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花生怎么种?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3-13 00:51   点击:284  编辑:澹台毅   手机版

一、花生全苗壮苗的措施 1、选种。选双粒、三粒荚种带壳晒种2-3天。剥壳后应进行粒选,去除小粒、霉粒、破粒、病虫粒、皱缩粒,选大粒、光洁粒、饱粒做种。 2、选地整地。花生宜实行轮种,并应选种在轻质土壤中,以偏沙性、土层较深厚的田块最好。 土壤要深耕,重施基肥,使土、肥相混相融,保持耕层酥松,养分全面。要求地干、土细,无明垡暗坷垃。 3、适期播种。以5厘米深地温3天稳定在15℃以上播种最适宜。土壤水分要适当,在适播期内抢墒播种,保证播后吸水出苗。 4、中耕松土。花生出苗后及时中耕松土,以消灭杂草,破除板结,增强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发根,为花生快生健长创造条件。 二、花生花多花齐的措施:花生开花期延续长达60--90天以上,而以中、前期花结实率最高,后期花多难以成果。因此,在栽培上,应从各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中、前花,减少后期花,使花期适当集中,以达到花多花齐。 1、施好壮苗肥。壮苗有利于花芽早分化、促分枝。未以氮肥作基肥、种肥的,花生出苗后应早施追肥。据资料,花生在出苗后10 天,应每亩追施硫酸铵7.5公斤。 2、花期施磷、钾和钙肥。花生盛花期和果针入土时,每亩用过磷酸钙10-15公斤、氯化钾4-5公斤、石膏20公斤均匀施于行间,松土埋肥。并叶面喷1次0.3%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3、喷生长调节剂。长势中等以上的花生,在盛花期喷施500×10--6比久溶液或矮壮素0.3%-0.5%浓度液,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三、花生果多果饱的措施:1、在花生苗期喷施0.2%-0.3%硼砂水溶液,可提高饱果率10%-21%;喷三氯苯甲酸0.1%浓度液,可增加有效花28.7%。花生封行前培土,单株饱果数增加2.2-7.4个。2、在花生生长后期叶面喷施0.3%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3次,每次间隔5天左右。3、对锈病、叶斑病等花生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以1:1:200的波尔多液喷治,或用97%敌锈钠400倍液防治。用甲基托布津乳剂1200倍液喷洒可防治叶斑病。

品种选用与种子准备

(一)选用良种近年来全国各地培育了许多花生新品种。大花生品种有:鲁花8、9、10号,徐花五号,赣花5号,冀花2号和豫花10号。这些品种特点是,植株比原有品种矮小,分枝较少,更适于密植;果型大,果皮薄,果形端正,商品性更强。全生育期一般130-140天,比原有的中熟品种缩短5-15天。新培育的鲁花14、 15号,生育期只有125天。

(二)种子准备

1.翻秋留种(秋植留种)

南方春秋两熟化省区,春花生采用上年秋植花生种子作种,称为翻秋留种。试验研究和农民经验都证明翻秋留种的种子贮藏时间短,不易酸败霉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播后在低温阴雨等恶劣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出苗率。一般出苗率在90%以上,比春花生苗的种子高30%左右,有时甚至高达50%以上,产量一般可增产20%左右。

2.播前晒种,适时剥壳播种前带壳晒种l-2d,最好在土晒场上晒,以免高温损伤种子。在剥壳前应进行发芽试验,以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应在播种前 l―2d剥壳,随剥随播,避免过早剥壳使种子吸水受潮、病菌感染或机械损伤。剥壳后应把杂种、秕粒、小粒、破种粒、感染病虫害和有霉变特征的种子拣出,特别要拣出种皮有局部脱落或子叶轻度受损伤的种子。余下饱满的种子按大小分成两级,饱满大粒的作为一级,其余的作为二级。据试验:一级种子(每100粒重 90g)作种平均每0.067m2产荚果286.4kg,比二级种子(每100粒重70g)的263kg,增产8.9%。

3.药剂拌种 播种时,用0.3%的多菌灵和0.5%的菲酮等杀菌剂拌种,可以防止或减轻病害;用2%―3%的氯丹乳油等药剂拌种,对防治地下害虫和鸟兽危害有良好效果。用根瘤菌剂和钼肥拌种能加速根瘤形成,增强花生的固氮作用。

4.催芽 花生催芽是确保全苗的一项有效措施。催芽的方法很多。目前各地推广的方法有土炕催芽、沙床催芽和室内催芽三种。可根据花生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灵活掌握。机播可不催芽。

浸种催芽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必须分级选种、浸种,才能使种子吸水均匀,发芽整齐。二是种子刚浸入温水内,种皮呈皱皮时,不要翻动,以免掉皮。三是催芽不要过长,以刚“露白”为宜。四是催芽后遇雨不能播种时,应将种子摊在阴凉处,抑制芽的生长。 三、整地与作畦

花生是深根作物,适当加深耕作层,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最好在冬秋耕的基础上,早顶凌耙地,以利蓄水保墒,提高地温。耕翻深度一般冬耕26―33cm,春耕14-17cm为宜。此外还应注意平整、疏松、细碎、湿润。采用窄畦、高畦是确保花生高产稳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水田花生畦宽一般在132-165cm (含畦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可缩至118.8-132cm。畦高16.5―26.4cm。畦沟以33―39.6cm为宜。窄畦高畦有利排水,提高发芽率。旱坡地,宜采用畦宽198―264cm,畦高13.2-16.5cm的规格。采用垄作也有利于排灌、田间管理、提高土温及通风透光。

