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猪场高温消毒方法?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10-16 15:07   点击:28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猪场高温消毒方法?

1.猪场消毒:猪场和猪舍的入口处设消毒池,放入消毒液,对进入猪场、猪舍的车辆及外来人员进行消毒,消毒池内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确保消毒效果。

2.猪舍消毒:可先用消毒液喷洒地面后,进行彻底清扫,清除的污物按粪便消毒处理,然后用消毒液将天棚、墙壁、圈栏、门窗、饲槽、地面、用具及门口地面均匀喷洒。

3.器具消毒:饮水器、食槽要经常用清水刷洗,每周用消毒液洗刷一次。猪体消毒可预防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杀死猪舍内空气中浮游的微生物。发病期间每天用药喷洒猪体二次。

4.运动场消毒:运动场应经常清扫,清除粪便,定期冲刷,喷洒消毒药液。

5.粪便消毒:粪便集中堆放发酵消毒,有发酵池法和堆粪法两种,发酵池法将每天清除的粪便、垫草等污物倒入,堆积要疏松,装满时,铺上一层健康猪的粪便或干草,再加上一层泥土封好,经一个月发酵后作肥料用。堆粪法在堆粪便的地方挖下20厘米~30厘米深,先放一层干粪或杂草,稀粪多加些垫草或杂草,整个粪堆外面抹上一层泥,经一个月发酵后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6.饲养人员消毒:饲养工作人员上班时要更衣,经消毒间紫外线消毒后再进场,手与猪接触机会多是疾病传染的主要媒介,所以要经常用消毒液洗手。

二、养猪场直接用消毒灯对嘛?

2.1.1 大门及猪舍进出口:在猪场的大门口及每栋猪舍的出入口设立消毒池,脚踏消毒槽深至少15㎝,内置3%的碱水,每周更换2~3次。若要搭配使用其他消毒剂,可使用1%克疫素及100倍撒能灭。踏入时间至少15s以上。设喷雾消毒装置,用1:800消毒威药液对来往车辆的车身、车底盘进行细致、彻底的喷洒消毒。设立洗手池,用1:1200消毒威或1:500强效碘溶液进行洗手消毒。

2.1.2 人员: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在消毒间用紫外线灯消毒15min,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地方先淋浴、换衣后再进入生产区。参观人员的消毒方法与工作人员相同,并按指定的路线参观。

2.1.3 猪舍∶(1)空栏时,清洗干净后以2%~3%碱水浸渍2h以上,并以硬刷刷洗,再用水冲洗。放干数日后以100倍克疫素,300倍消克能或600倍保畜妈喷雾,所有墙壁、梁柱死角均要喷及,放乾后即可进猪;(2)有猪在养时,清洗后以消克能300倍液或保畜妈600倍液全场喷洒(包括猪体);(3)定期消毒,可配合空栏时间,每半月1次,注意要先清洗后消毒。喷雾粒不可太小或太大。换气通气良好以100

三、猪场养殖人员进入猪圈饲养前养殖人员要怎样对自己进行消毒处理?

换上消毒过的工作服,用消毒液洗手,带口罩。就行了。

四、一个规模猪场的兽医,将从哪几个主要环节做好消毒工作?

俗话说:养重于防,防重于治!一个养猪场要想取得好的效益,首先必须要做好的就是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仅仅靠免疫几种疫苗来预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建立和持之以恒的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彻底的切断传播途径,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说:生物安全是指养猪场用于防止外部疾病传入本场和本场内部疾病继续扩散传播而采取的所有措施。生物安全是一个养猪场的门户,是维护猪群健康的第一道屏障!隔离、消毒、防疫是生物安全体系的三大要素。

一、隔离:具体包括猪场本身与外界环境的隔离、猪场内部新引进种猪的隔离、人员的隔离以及患病猪与健康猪的隔离。

(一)、猪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离:

