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牛场是什么样的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8-23 22:50   点击:214  编辑:admin   手机版

牛场建设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牛场旁睁建设的一般要求:地址要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无高大建筑物遮蔽处。坐北向南,或稍偏东南,不超过15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用电方便,远离主要公路干线,远离城镇和居民住区,远离畜禽屠宰加工场,下风向、便于防疫。牛场建设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地下水位低、给排水方便、安静的地方,也可利用老牛场改造。牛场的大小,应根据养牛的数量而定,以每头牛占0.8至1平方米地面为宜。三个阶段牛只指的是哺乳母牛,育肥牛和保育牛。由于他们所处的生理状态不一样,对栏舍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1、哺乳母牛栏

现有栏舍设计与动物福利的矛盾。在高度密集饲养的工厂化养牛中,妊娠哺乳母牛栏的设计存在着矛盾运空岁。一方面集约化牛场为了提高栏舍利用率,防止母牛间因打架、咬斗、挤撞、强弱争食等引起胚胎死亡或流产,便于观察母牛发情和及时进行配种,同时也为了避免母牛踩压新生仔牛等原因,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都采用定位栏限制饲养。另一方面,将母牛关在狭窄的单体栏里,无疑给母牛带来许多行为学和其他方面的问题。母牛在单位栏里的禁锢式饲养,明显减少了行为姿态,没有机会实现挖掘、搜寻和做窝等行为,运动量大大减少,使母牛处于枯燥乏味的环境中,从而导致母牛分娩时间延长、难产、消化不良和断奶后母牛发情效果差。

经过长期考察和比较,活动式母牛定位栏设计较合理。哺乳母牛定位栏的右侧隔栏是可以移动的,当母牛泌乳1星期左右,就将右边隔栏移走,等下一只待分娩母牛进入此栏时,把移走的一边隔栏重新安装即可。实践证明,这种定位栏设计可完全克服前面所述的矛盾,且操作非常简单。7-10天后,仔牛体质已强壮,活动敏捷,即使右侧隔栏移走也可完全避免被母牛踩压的可能,且不影响母牛泌乳。右边隔栏移走后,母牛的活动空间增大,在接下去10-20天的哺乳期内相对提高了基础代谢,可避免母牛发情异常。同时为母牛提供了运动机会,避免被禁锢和胁迫式的饲养,充分体现了善待动物和动物福利的理念。右边隔栏移去后的定位栏,由于没有了右边隔栏,给栏舍的清洗消毒工作带来更大的方便,有利于动物保健。

2、生长育成牛栏

饲养员与牛只间的矛盾长期以来存在,国内外有关专家对牛舍内温度、湿度、密度、通风等因素对生长肥育牛的影响已研究得非常透彻,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但很少有人注意饲养人员进牛舍操作时人与牛之间所产生的矛盾。虽然养牛业在不断往前发展,但生长育成牛栏的设计却大同小异,国内外都沿用同一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当饲养员进牛栏清扫时,栏内的牛就会一哄而上,咬扫把、咬饲养员的裤腿作为玩耍,而此时饲养员就停下来大声诉骂,甚至踢打这些“不听话”的牛。这种场面在每个牛场都能经常看到,这不仅影响了饲养员的工作效益,同时也影响了牛采食和休息,而且饲养员对牛的漫骂和踢打会使牛处于惧怕、应激状态,不利于动物福利。

便捷式生长育成牛栏设计通过多年摸索,认为将模式改成饲养员通过牛舍两侧通道喂饲料效果较好。这种模式有2个突出优点。第一,饲养员工作效率高,完全不受牛只干扰,还可把粪车直接带进粪便区,而原来的模式,饲养员必须把未从漏缝地板中漏掉的牛粪铲到外面的粪车上。同样打扫1幢牛舍(以12个牛圈计)2种模式相比至少可节约1小时,这样大规模牛场在劳动力成本上可节约一大笔开支。第二,牛采食、休息等不受饲养员影响,也不会被饲养员漫骂和踢打,减少应激,更有利于动物福利。当然这种模式需要饲养员对牛进行细心的调教,保证每只牛都在粪便区排便。虽然饮水区已安装在排便区以诱导牛在该区排便,但还是需要饲养员花更多的时间去调教。