地膜覆盖栽培的,按膜的宽度作畦,若膜宽80cm,则畦宽亦应为80cm,其中畦沟为30―33cm,畦面宽47―50cm。应在起畦后趁墒进行覆膜,务必使膜紧贴畦面,并用泥土将膜四周压紧。 四、适时播种

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变化规律来确定适宜的播期。一般珍珠豆型小花生只要播种层地温稳定在12℃以上即可播种。普通型晚熟大花生在播种层地温稳定在 15C以上时才能播种。覆膜栽培可提高土温,比露栽花生全生育期的总活动积温增加195.3―370.8℃。因此,播种期因比当地露栽的提早10天左右。一般可以开始播种时间是:南方大部分地区3月份,广东2月份,海南1月份。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早播,对充分利用有效积温条件提高成果率,具有重要意义。春花生应掌握当地达到上述温度标准时为适宜播种期。秋花生主要考虑后期低温干旱时对荚果成熟的不利影响,应尽量使秋花生在18℃以上的温度条件下成熟,以利荚果充实饱满。华中地区春花生在清明至谷雨之间播种,麦套花生在谷雨至立夏之间播种。花生播种的质量应满足苗全、苗齐、苗壮的要求。苗全即出苗率在90%- 95%以上;苗齐即能发芽的种子在始苗3―4天全出齐;苗壮即出茁时子叶露土或半露土,第一片展开叶的叶柄长,叶片大,叶色鲜绿。为保证全苗,提高单产,当花生出苗后3―4天,宜及时查苗补苗,补种的种子宜先浸种催芽,以尽可能赶上早播的大苗生长速度。 五、种植密度与方式

1.种植密度花生合理密植的密度范围掌握在结果期封行为宜,合理密植的花生长相总的要求是“肥地不倒秧,薄地能封行”。一般生产条件下,珍珠豆型花生种植密度为27× 104―33×104/hm2;普通型花生为16.5×104―21×104/hm2。在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分枝性强、蔓生型品种,以及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管理水平高的条件下应适当稀植。反之则密一些。

2.种植方式

平播:土层深厚且不易涝的田块可以采用,但不如起垄种植的产量高。平播简单省工,可随意调节行距,充分利用地力,保墒好,目前应用普遍;缺点是在排水不良条件下易渍涝,烂果较多。

垄种:便于灌排,畦面上土层疏松,通气好,地面受光面积大,春季升温快,在春季保墒好的情况下,苗壮、烂种轻。起垄种植花生清株彻底、省工,中耕时不易埋苗、压蔓,培土恢复垄形后,有利于通风透光,土壤昼夜温差大,荚果发育好。缺点是起垄要求行距稍大,一般行距小于46.2cm,很难成垄;大于46. 2cm难保密度。因此在肥力较高,密度较低或排水不良易涝地上起垄种植比较适宜。

高畦种植:适于不易渗水的低洼易涝地和丘陵地采用。一般畦宽1.2―2m,沟宽30cm左右,沟深17―20cm。然后把畦整平,可以平种,也可以起垄种植。

确定花生行、穴距的原则是既要充分利用地力光能,又要便于行间、株间通风透光。为便于田间中耕,一般行距不应小于25―35cm;在肥力高的田块,中后期通风透光的矛盾较大,在缩小密度的同时,应适当放宽行距(或宽窄行),但穴距一般不小于16.5cm。日前花生行距一般33―53cm。350― 400kg的高产田,行距多为46―52.8cm,少数为59.4cm。

花生的播种方式有双粒条播、单粒条播、小丛穴播、宽窄行、宽行窄株等。一般每穴播种2―3粒,播种深度以16―17CM为宜,地膜栽培播种深度为3cm,先播种后覆膜方式,出苗开膜孔后要在孔周围盖一把土;先覆膜方式则在播后压实时在膜孔上盖土。 嘿嘿就可以啦

1、整地播种:种植花生的土壤以耕作层疏松、活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最为适宜;前茬作物最好是玉米、谷子等。底肥,每亩可施用腐熟有机肥4000公斤;播种时顺播种沟每亩施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3~5公斤、硫酸钾5~7.5公斤或每亩施花生专用肥22.5公斤,之后盖上0.5厘米厚的潮土再播种。整地,每隔3~4年深翻1次土壤,深度在25~30厘米;耕翻、耙耢、清除残茬后起垄。花生品种选择高产、稳产、商品性状好的且经过审定的品种。播种期以土壤5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土壤最大持水量在60%~70%为宜,播种量为每亩荚果20~25公斤。每亩密度为11000穴,每穴2粒种子,亩保苗2.2万株左右。

2、田间管理:播种后查田补苗,清棵蹲苗,缺苗断垄时需要及时补种。苗齐后深铲1遍地,要求锄细、锄匀、不埋草、不漏锄。中耕除草追肥,在花生果针入土前中耕追肥,顺带除草,在垄旁每亩条施尿素12.5~15公斤。遇干旱浇水、叶面喷肥,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是植株生长旺盛需水临界期,遇旱要浇水,最好是喷灌。当叶片发生脱肥现象时,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2%尿素水溶液,每亩喷肥液40~50公斤。每隔5~7天喷1次,连喷3次。

3、病虫害防治:防治蛴螬可用15%乐斯本颗粒剂或3%三尺绝颗粒剂拌肥。防治蚜虫用30%蚜虫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间隔5天喷1次,连喷2次。防治叶斑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雾。

多浇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