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军事遥感的发展历史或者历程,急需答案,谢谢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4-26 05:28   点击:232  编辑:瞿世   手机版

遥感技术是指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物体或现象),通过远距离探测或感知其性质形

态和变化规律的综合技术。它是通常利用物体能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特性,通过可见光

、红外、紫外、激光、多光谱和微波等传感仪器(包括照相机),从高空、地面或海面

远距离探测、感受来自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经光学、电子技术处理成为图像或数据

,以揭示目标物体的发生的状态,从中获取有用信息。遥感技术在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1) 历史:人类开始遥感活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最早人们是利用风筝、鸽子、气球捆绑相

机从高空观察地面,实现从空中获取地面资料的目的。1903年发明飞机后,航空摄影逐

步发展起来,并广泛用于军事侦察;1957年出现了人造地球卫星,人们将它作为遥感平

台,把遥感技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遥感”一词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1972年,

美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成功发射,并获取大量地球表面的卫星图像之后,“遥感技术

”便开始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遥

感器性能和信息处理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遥感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探测技术

对远距离目标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是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用以完成这

些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包括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设

备等。遥感器是遥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以感受来自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常用的

遥感器有高分辨率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计和合成孔径雷达等

;遥感平台是装早团派载遥感器的载体,有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以及

车辆和舰船等;信息传输设备是遥感平台和地面站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从人造地球卫

星上获取的遥感信息,可记录在胶卷上用回收舱送回地面;信息处理设备是处理和判读

目标特征信息的仪器,有图像处理设备、彩色合成仪和电子计算机等。

遥感技术通常按遥感平台分为3类:遥感平台为地面站或车、船的,称为地面遥感技

术;遥感平台为气球、飞艇、飞机和无人驾驶飞机等航空器的,称为航空遥感技术;遥

感平台为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航天器的,称为航天遥感技术。此外,

按遥感器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主动遥感技术和被动遥感技术;按遥感方式的不同,分

为或搜照相式遥感技术和非照相式遥感技术;按电磁波谱段的不同,遥感可分为可见光成像

、多光谱成像、热红外成像和雷达成像等。

(2)遥感技术的军事应用

遥感技术在军事上广泛用于军事侦察、导弹预警、海洋监视、武器制导、毒剂侦测

、军事测绘和气象观测等。

a)军事侦察 遥感技术用于军事侦察,是目前最为有效、最为安全,同时陆贺又是最可靠

的侦察手段。按照国际惯例,距离地球表面100公里以上的太空,不属于地面国家的领空

范围,不必担心侦察卫星的活动被指控为侵略行为。因此,航天遥感技术作为现代军事

侦察的重要手段,具有侦察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发现目标快等优点,能获取采

用其他途径难以得到的军事情报。由于卫星遥感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一国境

内的任何露天目标都能被其他国家侦察得了如指掌;而卫星观测、远程理化分析及信息

加工技术,又加强了截获军事情报及核查武器设施的能力,国家的军事主权和边界安全

都面临无形侵袭的威胁。人造地球卫星可见光照相地面分辨率高达0.1-0.3米;红外遥

感技术有一定的识别伪装能力,可昼夜工作;多光谱遥感技术能识别某些类型的伪装;

微波遥感技术对云雾、植被和地表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可全天候作业。从侦察卫星拍摄

的遥感照片上,能看清飞机和导弹发射架等军事装备和设施,能分辨坦克和战车的类型

,能识别直径为0.1-0.3米的物体。

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对战场的动态监视和对瞬息万变的作战态势信息的准确把握

,越来越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对作战区域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高动态

的航天遥感侦察,可以迅速、及时地获取多频段、多时相、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信息,