1、猪场在选址时,就应考虑到一个天然的大环境屏障,周边应无其他饲养场及肉类加工厂,与村庄闹市以及主要公路相距至少1公里以上。

2、与外面生物的隔离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他动物,搞好灭鼠、灭蚊蝇和灭吸血昆虫等工作,控制有害生物。有条件的可在场的四周及上方设网罩,避免飞鸟进入,有效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减少病原体与易感动物的接触。

(二)、猪场新引进种猪的隔离:引种检疫与隔离:猪场应建有专门的种猪隔离舍。引进猪只前,做好产地疫情调查,确保引进的猪只不携带疫病。引到目的地时,要在隔离舍饲养30~60 天,最好是60 天,经检疫合格后,每栏猪再混入一头本场的猪,使外来猪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群体,并在隔离期间做好各种疫苗的接种等工作。隔离舍采用全进全出制,批次间要严格空栏、清洗、消毒。

(三)、人员的隔离

1、养殖场内部分区应清晰,才能产生应有的防疫作用,特别是生产区的办公区域与生活区应划分清晰、生产区各区之间应划分清晰、净道污道划分清晰,避免形成一个防疫隐患区域。

2、猪场应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严禁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出猪场大门。

3、人员隔离:人员是畜禽疾病传播中最危险、最常见也最难以防范的传播媒介,必须有效控制。猪场的人员活动应做到:(1)谢绝外来人员进人生产区参观访问并在生活区指定的地点会客和住宿。(2)场内职工不准食用外购猪产品,不得养宠物。(3)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淋浴、更换消毒过的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帽后才能进入。工作服和鞋帽必须每次用都要经过消毒。(4)生产区内各生产阶段的人员、用具应固定,人员不得随意串舍,各车间用具不得外借和交叉使用。技术员需检查猪群情况时,必须穿经消毒的工作服、戴帽、换鞋,检查应该从健康猪群到病猪,从小猪到大猪,同时进入不同猪舍时应进行重新消毒。(5)生产区的工作人员不得对外开展诊疗等服务。(6)生产区的员工休假回场后应在生活区隔离48小时后方可再进入生产区。

(四)、患病猪的隔离:为防止疾病在本场内的继续扩散和传播,必须要建立病猪隔离舍,将患有疾病的猪只,一律转入隔离舍,由专人隔离饲养、治疗。直至出栏。

二、消毒。

(一)、入场消毒

1、入场人员消毒。入口处设置长3 米宽与大门相同的水泥结构消毒池,池内消毒液2-3 天彻底更换一次,可选用氢氧化钠等。进场人员必须更换鞋,脚踩消毒池,经紫外线消毒室消毒15 分钟或喷雾消毒后才能进入。入场后,人员还应随时进行洗手消毒。采用的消毒剂应对人的皮肤无刺激性、无异味,可选用过氧化氢溶液、新洁尔灭(季胺盐类消毒剂)溶液。

2、车辆消毒。任何车辆不得进入生产区,外来运猪车辆车轮、车厢内外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喷洒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等。

(二)、生产区消毒

1、杜绝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参观访问。工作人员不准养宠物,不准进入屠宰场,不准带入可能染病的畜产品或物品。本场兽医不准到外诊疗疫病。买猪人员、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

2、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必须经消毒更衣室消毒,经过淋浴、更衣(穿工作服)、换鞋后,方可进入猪场。

3、不同猪舍的饲养人员不准串舍和在饲养时间聚集,各车间用具不得外借和交叉使用:技术员需检查猪群情况时,必须穿经消毒的工作服、戴帽、换鞋,检查应该从健康猪群到病猪,从小猪到大猪,同时进入不同猪舍时应进行重新消毒。

4、用具经过浸泡、喷雾或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后才可进场。

5、在病猪舍、隔离舍出入口应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消毒液可用3%烧碱溶液。

(三)、猪舍消毒

1、常规消毒。坚持每天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网床、用具干净,地面清洁,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品进行消毒。

