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粮食安全的三个阶段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2-05 20:50   点击:173  编辑:公羊宏   手机版

一、粮食安全的三个阶段

综合中国国情,并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不同时期对粮食安全所作的不同定义,可对中国粮食安全设为三个阶段的框架,并依照框架提出三个阶段的衡量尺度,三个阶段粮食安全问题的重点。

衡量这三个阶段的天然尺度有两个,一是粮食的商品量比例;另一个是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比例。 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中等水平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粮食生产已经可以在总量上满足需求,社会已经摆脱了粮食短缺的困扰,其他食品种类如水果、蔬菜、肉禽蛋鱼等丰富起来,人们的选择性明显加强,小康社会的种种特征日益明显。

这一时期粮食商品量占产量的比例为50%以上,城镇人口比例高于总人口的50%。粮食安全的具体表述为,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并买得起粮食,整个社会已进入小康。这一时期粮食安全的重点转变为流通保证。 是国民经济发展到工业化水平时期。二元经济结构得到根本改变,粮食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和规模化。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粮食生产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口总量趋于平稳或下降,因而对粮食的消费也趋于平稳。在粮食消费中,人们更多的关注已不是总量和品种问题。

这一时期粮食商品量占产量的比例为80%以上,城镇人口比例高于总人口的80%、粮食安全的具体表述为,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品,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在这一阶段,粮食的消费在人们日常消费食物中的比例开始显著下降,其他食物的重要性将逐渐重于粮食的重要性,粮食安全将逐渐让位于食品安全或食物安全。粮食安全的重点转变为食品的营养和卫生保障以及随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食物偏好。

二、东北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请从社会经济角

东北平原地势坦荡,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黑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是我国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该区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故答案为:×.

三、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挥了什么作用

近几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激励和拉动下,进一步调动了农民购机种田的积极性,各种农业机械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农村出现了“耕田用铁牛,插秧不弯腰、割禾用袋装、开沟不用锹、抽水抗旱只用油和电”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农机种田,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达到了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在我们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以及使用过程中,农机能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也伴随着发生。尤其是农民机手文化水平高低不一,有些农民是昨天刚刚丢下“三把“(犁把、锄头把、镰刀把)今天一购机,就成为农机操作手,他们缺乏农机技术知识,不清楚农机化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在使用操作中出现耗能高,油料浪费,对水源和土地及农作物带来了污染。同时,农业机械废气排放,对空气也带了污染。能源浪费废气排放,环境污染,最后造成对人们的身体危害,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应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从现在起要做好农机化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工作。不要等到农机能源消耗高,油料浪费严重,环境污染恶化,对人们身体健康和危及生命安全的时候,再来采取措施,亡羊补牢。这时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可能是更大了。

一、农机油料消耗高,浪费严重的几种表现

农机油料,这里主要指柴油、汽油、机油、液压油、齿轮油、黄油等

(一)、柴油的浪费

1、溢。有些农机手在加油时,随意加。认为多加总比少加好,造成发动机油箱的油加满后往外溢。有的一次溢出0.2-0.5公斤。如果农机手都这样,要浪费多少柴油啊!

2、漏。在农村调查了解,发现有20%左右的柴油机、耕整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存在漏油的现象。有的是油箱开关漏油;有的是油管老化,油管接头、垫片漏油;有的是油管破裂漏油。有些农机手认为,漏几滴油关系不大;有的还认为漏油反正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没关系。他们忽视了,长年累月的漏下去,可是一笔大数字。据试验,每分钟漏9滴油,一昼夜24小时,要漏掉1.08公斤(12000滴为1公斤)。一台柴油机、十台柴油机、一百台柴油机………..,一年要白白地漏掉多少柴油啊!

3、洗。对柴油机、耕整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保养时,需要对零配件进行清洗。每台拖拉机一年约需用15-25公斤的柴油。如果用金属清洗剂或洗衣粉进行清洗(但对精密件仍用柴油清洗)。这样用“水“代油,可节约大量的柴油。

4、不及时维护保养,农机技术状况差,油耗增加。据调查了解,有些农机手不按农机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不及时对农机进行维护保养,农机技术状况差,使“活机”变“死机”;使“好机”变“病机”,造成油耗增加。例如,不及时对空气滤清器进行维护保养,空气进入气缸不畅通,柴油机每马力小时耗油率增加1.7%左右。

5、农机手操作技术水平低,农机耗油量高。

有些农机手没有熟练掌握农机操作技术,在农机作业中耗油量高。例如,农机手在操作拖拉机作业时,不采用低挡起步加速的方法,每次起步约多耗油15毫升。而一台拖拉机作业,每天要起步多次,一天积累起来要多消耗较多的油。又如,农机手在操作收割机作业时,没有熟练掌握作业方法,空行程多、转弯多、倒车多,要多消耗多少柴油啊!