3、保育牛栏

以往在保育牛(断奶牛)栏舍的设计上,为考虑生产效益往往侧重于保温,而忽视动物福利。其实,仔牛有爱嬉闹、喜用吻突摆弄物体和掘地的行为习惯,虽然有的经营者在栏里放一些橡皮球、砖块、铁链等物来满足保育牛的生理需求,但效果不理想。牛栏的新设计是在休息区上方0.8米左右处,设置一横杆,杆上设一些挂钩,挂一些会发出声音的玩具(经消毒处理后内放小石子的易拉罐),以满足仔牛嬉闹、玩耍的行为特性,使仔牛在新的环境中不紧张、不枯燥,也有利于分散仔牛注意力亏毁,避免由于并群而引起的咬耳、咬尾及打架争斗。显然这种方法远比那些在空气中喷洒气味剂来干扰仔牛嗅觉以达到和平的方法要文明得多,这种方法更善待动物和体现动物福利。

一忌选址不当。牛场场址的选择,宜离公路100米以外,应远离村庄和畜产品加工厂,来往行人要少,要在住房的下风向,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土质坚实、渗水性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水源清洁、取水方便的地方。

二忌牛舍位置设计不佳。安排牛舍时要考虑牛群生产需要.公牛舍应建在牛场的上风区,既与母牛舍相邻,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哺乳母牛舍、妊娠母牛舍、育成牛舍、后备牛舍要建在距离牛场大门口稍近一些的地方,以便于运输。

三忌牛舍密度过大。有些养牛户为了节省土地、减少投入,牛舍简陋、密集,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布局,致使牛的饲养密度较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及牛群间相互感染疾病。牛舍之间的距离至少8米以上,中间可种植果树、林木夏季遮荫。

四忌建筑模式单一。母牛舍、公牛舍、肥牛舍模式都有各自的具体要求,不能都建一个样。比如,母牛舍需设护仔间,而其它牛舍就不需要.公牛舍墙壁需坚固些,围墙需高些等。所以,养什么牛,就要建什么牛舍。

五忌建牛舍无窗户(或窗户太小)。有的牛场牛舍一个窗户也没有,有的虽有窗户,但窗户太小、太少,夏天不利舍内通风降温。一般情况下,能养10头育肥牛的牛舍,后墙需留60~70厘米的窗户4个。

六忌粪便污水乱排。牛舍外无粪池,一是收集粪尿难,肥料易流失,肥力会降低;二是会影响牛舍清洁卫生.牛舍内污水沟应有足够的坡度,以利于污水顺利流出舍内;污水的流出顺序应遵循就近原则,不要让污水在场内绕圈.牛舍外必须建造沤粪池或沼气池;沤粪池(或沼气池)大小,可根据养牛的规模大小而定。

七忌缮瓦多缮草少。农村牛场牛舍屋顶都是缮瓦多,缮草少。这样做一是瓦比草贵,加大了养牛成本;二是冬防寒瓦不如草好,缮瓦夏热冬冷,缮草冬暖夏凉。

八忌饲槽规格不当。饲槽一般要依墙而建,槽底应呈U形,饲槽大小应根据牛的种类和牛的数量多少而定。

九忌舍内无水槽。缺少清洁饮水会影响牛的生长发育。所以,牛舍内必须设置水槽或者自动饮水器。

十忌舍小围墙矮。牛舍太低不利于空气流通,牛舍的运动场围墙若太矮小,牛会轻易地越墙外逃,给管理带来麻烦。一般牛舍后墙高宜为1.8米左右,围墙高宜在1.3米左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和牛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