2、定期消毒。定期对猪场周围环境及猪舍进行消毒,定期在猪舍内进行带猪消毒,每周进行2~3次。疫病期间产房和保育舍每天消毒l次,其他猪舍每2 天进行l次消毒。

3、要实行单元化饲养、全进全出制。每批猪只转出后和下批转栏前,对猪舍地面、栏舍、走道、食槽、用具以及下水道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4、母猪上分娩床、仔猪转群时,应对猪只体表进行消毒。母猪生产时一定要保证母猪乳房、阴户周围干净卫生,并严格消毒,于干燥后送到指定地点。

5、注射器、针头、手术刀、剪子、镊子、耳号钳、止血钳等物品的消毒,在洗净后,经消毒锅内煮沸消毒30 分钟后方可用。

6、仔猪打耳号、剪牙、断尾等外伤,以及其他猪群的外伤,都应该及时消毒,防止感染。用5%的碘酒棉球涂擦数遍,直到痊愈。

7、公母猪配种前,应做好公猪下腹部、尿囊和母猪外阴部的清洁消毒。采用人工授精时,要有无菌操作观念,避免人员、器具、环境等因素影响精液质量。

(四)、患期消毒

出现腹泻等传染性疾病时,对发病猪隔离、调圈,对该圈栏清扫、冲洗、药物消毒、火焰消毒、干燥。水泥床面和水洗后易干燥的猪舍需要用水冲洗。出现口蹄溃疡症状疾病时,舍内走廊用3%火碱水溶液,地面用1:500的百菌消(辉瑞)消毒。出现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时,清扫、通风、带猪消毒。此时消毒药浓度可比平时高l倍。杀灭虫卵时,清扫冲洗地面,用3%火碱水溶液消毒,再火焰消毒。

(五)、粪污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1、粪便可用生物热消毒法(发酵池或堆粪法),猪粪堆积处应远离猪舍,并定期消毒(可用50%百毒杀1:300兑水进行喷雾消毒)。污水可用沉淀法、过滤法或化学药品处理(每升污水加2.5 g漂白粉)。

2、病死猪、死胎和胎衣的处理。严格处理病死猪、死胎、胎衣和废弃物,用密闭袋包装,经焚化或深埋处理。对病猪停留过的地方,清除粪便和污水、污物后,再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彻底消毒;粪便、污物经专用道运出猪舍。

3、垃圾处理。生活垃圾放在指定的地点,定期焚烧或运输到专门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经常清除垃圾、杂物和杂草,并搞好猪舍周围的环境卫生。

(六)、消毒注意事项

1、消毒前首先要清扫、浸泡,刷洗除去表面附着物,然后按规定配制消毒液进行消毒。在无疫病发生的情况下,每个月对全场周围环境进行2次以上大消毒,定期消灭蚊蝇,严格执行停药期的规定。

2、舍内温度、消毒时间、药物浓度、喷洒量对消毒效果有影响。舍温在10~30℃,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一般药物作用时间不少于0.5 小时。

3、预防消毒时,采用药品说明书介绍的中等浓度,患病期消毒采用说明书介绍的最高浓度。

4、消毒时,应做到全面无死角。

5、经常更换消毒药,以免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6、禁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规格说明的“三无”消毒剂。

三、疫苗防疫

(一)、结合本场实际及周边疾病的流行特点,制定自己的免疫程序,切不可生搬硬套别人的免疫程序。

(二)、选择信誉度高的大厂家的质量合格的疫苗。

(三)、注意做好疫苗的运输与保存工作,防止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可能出现疫苗冷链的中断,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

(四)、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要规范: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疫苗的领取应有详细的记录;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避免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要合适;疫苗要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3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要充分的摇匀;注射时保证深度,注射位置正确,接种剂量要足,疫苗流出后应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严禁打飞针,应头头免疫、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可在恢复健康后补免,否则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未用完的疫苗应弃之并烧毁。

(五)、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及时做出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

总之,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并且必须要持之以恒的过程,生物安全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