳅常生长在底泥或者淤泥中,养殖泥鳅可以选择向阳通风、水源充足且地势开阔的池塘,并向池塘底部铺上粘制土壤,栽种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躲藏、休息的场所。

2、养殖方法

泥鳅在夜间才会捕食活动,养殖时可以在上午八点以及下午三点为其提供食物,以鱼虾、昆虫、水蚯蚓、豆饼、豆渣等食物为主,且喂食三小时后,要为泥鳅清理池塘,避免食物残渣污染水质。

3、注意事项

泥鳅不喜强光,在光照过于强烈时要为其搭建遮阳网,维持泥鳅的正常生长,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患上气泡病,导致死亡率升高,养殖时要定期使用木棍搅动池底,将水中的有害气体排出。

六、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场地选择:泥鳅养殖需要在静水区域进行,选择场地时需要考虑水质良好、水深适宜、水域环境等几个方面,最好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深适宜、面积适中的池塘或水沟。

水质选择: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避免水质恶化。最好选择井水、泉水等地下水源,或使用净化水进行养殖。

池塘消毒:在放养泥鳅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一般采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等消毒剂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泥鳅放养:选择体格健壮、无病无伤的泥鳅进行放养。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水域条件、泥鳅规格、饲养管理等因子确定。一般每亩可放养体长3~4cm的夏花泥鳅100~150朵,体重20~25g的成鳅1000~1500尾。

饲料投喂: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投喂植物性饵料如麸皮、糠饼、豆饼等,动物性饵料如鱼粉、血粉、动物内脏等,也可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时需遵循“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

水质管理: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经常检测水质并进行调整,以确保泥鳅生活在最佳水环境中。一般每10天需要更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1/3左右。

疾病防治:泥鳅常见疾病有赤皮病、打印病、气泡病等,需要定期进行预防和治疗。平时要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泥鳅受伤,发现疾病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捕捞和运输:泥鳅在市场上价格较高,捕捞时需要采用合适的网具进行捕捞,尽量避免泥鳅受伤。如果需要长途运输,需要注意降温保湿,以防泥鳅在运输途中死亡。

以上是泥鳅人工养殖技术的主要步骤,希望能对您进行养殖有所帮助。

七、怎样养泥鳅方法?

容器:养殖池和鱼缸都可以用来养殖小泥鳅,可根据养殖的数量来选择容器。

饲料:可用动物的内脏、蚯蚓、黄粉虫、蚕蛹、豆渣、玉米粉等食物投喂。

氧气:需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必要时可以人工打氧。

水温:尽量一直保持在10-30度之间,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阳光:不能有强烈的直射光,有强烈光线时需适当遮挡。

八、怎么养殖泥鳅?

步骤/方式1

基本条件:水源充足、水体清爽无化肥等环境污染。进排水管道便捷,规定进排水设备分开。底呈中性化或酸性。养殖场周边环境舒适,供电系统设备正常的。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齐全,地理位置优越。

步骤/方式2

水塘规定:苗种池总面积50—100平方米;池深层以40~50cm最合适;侧墙压实保证不漏水。如果有条件可以用高密度聚乙烯膜遮盖侧墙锁水防跑;水池维持10cm左右污泥。进出水口用胶网拦下(还可用120目网眼布包囊)防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到养殖鱼池及其苗种在鱼缸换水时随水流肇事逃逸。出水口选用活动插口设备可以任意调整操纵水深

步骤/方式3

整塘淤泥处理:放养第四个月将水放干水池翻地充足空气氧化暴晒,暴晒时长需在1个月之上。

步骤/方式4

清塘消毒杀菌:投苗前15多天1亩用石灰粉100kg-150kg,消灭病原菌改进底泥。

步骤/方式5

渗水上肥:待药效无效后立即投苗前5-10天,向苗种池灌水30cm进水管得用120网目地筛绢布过滤,并且用发醇完的有机肥料、生物肥等液肥,规定轮虫生物量必须达到5000—10000个/L,生物量20mg/L以上。

步骤/方式6

投喂量控制:投喂量应依据气温、存活率、存塘量、残饵量等详细情况来决定;日投饵量是鳅体重4%~5%日投2次。当温度在25~28℃时泥鳅进食最旺盛,应适当增加投饵量推动其生长发育。投饵务必按时、定量分析、指定。按时即早上投喂日饵量30%夜里70%;定量分析乃是按时测量泥鳅的总数和净重,来确认科学合理的投饵量;指定乃是固定不动地址

步骤/方式7

病虫害防治:泥鳅饲养环节中避免敌害生物(小蝌蚪与蟹类、水生昆虫和稚虫、飞禽以及肉食性鱼类)等进到,搞好淤泥处理消毒杀菌、有效投喂精饲料,与此同时可以采用下边对策:苗种放养前需用2%~3%的澄清石灰水蒸气浴5~10min以消灭表皮病原菌。

步骤/方式8

放养鱼种:泥鳅一定要选择尺寸基本上同样、表层免伤、充满活力的鱼种,放养时在水塘中洒进少量肥料和蜉蝣生物,放养时要澄清石灰水清理除菌然后放入水塘,放养相对密度大概在1亩5万尾左右鱼种。

步骤/方式9

配制鱼饵:泥鳅归属于杂食性,会进食蜉蝣生物,还会进食藻类植物,人力喂养时以蛋白质高的精料为主导,组合水蚯蚓等植物性食物,在水塘中设定3-4个鱼饵台,每日按时喂养2-3次。

步骤/方式10

养护:泥鳅饲养期内必须按时鱼缸换水,维持水里的清晰度在30公分左右,每日清理工作清扫鱼饵台,降低细菌繁殖,水的温度维持在22-28度最好,同时在泥鳅的繁殖季节,亲鳅产破卵后立即捞起来鱼籽,以防被泥鳅吞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