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157 2024-03-19 11:32 admin    手机版

一、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1、黄河上游的问题主要是荒漠化、凌汛。措施为建立生态保护区、退耕退牧还林;爆破、飞机轰炸排凌汛。

2、黄河中游的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具体措施有:工程措施——固沟、保塬、护坡.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选育良种、地膜覆盖、喷灌滴灌、科学施肥等.生物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大力种草植树,实行乔、灌、草结合。

3、黄河下游的问题主要是泥沙淤积、地上河以及凌汛、冬春水量不足。措施有:水库调水、调沙,加固堤坝,冬春工程排凌汛。

二、治理黄河主要措施?

治理黄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坚持植树造林,不能让泥沙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起到固定泥沙的作用

二、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增加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严禁开荒。

三、保护好森林资源,多种树,防止水土流失,侧面降低沙尘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四、合理规划土地,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合理利用黄河水的资源。

三、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是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黄河治理措施有那些?

1.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

2.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

3.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

五、黄河问题及治理措施?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六、黄河上游治理措施?

1、上游流域作为全流域最主要的淡水涵养地和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要突出水生态安全的主线。

2、开展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普查,全面查清黄河上游存在的特别是水源涵养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系统梳理和掌握上游生态退化情况,查明草原、沼泽、湿地等生态系统现状,科学论证退化形成原因和恢复机理,提出治理方案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模式。

3、根据科学规律对草原、森林、荒漠、湿地和河湖生态系统进行重点保护,保持生态系统要素平衡,建设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坚持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并重、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做实黄河上游生态修复工作。

七、关于黄河的治理措施?

1.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修复,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保护湿地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推动节约水资源、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综合治理。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科学调度黄河水资源,推广节水技术,减少水浪费,保障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大投入,加强对严重水土流失区域的治理和防治,改善土地质量和生产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4.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黄河流域水库和调水工程的建设和改造,优化水利设施运行管理,加强抗御洪灾和保障灌溉用水能力。

5. 加强水文监测和预报工作。加强黄河流域水文实时监测和信息发布,及时维护珍惜资源、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加强对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的研究和预测,提供基础和支撑信息,为黄河的管理和治理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

八、治理黄河的措施有哪些?

根治黄河的主要方法:

1.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

2.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

3.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

黄河: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

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

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水库建设与管理,调峰济枯;另一面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识;同时要加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

历史变迁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九、黄河治理的三大措施?

一是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以调控水沙为核心,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控洪水和“拦、调、排、放、挖”综合处理泥沙两大策略,完善以黄河下游为重点,兼顾黄河上中游河段、主要支流、城市防洪、山洪灾害防治的洪水防御总体布局,健全以骨干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水沙调控体系,构建点线面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流域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

  二是推进黄河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以南水北调西线等引调水工程为“纲”、以重点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为“目”、以古贤等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黄河大水网,全面增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三是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着力构建以河源区、黄土高原区、河口区为重点,黄河干支流为主线的“三区一廊道”生态保护格局。

十、黄河变清生态治理措施有哪些?

一是在上游要大力开展封育保护,加强原生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施封山育林、育草和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二是在中游要完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水土沙化问题;

三是在下游开展重点河湖、黄河三角洲等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保证生态流量、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同时开展滩区的土地综合整治;

四是推进水蚀、风蚀区域的综合治理,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科学有序地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大退化草原治理,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是加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治理。黄河流域是我国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据卫星遥感监测数据,黄河流域各省区有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1500多万亩,占全国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近50%,所以必须进行综合性治理和系统性修复。

周远波强调,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过程中,特别有两点应该注意:一是一定要坚持系统观念,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要克服单打一,也要注意不搞整齐划一。二是一定要注意科学方法,要立足自然地理格局,特别要注重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进行科学修复,追求实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