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简述平底盘育苗的优缺点?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2-09 07:57   点击:175  编辑:江宽   手机版

简述平底盘育苗的优缺点?

使用平式秧盘培育水稻的优缺点。培育水稻使用的秧盘一般有三种抛秧盘、平式秧盘和毯式育苗盘。

平式秧盘在中国来说,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秧盘,无论是中国的东北地区,还是在华南平原地区,抑或是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地区,都有使用平式秧盘培育水稻的人群,使用人群占50%以上,而使用平式秧盘培育水稻的面积超过75%以上。平式秧盘的优点:播种比较方便,适合机器播种,在播种的时候非常节约劳动力。中国现在水稻发展的趋势就是向机械化方面发展,在外国,一个农民可以种植几千亩以上的农田,所投放的劳动力相当少,甚至于根本不请工人。

小的时候我听老师讲,外国的农场主,都是使用机械种田,他们半年劳动,还有半年就是外出旅游。而我们中国的农民只种区区几亩田,却不得不常年在家耕作。后来我长大了,虽然感觉老师的说法不一定全对,有的方面比较夸张,但外国机械化水平比中国高那是肯定的,一个人种植上万亩地也确实是这样,但说只一个人种植那不可能,他们在收割的时候还是需要请工人的。

秧盘育苗怎样施肥呢?

一、水稻机插育秧方式

1、育秧秧盘:水稻机插育秧秧盘主要有毯状秧盘(9寸和7寸秧盘)、钵形毯状秧盘、双膜育秧和钵苗播栽秧盘4种类型。因育秧秧盘不同机插秧也有毯苗机插、钵苗机插和钵苗摆载3种类型。毯状秧盘和钵形毯状秧盘因塑料材料不同有硬盘和软盘。

2、育秧泥土:目前我国水稻机插育秧方式按秧盘泥土类型分类,可分为旱地土育秧、基质和泥浆育秧3种,也有旱地土与基质混合,及泥浆与基质混合育秧。旱地土育秧由于土壤结构松散,育秧时有利于秧苗根系的生长,在南方稻区,旱地土育秧主要与播种流水线结合使用。南方稻区机插育秧的主要方式是泥浆育秧。泥浆育秧虽然操作简便,但苗前机械化播种难度大。

3、育秧苗床:水稻机插育秧秧盘苗床可分为泥浆苗床和旱地苗床。旱地苗床大多为泥浆育秧,大棚育秧,在北方较多。泥浆苗床大可以旱地土、基质育秧和泥浆育秧,南方较多。

二、水稻机插秧苗标准:水稻机插秧苗标准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南方和北方的单季稻也存在差异。单季稻机插秧所使用的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苗,要求秧苗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南方单季稻机插秧秧苗一般秧龄15~20天,叶龄3~4叶,适宜苗高12~18厘米,秧盘秧苗均匀整齐,根系发达,根系盘结,且秧块提起不散,叶色淡绿色,叶片挺立。秧苗太小时机插质量受到影响,太高则机插时伤秧严重,机插搭苗现象也较重,影响秧苗返青。

连作早稻育秧期间气温低,秧苗生长缓慢,一般要求秧龄30天左右,叶龄3.5~4.5叶,苗高12~20厘米,秧盘秧苗均匀整齐,根系发达,根系盘结,且秧块提起不散,叶色淡绿色,叶片挺立。

连作晚稻由于育秧期间气温高,秧苗生长快,秧苗株高可适当放宽,连作晚稻机插秧苗的秧龄一般在12~20天,苗高12~22厘米,秧盘秧苗均匀整齐,根系发达,根系盘结,且秧块提起不散,叶色淡绿色,叶片挺立。不能超过25厘米,以免机插时伤秧严重或普通插秧机无法机插。

我国机插秧秧秧盘大多为9村秧盘,秧块的标准尺寸为58厘米×28厘米,这样的秧块整体放入秧箱内,才不会卡滞或脱空造成漏插。秧块的厚度一般为2.0~2.5厘米,铺土时通过机械或人工来控制。秧块过薄或过厚会造成秧爪伤秧过多或取秧不匀。因此,在育秧过程中尤其要做好秧苗的病虫害管理,确保秧块内秧苗青秀无病,尽可能不带病株入田。

三、水稻机插育秧土与苗床:

1.秧盘土

育秧床土的选取和配制是育秧成败的前提。根据育秧方式育秧床土有泥浆和旱地土(基质)两种:

