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43天817温度多少合适?

240 2024-03-19 05:44 admin    手机版

一、43天817温度多少合适?

1-7日龄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3-35°C,8-14日龄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1-33°C,14-21日龄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0°C左右,22-28日龄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8°C左右。养殖817肉鸡,除了要控制温度外,湿度也要控制,其中1-7日龄湿度应该控制在65%左右,22-28日龄湿度控制在55%左右。

二、817鸡舍通风量计算公式?

最小通风量计算公式

1.体重 例.23日龄的817 500克=0.5公斤

2.只数 17280只

3.通风参数 0.4m³/公斤小时(仅供参考) 适用于最冷季节笼养和网架养殖

4.通风循环周期 300秒/循坏

5.计算方法 23日龄817肉鸡,每只0.5公斤。一共17280只,使用一米的风机通风

只数*体重*0.4/风机排风量*300秒

0.5*17280*0.4/14000乘以300秒=111秒

就是我们用一米的风机时控通风时开111秒,停189秒

三、817肉鸡控料的最佳方法?

第一、在雏进棚后尽可能快的开食开水,防止鸡苗脱水和促进胎便的排出。前期鸡苗才是能力比较低,所以我们前七天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饲喂,给鸡苗尽可能多的采食点。

第二,在7到25天的时候我们不跟天喂料,比标准天数少一天左右的量即可。这时候的鸡也就是说是在张骨架的时候,我们常说有了骨头不愁肉。这时候我们保证了鸡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能量即可。这时候鸡可能会不够吃的,相对的空控料没有坏处。1、可以促使胃酸集中分泌,有效预防腺胃炎。2、可以饲料充分消化减轻肠道负担。3培养鸡群很好的采食习惯,始终对吃料产生新鲜感。4、集中采食可以增大嗉囊容量,对于后期赠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在25天到35天的时候跟天吃料。这时候如果鸡群很可能会出现超料的情况,特别是在30天左右,长肉正是快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跟天喂料就可以,一个原因是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料比,一种情况是保持鸡群对饲料的新鲜感。

第四、35天到出栏,特别是笼养肉鸡在40天左右就会出栏,在这时候如果前期做的好肯定会超料的。这时候让鸡尽量的吃,多吃多张。(个人观点后期鸡在饲喂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超过四两料,四两料就可以了。这里指的是全价料思维方式,浓缩料吃的相对会多点)

四、养殖817肉鸡多少天出栏?

一般是45-49天出栏,平均活体重1.25-1.3千克,料肉比2:1,具体出栏时间根据当地饮食消费习惯,市场行情和鸡群健康情况决定。

五、绿源禽业包回收成品鸡吗?

有回收,养鸡行业确实有包回收,一般是和大型养殖企业、当地自建屠宰场的肉食品冷冻厂、肉食品公司等合作养殖肉鸡(如大肉食鸡种、817小肉杂鸡、三黄鸡、麻鸡等)。养殖这类“合同鸡”对场地的硬件条件要求较高,养殖户一次性投入的资金较大。

六、817肉鸡笼养养殖密度分析?

饲养密度对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影响很大,密度过高,鸡群踩踏增加,意外死亡率高,疫病发生率高。高饲养密度对于肉鸡的生长性能、动体组成以及肉的品质都有负面的影响可降低肉鸡的品质。负面影响显得极为突出。因此,要创造条件,采用合理的饲养密度。合适的密度能使肉鸡充分发挥生产潜能,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饲养密度对雏鸡的生产发育有着直接影响,密度过大,舍内空气容易污染,卫生环境不好,吃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造成雏鸡生产发育缓慢,发育不整齐,易感染疾病和发生琢癖,使死亡率增加;密度过小,虽然鸡的生长发育较好,但不易保温,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使伺养成本增高。因此,要根据鸡舍的结构、通风条件、季节等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词养密度。

七、817 30-50天养殖管理方法?

1、检查水线:确保管道不漏水、渗水,每个乳头都完好,保证供水。

  2、检查笼具:笼养肉鸡建议使用热镀锌笼具,热镀锌笼具使用寿命长,不腐蚀,减少了笼具本身对鸡的污染危害,确保每个笼门开关自如,确保每个笼底及四壁用底网封闭完好,防止小鸡钻出笼外。

  3、试温:供热锅炉建议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水暖锅炉,水暖锅炉供热均匀,有效的避免上下温差大的问题,易管理,节省燃煤使用量,省电,检查锅炉、烟道、鼓风机、引风机、温控箱等设备是否完好,将温控探头置放在鸡背水平线上。然后关闭天窗及所有通风口,点火升温。观察室温达到30度需要多长时间,同时根据棚室结构、布局按左、右、前、后、中,上、中、下三层等不同部位放置精确温度计、湿度计,检查每个部位的实际温度、湿度,与温控电脑有多大差距,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记录。

