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气象鸟有什么作用?真的有气象鸟吗?它报的气象准吗?它是怎么报气象的呢?

218 2024-03-19 08:06 admin    手机版

一、气象鸟有什么作用?真的有气象鸟吗?它报的气象准吗?它是怎么报气象的呢?

我们这里就有一种气象鸟,因为它的叫声是”哇“,人们管它叫”哇子“。他在夜间活动。人们根据它的叫声总结出:晚哇阴,早哇晴,半夜哇子到不了天明。也就是说,傍晚哇子叫明天会阴天;早上叫是晴天;半夜叫不到天明就下雨。还有灰喜鹊也能预告天气

二、影响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影响东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台风和暴雨。

三、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干旱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总受灾面积的一半以上,严重干旱年份比例高达75%。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发生过较大的旱灾有1056次,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次大旱,如1928~1929年陕西大旱,全境940万人中受灾死亡达250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资兴修水利设施,扩大灌溉面积,大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防御干旱灾害的能力。

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加上水环境恶化,可用水量减少,我国干旱发生频率仍然很高,受灾面积大,干旱灾害呈加重趋势。

四、气象对农业生产起得哪些重要意义?

茎杆粗壮、麦穗大,控制旺长、防倒伏,小麦需要这样种、这样管!

我们种植小麦都有这几怕:

一、怕种子播稀了,小麦出苗后稀稀拉拉,真的是有钱买种而无钱买苗,也就是说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种子,而再有钱也是买不到苗子的。所以播种的时候都是足量或超量下种。

二、怕出苗后苗小苗弱还发黄,恐怕麦苗弱了抗不了寒、受不了冻,总认为苗子长的好就一定能高产,所以种麦时往往能早种就早种,能多施肥就多施肥,能多浇水就多浇水,看到上冻前麦苗高高的、厚厚的、绿油油的,心里才感到踏实。

三、怕小麦生长到中后期,尤其到了开花结穗快要成熟了的时候,一场风刮来,麦地里一片前倒后伏、一片狼藉,你说不仅仅造成减产,有时甚至是绝产而白忙活一阵,就是不绝产也是让你没法机收,只好一镰一刀动手割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是害怕,害怕的事往往就真的发生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分析来、分析去,看看人家、比比自己,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真的是错了。

原来下种多用肥多、种的早种的好真的不一定收成好,对于小麦来说真的是适得其反,苗厚了、过旺了反而不是好事,冬前旺长了、春季会更旺,冬前旺长不但不抗旱反而更容易受冻。春季旺长了反而更容易被风刮倒,不但不能高产,反而会空耗养分造成后期养分缺乏而生长无劲、长穗无力最终造成了减产。

犯错不可怕,怕的是次次犯同样的错。我们不懂技术不要紧,要紧的是得去学习。不懂就要问、不会就要学,不能死要面子不懂装懂,不会装会而吃亏的只能是自己,科学技术你不信不行、不服不行。

去年的这个时候,种麦前农技专家来到我们村专门讲解如何种小麦,听了后也是半信半疑,说一亩地播十多斤种子就行,我们原来都是二十多斤呢。按照专家说的试种了一年,结果真的不错,不仅省了种子、省了肥料,而且小麦长的不稀不厚、麦杆粗壮发棵多、抗冻害不倒伏,而且每亩增产三成多。

今年又到了种植小麦的时候了,现在把控制小麦旺长防冻害、防倒的种植技术分享给农民朋友们,在种麦时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种麦时一定要把好时机,一定不要种的太早,也不能过晚。

正常年份我们山东、河南、河北等小麦主要产区一般在10月1日前后播种。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气温较高,一般10月1日到10月15日播种是最适宜的。

如果你上心留意的话,从气温的角度来把握播种期是比较准的,播种比较早的冬性品种小麦在日平均气温18℃到16℃的范围内播种最好,播种比较晚的,要选种半冬性的品种,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6℃到14℃的范围内播种比较好。

选购小麦种时要问好农技专家或农资店专家是用冬性的、还是半冬性的,一定要选在当地适应性比较强、产量表现比较好的优良品种。

第二,施肥要合理搭配,施肥不是越多越好。

庄稼长的好不好,全靠肥料来主导。这说明了肥料的重要性,主导的是有机肥、无机肥要合理搭配,氮肥、磷肥和钾肥要搭配合理,各种肥料要按照各生长阶段的需要来按需供给,不是“一炮轰”一次吃个饱,要求底肥、追肥分段施。

根据专家试验和测算,种小麦时使用的底肥养分量是每亩施用农家肥三千公斤左右,必须是沤透沤熟发酵好了的农家肥,生猪粪是不能直接使用的。

每亩使用的化肥是按纯养分推荐使用量的,用量是纯氮是6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7公斤左右,氧化钾6公斤左右,购买肥料时需要按照这个养分的用量去计算所用的肥料量。这些都是底肥用量,只占了每亩小麦从播种到成熟整个生长时期所用化肥总量的七成。另外的三成是后期追肥使用的,一般在起身期和拔节时期进行追肥。如果底肥施多了就会发生旺长现象。

第三呢,就是要把握好播种量并做好小麦田的管理。

一般要使用精播机进行播种,在最适宜的播种期,并且墒情较好的情况下播种,用种量一定不要大了,专家建议每亩播麦种15斤左右,这样出苗后每亩麦田的基本苗就能达到15万左右,是比较好的苗情。