(1)稻田泥浆:在适宜作秧田的稻田里,用手扶拖拉机带水旋耕2~3遍,然后作秧板。播种前1~2天,在秧沟里撒施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用量为每亩秧田20-25公斤,并与秧沟里的泥浆反复搅拌,在搅拌的同时去除泥浆里小石子、田螺和稻茬等杂物。另也可利用无污染的池塘泥、河泥,泥浆粘稠要适度,过稠时加水搅拌,取泥时要去除泥中杂物,现取现用。

(2)旱地土(基质):旱地土取土前要求进行小规模的育秧试验,观察了解土壤对出苗的影响,以决定是否可作育秧营养土用。另外,在旱地土育秧时还应该准备一些未经培肥及添加壮秧剂的过筛细土,一般每亩25公斤左右,主要用作播种后的盖土。

机插一亩大田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南方旱地土多采自菜园土,或秋耕冬翻的稻田土,或其它适宜的山上黄泥土。将土壤粉碎过筛,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应达60%以上。要根据土壤的类型及肥沃程度合理培肥。一般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作床土;稻田土于早春在田块取土,粉碎晒干过筛后每100公斤土加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125~250克及250克左右的壮秧剂,均匀搅拌,起培肥、调酸、杀菌、壮秧作用;黄泥土要求质地疏松,不用深层隔泥,按黄泥和砂2.5:1的比例均匀搅拌混合后并分别加入250g左右复合肥和壮秧剂。禁用未腐熟的厩肥、尿素、碳铵等直接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旱地土加工后通过集中堆闷、农膜覆盖等措施,使肥土充分熟化。

理想的床土,要求质地疏松、透水通气、保水力强、肥力适中、中性偏酸, pH值为5.0~6.0,连作早稻育秧以5.0~5.5较为理想。试验证明,当pH值在6.0以上时,土壤中速效磷、水溶性钾减少,铁、钙大量沉淀,锰、硼吸收率降低,微生物活动也会受到抑制。特别是作为水稻幼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之一的铁将失去活性,难以被根系吸收,导致秧苗因缺铁而叶色转黄,抗病力减弱。当pH值在5.0~5.5时,根系对铁的吸收顺利,培育出来的秧苗色翠绿、苗高适中、根系发达、百株干重高、胚乳消耗率低、耐寒力强,既使是连作早稻育秧期间在气温变化大的条件下,也不易发生腐霉病和立枯病。

连作早稻立枯病发生轻重还与育秧时的温度有关。当播种期日均温在10℃以下,pH值超过6.0时必须对床土进行调酸;播种期日均温稳定在10℃以上,pH值超过6.5时必须对床土进行调酸。一般情况下,土壤调酸工作要在播种前20天进行,PH值6.0~7.0的土壤,每平方米床土施硫磺粉50~70克,pH值7.0以上每平方米施硫磺粉75~100克,施后均匀拌于10cm的床土中,并浇足水以促进分解。由于壮秧剂中已有硫磺粉成分,多数土壤施用壮秧剂后也可以起到调酸作用。

连作晚稻由于育秧期间气温高,秧苗生长快,同时受生育期限制,要尽可能延长秧龄,需要减少施肥量和增施多效唑来控制秧苗高度。研究表明,多效唑(MET)对秧苗株高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连作晚稻育秧时一般每平方米施用15%多效唑60~90克,可以合理调控秧苗生长,培育壮秧。

秧盘育苗过程:

2.苗床或秧板准备。南方稻区机插育秧普遍采用大田育秧。要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有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做秧田,避免在荒草地、药害田、污染田育秧。秧田和大田的比例为1:(80~100)左右,即100亩大田需准备秧田1.0~1.3亩。秧田一般集中安排,以利管理。

大田育秧要提前7天左右上水耕田耙地开沟做畦,秧畦宽度1.4~1.5米、秧沟宽30厘米、沟深15~20厘米,畦长视大田宽度而定,四周沟宽30厘米、深25厘米,开好平水缺。秧畦做好后,排水晾畦,使畦面沉实。播前2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使畦面达到“实、平、光、直”。实,畦面沉实不陷脚;平,畦面平整;光,畦面无残茬杂物;直,秧畦整齐沟边垂直。用稻田泥浆育秧的沟宽应在50厘米左右,便于取泥浆,秧畦做好后保持半沟水,这样既能使沟中泥浆不板结,便于播种时泥浆取用,又能晾畦面。采用旱地(或菜园地)做秧畦,只需起垄形成畦,拍实畦面,四周便于排水即可。畦面宽1.4米,长度按实际需要确定。

在土壤里加入肥沃的营养土,每隔半个月左右施肥一次,多放到通风的地方。最好使用有机肥料,促进植物根茎的生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