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预混料需要检测哪些项目?求解答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16 20:01   点击:18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预混料需要检测哪些项目?求解答

预混料主要检测的指标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卫生指标,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其含量和卫生指标。无论饲料厂和养殖户检测起了都是不容易的,因此对其应使用有一定信誉的厂家的产品。

二、一般预混料厂对预混料出厂的检测项目是什么?

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分别对待,维生素预混料、微量元素预混料、1%预混料、4-6%预混料等等,各自的化验项目是不同的,相同的项目应有感官指标、水分、均匀度等。

三、预混料的检测都需要测定什么含量

你好,预混料的检验除了通过感官检测其色泽,粒度,均匀度外,主要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检测,以保证成品质量.

1.粉碎粒度:测定粒度的方法很多,适用于预混料用的为筛析法与显微镜法.筛析法以铜丝网编织筛较为实用.选用几层标准筛筛析后,直接计算出各层筛筛上物的百分比.对于某些颗粒极细(325目以上),数量又少的极微量组分或无法筛析的成分,可以用显微镜检测法,即用接目微分尺测量视野中微粒某一固定方向的粒径.

2.混合均匀度:预混料均匀度的测定,通常通过测定其中某种成分的分布,如用邻菲罗啉比色法测定预混料中铁的分布来解决,即用浓盐酸直接溶解样品中的铁,用蒸馏水稀释后吸收定量的上清液,以盐酸羟胺将所有的铁还原成亚铁,用邻菲罗啉溶液显色后,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各小样的吸光度,从而算出样品的变异系数(C.V),即混合均匀度.

3.有效成分的检测:对于各类营养性添加剂原料,我国都已颁布标准,其相对应的检测方法也陆续公布.除了矿物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及部分维生素添加剂的原料,可以采用常规的容量分析与比色分析外,对于预混料中有效成分的检测大部分要借助于仪器的分析方法.如预混料与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大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维生素的分析多采用色谱,光谱,极谱等仪器进行分析,而药物,抗生素,氨基酸等除了用上述仪器分析外,有时还采用微生物生化法及生物试验的方法才能加以检测,目前我国还未普遍.通过这些检测手段,检验预混料产品各微量组分是否与要求相符.如不符合或相差较大,则要检查原料质量及整个生产过程,查出问题并进行调整.

希望能帮到你!

四、请问一般公司要做饲料原料和预混料的检测,哪些指标是须要做的呢?(详细实用)最好有实验方法、仪器设备。

1、玉米:水分,霉变,容重,杂质,不完善粒。

2、麸皮:水分,纤维

3、菜粕:水分,粗蛋白,异硫氰酸盐

4、进口鱼粉:水分,组胺,新鲜度,粗蛋白

5、豆粕:水分,粗蛋白,尿酶活性

6、米糠:水分,纤维

7、乳清粉:水分,乳糖

8、大豆油:水分,脂肪酸值,碘价,脂肪酸值

方法:很多都是国标就有,仪器并不复杂 ,有蛋白蒸馏仪,粗脂肪仪(索氏抽提),粗纤维仪等

酸价(Acid value):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又称酸(Acid number)。酸价的单位:(KOH)/(mg/g)。因此麸皮测酸价基本没什么意义。

五、大猪预混料铜含量国家标准是多少

我国《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GB15199-94)规定,肉类中铜含量(以Cu计)应≤10×10-6。

我们的国标和相关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有很多空子可以钻。高铜的含量越高对猪的生长促进作用越快,但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越大,你是这一行的人你应该明白,猪肉可远远不只瘦肉精这一种威胁。

现目前高铜的使用比较混乱,有很多企业胆子很大。敢把高铜加到500mg/kg以上。但是这样是绝对错误,也是极不负责的,过度使用高铜也包括了许多知名企业。而且他们在营销中还会误导用户,说高铜造成的猪排黑色粪便就是养得好等等。

不管是什么阶段的猪,每日摄取高铜超过250mg就必然铜中毒,但不会死,脂肪会变软,行动能力变差,粪便呈黑色。这样的猪出栏后,铜离子就聚集在肝脏和脂肪中,人食用了这样的猪肉对健康的影响很大,重金属元素会造成蛋白质变性并给人的肝脏带来极大的解毒负担。我自己就从不吃猪肝与肥肉。

正常的使用量,还是应该控制在200mg/kg左右。即1吨添加高铜200g,这样的剂量更安全,也有很好的促生长效果。 虽然在促生长效果比不上无限制的添加高铜,但中国的饲料企业应该捡回自己的良心了。

六、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有国家标准吗

固态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复合预混合饲料和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生产的设计生产能力不小于2.5吨/小时,混合机容积不小于0.5立方米;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生产的设计生产能力不小于1吨/小时,混合机容积不小于0.25。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