如果播种的时机、小麦种子的用量没有把握好,或者冬前气温较高,这些因素使小麦苗出现了旺长情况,那么就需要在越冬之前、春季小麦返青之后就要采取及时镇压的方法控制旺长,同时呢使用35毫升左右的“壮丰安”矮壮素,加水40公斤充分混合,然后用喷雾器喷洒到麦苗上。

在小麦起身的时候或者拔节的时期进行追肥和浇水,用来培植壮苗,提高麦苗的抵抗力和抗倒伏的能力。

对于春季出现旺长的麦田,除了镇压和喷洒矮壮素进行控制外,还要实行蹲苗,就是不要过早追肥和浇水,可以往后推,推迟到小麦拔节后三天到五天再进行追肥浇水。

春天还很容易发生“倒春寒”,这对小麦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一定要注意留意天气预报,要在“倒春寒”来之前先浇水防止冻害发生。如果发生了“倒春寒”冻害就要抓紧时间追肥和浇水,同时使用叶面喷施尿素等肥料,用来减轻“倒春寒”引起的冻害。

另外还要做好病虫害的发生,根据麦田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用以提高小麦的抵抗力实现健壮生长、确保小麦丰收。

总起来说,要达到小麦苗杆壮不旺长、不受冻不倒伏的目的,就要从选种上、用肥上、播种期、播种量以及田间管理上下功夫,早作准备早受益,一旦旺长、受冻、倒伏了,也要及早采取控制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五、农业气象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农业气象学对农业生产帮助极大。

农业生产方面的播种,施肥,收获都离不开天气预报的帮助。没有雨水,农民就不发犁地完成播种,只有了解了天气才能合理安排播种。等到要收获的时候,要有精准的天气预报,农民才能放心的把劳动成果收回来。

所以说农业和农业气象学密不可分。

六、关于气象方面得报什么学校?

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成都气象学院、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等。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和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坚实的大气科学、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掌握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研制与运用、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工程的实用气象技术研究、气象防灾减灾对策与技术研究、生态环境调控以及解决气象学在有关领域中应用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七、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是指从事气象新闻报道的专业人员,他们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广大读者传递气象相关信息。作为媒体从业者,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在社会舆论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报道能够影响公众对天气变化和气候事件的认知。

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的工作内容

一位合格的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需要具备丰富的气象知识和新闻报道技巧。他们不仅需要了解气象科学原理,还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和新闻编辑能力。常见的工作内容包括:

  • 采访气象专家和相关人士,获取最新的气象信息;
  • 撰写气象新闻报道,分析天气变化趋势;
  • 策划制作相关气象主题的专题报道,提升报道深度和广度;
  • 参与气象突发事件的报道和处理,及时向公众传递相关信息。

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的职业素养

作为新闻媒体的一员,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他们应该遵守新闻报道的伦理准则,客观公正地报道气象事件,理性表达观点,真实呈现事实。此外,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还要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报道情况。

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的职业发展前景

随着新闻传播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的职业前景将更加广阔。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新闻报道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为从业者提供了更多表现和发展的机会。未来,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可能会涉足更多领域,如气候变化研究、环境保护宣传等。

结语

作为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是一项挑战性很高的职业,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在新闻传播领域中脱颖而出,为公众传递更准确、更及时的气象信息。

八、96121能报台州气象台吗?

      “ 96121”系统是气象部门和运营商合作开办的天气预报语音自动答询系统,它的宗旨是方便人民群众对天气预报的需求,使气象更贴近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它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准确,能保证您听到本地气象台最新的气象信息。综上所述,96121能报台州气象台。

九、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容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

江平原农业生产容易遭受的。象向灾害是,暴雨灾害。洪水灾害。

十、气象信息与农业生产

气象信息与农业生产

气象信息与农业生产

在现代农业中,了解和利用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气象信息可以提供对天气和气候条件的准确预测,帮助农民做出决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本文将探讨气象信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并介绍一些利用气象信息的最佳实践。

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天气条件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和最直接受气象信息影响的方面之一。天气因素包括温度、降水、日照、湿度和风力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例如,在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中,温度的升降会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降水的分布和数量也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过度或不足的降水都可能导致作物减产或遭受病虫害。

通过及时了解天气条件并做出相应调整,农民可以降低作物受灾的风险,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而这些天气信息正是通过气象信息系统获取和传递的。当农民能够根据预测的气象信息计划和实施农业活动时,他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农作物的种植、灌溉和施肥等环节,从而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保护环境。

利用气象信息的最佳实践

以下是一些利用气象信息的最佳实践,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农业生产:

  • 订阅和使用可靠的气象信息源:农民应该订阅可靠的气象信息源,如专业的气象预报机构或农业技术服务提供商。这些信息源能够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并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提供给农民。
  • 使用气象信息决策工具:现代技术提供了一系列的决策支持工具,可以帮助农民根据气象信息做出决策。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农民确定最佳的种植日期、灌溉方案和施肥策略等。
  • 定制化的农业保险计划:农业保险计划可以帮助农民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灾害。根据气象信息,农民可以选择适当的保险政策来降低风险,并在灾害发生时得到适当的赔偿。
  • 与专业人士合作:与专业农业顾问、气象学家和其他农业专家合作,可以获得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专业人士可以帮助农民解读和利用气象信息,以最佳方式管理农业生产。

结论

气象信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天气条件并做出相应调整可以帮助农民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利用可靠的气象信息源和现代技术工具,农民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农业活动。与专业人士合作并参与定制的农业保险计划也能够帮助农民降低风险并应对不确定的天气条件。通过充分利用气象信息,我们可以建立可持续的农业系统,满足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