  4、 检查灯光:要求光线柔和明亮,能达到各个部位,不要有黑暗死角。

  5、 检查用电线路:各用电器线路须仔细检查,防止漏电连线,笼养鸡舍金属较多,一旦漏电后果不堪设想。

  6、 消毒:提前一星期封闭鸡舍进行熏蒸消毒24—48小时,放风2—3天后,进行喷洒消毒,消毒药要选择对金属没有腐蚀性的产品。

  二、育雏

  入雏前室温要达到30度左右,入雏后室温逐渐升至33—35度左右。笼养肉鸡一般在最上层育雏,每笼育雏40--42只。开食用小料盘,提前加满饲料放置笼内。水线、饮水器要提前加水,以便预温(和室内温度一致),鸡苗到场要迅速将鸡苗箱移至室内,摆放均匀,然后点数入笼。育雏前3—5天,饮水中应添加一些缓解应激,恢复体力,杀灭垂直传播疾病,同时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鸡只抗病能力的药物。育雏前三天,要24小时强光照,便于雏鸡迅速适应环境,尽早饮水采食。

  三、饲喂管理

  每天早晨上料较好,自动加料机的一天三次上料最为理想。要注意上料是否均匀,并且要喂料及时,防止饥饿的鸡只因抢食而出现踩踏现象,每天下午饲养员要检查是否有已经吃空的料槽,应及时补料。

  技术人员应每天检查料槽的进食情况,剩料较多的应及时判断是否有以下情况:1、乳头是否缺水,2、笼内鸡只是否较少,应及时补员。3、是否有病号出现,应及时挑出淘汰或个别治疗。4、是否采光不足,要及时调整。

  四、饮水管理

  除因用药或做苗需控水之外,应保证24小时供水正常。应经常检查水线是否发生堵塞,这个问题是每个鸡场都头疼的问题,早发现,早维修非常重要。乳头漏水是非常讨厌的,流出的水不但浪费药物,而且进入接粪盘将粪便稀释最终会流入料槽,一是浪费饲料二是有可能引发肠道疾病。

  五、及时清粪

  及时清粪非常重要,要求每天都要及时清理粪盘上的鸡粪,并及时开动刮粪机刮走。因为鸡粪积聚过多会发酵产生氨气,这是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之一。鸡粪积聚过多会发酵产生热量熏蒸着鸡只,突然清粪,鸡只一旦失去这个热量,就会产生相对的寒冷刺激,常会引起感冒。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往室外推粪时应保持鸡舍两端的门有一门关闭,两门洞开,穿堂风猛烈,这是鸡群发生感冒的重要原因。再者,清粪的时候会有一些粪便落地,清扫的时候应洒点水防止尘土飞扬。

  六、温度管理

  管理温度要恒定而且平稳过渡。育雏温度一般掌握在33—35度,以此为基准,随着鸡只日龄的增长,每周降两度,忽冷忽热是养鸡之大忌。饲养员、技术员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时刻掌握外界温度,同时根据所需温度适度调整通风量;要应保证锅炉正常工作,期间不能有任何疏漏。合适的温度是鸡只快速生长的保证,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对高一点,生长就会快一点。

  七、通风管理

  通风换气工作是养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敢通风,会通风才能养好鸡。笼养鸡舍一般需要有天窗、边窗、纵向风机,这是通好风的基本条件。

  通风的目的是:

  1、及时排出舍内有害气体,

  2、输入新鲜空气(氧气),

  3、适度调节舍内温度。笼养肉鸡是立体养殖,鸡只较多,密度较大,通风不良会造成缺氧,这是后期腹水的种原因。通风从第一周就开始,天窗部分开启,适度打开部分边窗,风口呈一定角度向上,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通风量宁大勿小。随着鸡只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大通风量,接近二十日龄的时候,边窗的通风量已不能满足需要,纵向风机需开启。

  根据季节、外界温度、室内空气质量、所需通风量的大小,应加装调速器,风机转速、时间长短量情而变,防止风量过大引起感冒。夏天启用湿帘的时候,进风处要有遮挡,严禁冷风直吹附近的鸡只。当天气突变,大风突起,要暂时关闭边窗。

