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环境自净的概念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1-16 11:27   点击:226  编辑:平之   手机版

环境自净的概念

以下其实就从百度百科复制粘贴过来的,所谓的环境自净应该很好理解吧,自然环境自带的清理机能对污染进行净化,举个例子:“不少洗衣粉之类的清洗化学物品都含有‘磷’,在被排入自然水环境后,部分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掉‘磷’,如‘水葫芦’。”。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环境自净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self-purification

定义: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或总量的降低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环境地理学(二级学科)

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环境自净按发生机理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

物理净化

环境自净的物理作用有稀释、扩散、淋洗、挥发、沉降等。如含有烟尘的大气,通过气流的扩散,降水的淋洗,重力的沉降等作用,而得到净化。混浊的污水进入江河湖海后,通过物理的吸附、沉淀和水流的稀释、扩散等作用,水体恢复到清洁的状态。土壤中挥发性污染物如酚、氰、汞等,因为挥发作用,其含量逐渐降低。物理净化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环境的物理条件和污染物本身的物理性质。环境的物理条件包括温度、风速、雨量等。污染物本身的物理性质包括比重、形态、粒度等。此外,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对物理净化作用也有重要的影响。温度的升高利于污染物的挥发,风速增大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水体中所含的粘土矿物多利于吸附和沉淀。

化学净化

环境自净的化学反应有氧化和还原、化合和分解、吸附、凝聚、交换、络合等。如某些有机污染物经氧化还原作用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水中铜、铅、锌、镉、汞等重金属离子与硫离子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物沉淀。铁、锰、铝的水合物、粘土矿物、腐植酸等对重金属离子的化学吸附和凝聚作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代换作用等均属环境的化学净化。影响化学净化的环境因素有酸碱度、氧化还原电势、温度和化学组分等。污染物本身的形态和化学性质对化学净化也有重大的影响。温度的升高可加速化学反应,所以温热环境的自净能力比寒冷环境强。这在对有机质的分解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有害的金属离子在酸性环境中有较强的活性而利于迁移;在碱性环境中易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利于净化。氧化还原电势值对变价元素的净化有重要的影响。价态的变化直接影响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和迁移、净化能力。如三价铬(Cr)迁移能力很弱,而六价铬(Cr)的活性较强,净化速率低。环境中的化学反应如生成沉淀物、水和气体则利于净化;如生成可溶盐则利于迁移。

生物净化

生物的吸收、降解作用使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酚、氰,并在体内转化为酚糖甙和氰糖甙,球衣菌可以把酚、氰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凤眼莲可以吸收水中的汞、镉、砷等化学污染物,从而净化水体。同生物净化有关的因素有生物的科属,环境的水热条件和供氧状况等。在温暖、湿润、养料充足、供氧良好的环境中,植物的吸收净化能力强。生物种类不同,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可以有很大的差异。有机污染物的净化主要依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如在温度为20~40℃,pH值为6~9,养料充分、空气充足的条件下,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能将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迅速地分解、氧化、转化成为二氧化碳、水、氨和硫酸盐、磷酸盐等。厌氧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能把各种有机污染物分解成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在硫磺细菌的作用下,硫化氢可能转化为硫酸盐。氨在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主要是根和叶片的吸收。城市工矿区的绿化,对净化空气有明显的作用

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环境自净按发生机理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环境自净 environmental self-purification :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或总量的降低过程,按发生机理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和危害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和数量上的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水体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其中人为污染是主要的。

1.水体的物理性污染及危害

水体的物理性污染是指热污染、色度、臭味以及悬浮物等的污染。

⑴热污染

废水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危害,叫做热污染,其主要危害包括以下几点:①由于水温过高,使水体溶解氧浓度降低,大气中的氧向水体传递的速率也减慢;另一方面,水温升高也会导致生物耗氧速度加快,促使水体中溶解氧更快被耗尽,水质迅速亚化,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②水温升高会回快藻类繁殖,从而加快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③水温升高会导致水体中的化学反应加快;④由于水温升高,加速细菌的.生长繁殖,增加后续水处理的费用。

⑵色度

可分为表色与真色,表色是指由悬浮物造成的色度,而真色指的是由胶体物质和溶解物质形成的色度。色度污染会使水体的色度加深,透光性减弱,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妨碍水体的自净作用。

⑶固体物质

固体污染物常用悬浮物和浊度两个指标来表示。悬浮物是一项重要水质指标,它的存在不但使水质变得浑浊,还会使管道及设备堵塞、磨损,干扰废水处理及回收设备的工作。固体污染物的危害包括:①悬浮性固体会导致鱼类窒息死亡,并且能使水质恶化;②溶解性固体能增加水中的无机盐浓度,使土壤板结。

2. 无机物污染及危害

⑴酸、碱及无机盐

酸碱污染物主要由工业废水排放的酸碱以及酸雨带来。酸碱污染物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破坏自然缓冲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的自净,使土壤酸化或盐碱化。

⑵氮、磷

废水中所含的氮和磷是植物和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当废水排入受纳水体,使水中的氮和磷的浓度分别超过0.023mg/L和0.31mg/L时,就会引起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并造成一系列的危害:①藻类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使鱼类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死亡的藻类将沉积水底,增加水体的有机物量;②藻类从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转为以迅速繁殖的蓝藻为主,蓝藻不是鱼类的良好饲料,并且有些还会产生毒素;③藻类过度生长,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造成鱼类的死亡,水体发臭。

⑶硫酸盐与硫化物

饮用水中含少量的硫酸盐对人体影响不大,超过250mg/L后会引起腹泻。

⑷金属毒物

金属毒物主要为汞、铬、铅、锌、镍、铜、钴和锰等,特别是前几种的危害更大。

3.有机物污染及危害

水体中可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在有氧的条件下,由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好氧降解,使水中的溶解氧逐渐减少,有机物开始腐化,发出臭气,破坏水体生态组成,影响环境卫生。

4.油类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能在水面上形成油膜,隔绝大气与水面,破坏水体的复氧条件,它还能着于土壤颗粒表面和动植物体表,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废物的排出。

5.生物污染物

生物污染物主要是指废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它包括致病细菌、病虫卵和病毒。生物污染物污染的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存活时间长、繁殖速度快,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河流水体自净机理

1.河流水体的自净过程

受污染的河流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转化,水体恢复到原有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机理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以及生物作用。

⑴物理净化作用

污水或污染物排于水体之后,可沉淀固体逐渐沉至水底形成底泥,悬浮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则因混合扩散稀释而逐渐降低在水中的浓度。污水排入河流的混合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①竖向混合阶段;②横向混合阶段;③段面充分混合后阶段。

⑵化学净化作用

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而使河水中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水体中通过多种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能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⑶生物净化作用

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称为生物净化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后,最终使有机物无机化,由有害向无害转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