6、农机超期“服役”。据年报统计表显示,农机数量年年增多,而到了报废期的农机数量没有减下来,在继续超期“服役”,这些超期“服役”的农机,技术状况差、油耗高,有的油耗超过20%。据了解有15%-25%的农机超期“服役”,要多耗多少油啊!

(二)、机油的浪费

有的农机手认为机油加得多一点更保险。因此,往往将柴油机的油底壳中的机油,加得超过标尺刻度线,使机油被吸入发动机气缸内白白地烧掉,还会发生了“飞车”现象,有的农机手在更换机油时,把换下的旧机油倒掉。本来可以收集沉淀,用于柴油机空气滤清器的油盘中或用于润滑收割机的链条、链齿、切割器等。

(三)润滑脂(黄油)的浪费

有的农机手认为黄油加注得越多越好,使拖拉机轮毂上前轮羊角上、转向节上、冷却水泵上,收割机的传动机构上,黄油溢出。据了解,每台拖拉机和收割机的每次保养要浪费0.1-0.2公斤,如果每个农机手都是这样,要浪费多少黄油啊!

二、农用油料和柴油机废气排放的污染及危害

(一)、农用油料“溢、漏、洗、散”对水源和土地的污染

据调查了解,在农业机械使用中,农用油料的“溢、漏、洗、散”的现象十分严重,它不仅影响了农机设备正常运转,还浪费石油资源,污染水源和土地,甚至污染农作物。

1、柴油的“溢、漏”污染

在农机春耕生产中,我们对一台农田作业的手扶拖拉机的技术状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发动机有漏柴油的现象,经测试,每分钟漏柴油9滴,每昼夜24小时漏掉柴油1.08公斤。每漏一滴柴油在田中水面上产生油迹扩散圈,污染面积约为3平方厘米。1公斤柴油污染面积约为3.6平方米。

在农村中约有20%的柴油机油漏油现象,我们可以算一算,一个县的柴油机漏油现象,污染水源和土地面积有多么严重,一个省呢!全国呢!

2、废油的污染

废油是指农机维修保养时,清洗零配件的废柴油,更换的废机油、废液压油等。我们发现有少量的废油被集中回收,而多数则是“乱倒、乱泼、乱散”。有的废油被雨水冲刷入小沟、小溪、小河里,污染水源;有的废油则被土地吸收。据了解,农机维护保养时,用于清洗零配件的柴油约占主燃油的1.2%,废机油约占主燃油的0.3%。这些废油“泄漏、跑、散”,连续不断的污染水源和土地,使水变质,土地不长农作物。同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柴油机排放废气污染物的生成及危害

农业机械95%以上的配套动力都是柴油机。柴油机工作时可燃混合气(柴油和空气)燃烧做功后形成的废气,经排气管排出。它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碳烟颗粒物(PM)等。

二氧化碳,对人的直接危害不大,但会使大气环境产生温室效益,地球逐渐变暖。

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会降低人和动物的血液输氧能力,危害人们的健康。

碳氢化合物,是由许多化合物混合而成的毒性很强的化合物,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氮氧化物,在加热和阳光照射时会形成臭氧,在地表上的臭氧以烟雾的形式出现,会导致呼吸系统的疾病,并抑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是引起人们肺心病和环境烟雾的主要原因。

碳烟颗粒物中含有许多致癌性的物质如苯并芘,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在0.01—1.0um之间,这一粒径范围最容易被人体吸入而沉积在肺部,从而对人体产生长期的损害,直接危害着人体的健康及生命。

三、做好农机化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工作的责任

国务院在2010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机化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这是国家下达给各级政府的任务,。因此,政府应担当做好农机化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工作的责任。光靠农机部门“孤军作战、单打独斗”来做好和完成农机化节能减排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要做好和完成农机化节能减排工作,应以“政府为主导,农机部门唱主角,有关部门(科技、质检、环保、财政、水利等部门)配合支持,农机手为主体”。同时,政府应把农机化节能减排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年初有计划,有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宣传、培训、购置油耗检测设备等)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有总结。

有工作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千难万难,政府重视就不难;千重要、万重要,政府重视最重要。只要政府担当做好农机化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农机化节能减排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