  八、湿度管理

  养殖过程中不要忽视湿度的管理。空气过于干燥会引起尘埃飞扬(尘埃上一般都有细菌、病毒附着),飞扬的尘埃进入上呼吸道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还会引起鸡只脱水(尤其是一周龄内的雏鸡),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干燥,天然屏障作用降低。湿度过大,舍内风速降低,影响鸡只散热,这是夏天中暑的主要原因;湿度过大有利于细菌、球虫的繁殖。一般情况下育雏期间湿度应掌握在65%—70%左右,以后湿度逐渐降低大致掌握在60%左右即可。笼养肉鸡室内(尤其是锅炉烟囱通过的地方)很容易出现湿度不足的现象,采取温水喷雾带鸡消毒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湿度多大,提高温度同时加大通风量是必要的。

  九、及时分群

  第一次分笼在7--10日龄较好,分笼太晚会导致鸡只生长不均匀,弱小往往会被挤压致死,分笼太早,由于底层温度较低,不利于生长。第一次分笼要求先从上层分出20—21 只到中层,第二次分笼在18—20天左右,再从上、中层各分出7—8只到底层,使每个笼的鸡只数保持在13—15只。至于何时分群不是太过严密,根据各自鸡群生长情况灵活掌握。

  十、及时挑出病残,淘汰或个别治疗

  这项工作很重要,不能忽视。鸡群会不可避免地不断地出现一些残弱鸡只,这些个体是细菌、病毒的攻击对象,最终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及时挑出会大大减少大群发病的机会。

  十一、消毒管理

  有规律的带鸡喷雾消毒是防控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带鸡消毒应选择无气味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并且几种成分交替轮番使用。一般情况下,冬天一周一次,春秋一周两次,夏天可一日一次。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消毒用水应在鸡舍预温后使用。消毒的效果在室温25度左右的时候最好,消毒的目的主要是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所以喷出的雾滴是越细越好,不要理解为喷在鸡身上才是消毒。消毒的另一个作用是能净化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所以仅为这一项作用,你也得消毒。

  十二、技术员、饲养员应做好“一记、二听、三看、四观察”。

  “一记”:记录每栋鸡舍的日采食量,记录每栋鸡舍的死淘鸡只数,记录每日的天气情况,室内温度、湿度。

  “二听”:每天晚上去鸡舍听取鸡只的呼吸声、排粪声。

  “三看”:每天早晨去观察鸡只的粪便情况,包括状态、颜色。

  “四观察”:每天数次到集群观察集群的活动情况,羽毛及外部暴露器官的颜色、状态。

  做好以上四方面的工作,便于提前发现问题,不至于贻误病情,做到防患于未然。

  十三、预防管理

  目前禽病非常复杂,老病新发、新病出现、怪病常见、已经没有有效固定的程序可寻。预防管理可以下几方面着手(微信搜索关注微信公共号-养鸡助手,获取海量养鸡技术文章):

  1、 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外在粘膜。

  2、 育雏。应选择毒性较小的药物。

  3、 控制疫苗反应。肉鸡饲养目前一般都进行三次活疫苗的接种。由此带来的疫苗反应非常讨厌,我们要严加防范。

  4、 做一次小肠球虫的预防。本次用药选在10日龄左右比较合适。

  5、 防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杜绝大肠杆菌发病的条件(也就是搞好饲养管理、控制原发病如支原体病、禽流感等)是防止该病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情况下中等毒力的法氏囊疫苗做完后防一次该病是有必要的。有一点需提醒大家注意:包心包肝不一定都是大肠杆菌病,一是要先要治好原发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等。

  6、 全程关注温和型禽流感。可以说温和型禽流感何时发病没有规律可循,何时发病由疫情和诱因决定,该病发病不分日龄,何时发病何时治疗,要不遗余力。同时不要忘记控制激发感染。

  7、 防控新城疫。新城疫的预防主要要靠接种疫苗,药物预防是徒劳的。首免最好是二倍量或点眼,同时新流二联灭活苗颈部注射是必要的。二免是3—4倍量集中饮水。这里有一点必须提醒大家注意:新城疫二免时,如果发现温和型禽流感迹象,该次疫苗是万万不可进行的,否则后患无穷。

  8、 腺胃炎、肌胃炎是一种新病,本病发病原因、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来源于植物的真菌及其毒素是发生本病的原因之一。

  9、 目前肉食鸡肝肿肾肿现象较常见,其原因不是三两句能够解释清楚的。

  10、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难免各种应激情况出现,及时添加多维是大家都知道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八、817料肉比正常多少?

料重比1.7

养殖817养10万只817前30天需要喂20吨料肉鸡的料肉比一般是2:1,管理好的也有达到1.8:1 的,养殖肉鸡在45天内是吃得越多长得越大。45天一般能吃10斤料左右。如果是规模化的养殖,一般到四十天能吃到八斤料就行了。 那样话料肉比能在1.7;1左右 .平均重量能达到五斤.左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