从而了解敌方整体部署情况,监视、跟踪并预测敌方部队的未来行动,全面掌握打击目

标的位置分布,引导精确攻击武器准确命中目标,并有效评估战场毁伤效果。

在遥感侦察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无人机将逐步取代有人驾驶飞机。

b)导弹预警 当导弹发射时,火箭发动机喷焰中含辐射很强的红外线。运行在地球静

止轨道或椭圆轨道上的预警卫星,借助高灵敏度红外传感器和高分辨率电视摄像机,90

秒钟发现目标并自动报警。美国1998年6月15日发射的第三代预警卫星“布洛克”-14,

对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俄罗斯潜射导弹可提供15分钟预警时间,对来自前俄罗斯境内

的陆基导弹能提供30分钟预警时间。预警卫星还配备有核爆炸探测装备,在和平时期可

用于核查大气层中的核试验,在核战争时期可用于评估核武器攻击效果。

c)海洋监测 海洋监视卫星利用遥感技术能有效探测和跟踪舰艇活动。海洋监视卫星

有电子侦察型和雷达型两种,通过星载信号,能准确截获舰艇发出或反射的各种电磁信

号,能准确地确定其位置、航向和航速。由于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一倍以上,监测的

目标又往往是运动的,因此海洋监视卫星的轨道应高于监视陆地的侦察卫星。前苏联19

91年3月31日发射的“金刚石”地球资源卫星,由于配备合成孔径雷达,它不仅能全天候

拍摄地表图像,而且可透过一定深度的海水,拍摄水下图像。

d)武器制导 随着遥感系统的小型化,把遥感技术和武器相结合以提高武器智能化水

平与命中精度,已成为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遥感技术既可用于战术导弹、炮弹和

炸弹等武器的制导系统,也可用于战略导弹的制导系统。美国战略巡航导弹采用惯性加

地形匹配制导技术,以地形轮廓线为匹配特征,用雷达(或激光)高度表为遥感器,把

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测得的实时地形图与弹上贮存的基准图相匹配形成制导指令,导弹命

中精度(圆概率偏差)可达到10米量级。

e)毒剂侦测 遥感技术用于毒剂侦测所依据的原理是,电磁波和毒剂云团相互作用会

产生吸收或散射作用。例如,沙林和梭曼等含磷的神经性毒剂对一定波长的红外线有强

烈的吸收作用,而其他物质对此波长则不吸收或很少吸收。美国根据红外线吸收原理研

制的XM21型遥感式毒剂报警器,探测距离可达5千米。法国也制成了类似的遥感式毒剂报

警器。

f)军事测绘 军事遥感测绘技术在军事上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为军事行动提供军用

地形图以及为未来数字化战场做好测绘勤务保障。

g)气象观测 气象条件对战争有重大影响。利用地面气象站、气球、飞机、探空火箭

和气象雷达等进行观测,只能得到局部地区的气象资料,而地球上有将近80%区域的气

象情况是无法用常规方法观测的。气象卫星在高度800-1500千米的轨道上运行,通过星

载的红外分光计和微波幅射计等气象遥感器,能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

红外和微波辐射,并将它们转换成电信号发送到地面。卫星地面站将接收到的遥感信息

进行加工处理,即可得到各种气象资料,为各军兵种制订气象保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

空间技术、光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促进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卫星

的发展趋势是分辨率越来越高。如俄罗斯90年代发射的“KFA300,分辨率达0.7~1.5米

,法国的“Heliosl分辨率为3米,印度发射的民用卫星“IRS-1,分辨率达5.8米。在

国际市场上,已可以买到米级或亚米级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这些图像在无地面控制

的情况下,地面定位平面精度可达12米,高程8米。如有地面控制,平面精度可达2米,

高程精度可达3米,可以满足获取全球范围三维空间信息的需要。这对远程战略武器精确

打击境外重要目标十分重要。

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从纯被动遥感向被动和主动相结合的遥感发展;从单

一电磁波段遥感向多电磁波段以及将电磁波、声波、引力波和地震波等多波种相结合的

遥感发展;从半天候遥感向全天候遥感发展;从定性遥感向定量遥感发展。随着遥感技

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在军事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