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翻转犁轻型的好还是重型的好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4-19 08:30   点击:74  编辑:徐影   手机版

一、翻转犁轻型的好还是重型的好

转犁更轻,好一点。

犁整机均选用优质进口钢料,材质强度高,并结合了现代化的锻造和热处理技术加工而成,不论在材料和加工工艺方面均达到了目前国内的最高水平,重型翻转铧式犁整机重量在1000公斤以上,能满足铧式犁在大马力拖拉机下的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比较,使用起来比较费力。

翻转犁是在普通犁的基础上采用两套不同翻垡的犁体,并配有翻转装置进行换向,工作时两套犁体交替使用。

二、自己的老屋基重新修房子,要用牛犁吗

自己的老屋基重新修房子,要用牛犁。主要是打地基,为了地基的平整,受力均匀。农村盖房子时房顶上都放犁头,寓意后人有胆子,越过越好,有好兆头的意思。犁挂在墙上作用处是农民伯伯在农闲的时候不用犁了,为了把犁保护好不让等受到损坏,农民伯伯就把犁挂在墙上了,因为墙那儿通风干燥,犁不会受到损坏。

牛犁的原理

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是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以翻土为主要功能并有松土、碎土作用的土壤耕作机械。主要有铧式犁、圆盘犁、旋转犁等类型。

三、深耕的深度和方法是什么?

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增产的原因是:(1)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改善土壤的水,气热状况。(2)熟化土壤,改善土壤营养条件,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3)建立良好土壤构造,提高作物产量。(4)消除杂草,防除病虫害。

必要性

利用机械深耕深松,可以使耕层疏松绵软、结构良好、活土层厚、平整肥沃,使固相、液相、气相比例相互协调,适应作用生长发育的要求。但目前无论是旧式耕作方式还是机械翻地,普遍存在耕层偏浅的问题,一般为14~16 cm。因为对高产小麦而言,耕作深度一般应大于20 cm,否则会障碍了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而且,长此以往,会导致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形成下实上虚的耕层结构,影响地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对土壤的要求,粮食产量自然会受影响。

采用深耕深松作业,可以加厚耕作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土壤熟化,加速养分分解与积累,为作物生长提供深厚的耕层,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大力提倡和推广深耕深松机械化地技术,对广大农业区尤其是以人畜力和小型拖拉机为主要耕作动力的农业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机械化技术

深耕翻技术采用深耕机械作业,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增强土壤对降水的吸收速度,提高降水蓄纳能力,避免产生地表径流。机械深耕的技术实质是用机械实现翻土、松土和混土,以利于恢复土壤团粒结构,调整三相(固、液、气)的比例关系,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功能。深耕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与传统耕翻土地相比,可每隔2~3 a对土地深耕一次。深耕所使用的机械有铧式犁和圆盘犁。铧式犁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深耕机械,具有良好的翻垡覆盖性能,耕后植被不露头,回立垡少,为其他机具所不能及。圆盘犁以圆盘犁体为工作部件,牵引阻力较小,耕作过程中带刃口的圆盘旋转,能切碎干硬土壤,切断草根和小树根,特别适于高产绿肥田的耕翻作业,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圆盘犁的沟底不平,呈月牙状,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注意事项

耕翻时间

耕翻作业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或在当地雨季开始之前进行,因为这时耕地不仅可以及时将地面的残茬和杂草翻入土中,促其腐烂成肥,而且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繁殖,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充分接纳降水和促进土层熟化,尤其对需要晒垡和晾垡的半休闲地,争取早翻耕更为重要。

耕作深度

深耕一般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相关的农机具进行,是一项重负荷作业。耕作深度要因地制宜,既要考虑当地的土质、耕层、耕翻期间的天气和种植作物等条件,又要考虑劳力、农机具和肥料的情况。对于原来耕层浅的土地,宜逐渐加深耕层,切忌将心土层的生土翻入耕层。如翻耕后持续干旱又无水源补偿,则耕深宜适当浅些。盐碱地忌一次犁得过深,以免加重耕层土壤的盐。

耕作周期

深耕深松要在土壤的适耕期内进行,深耕和深松的周期一般是每隔2~3 a深耕一次。同时,应配施有机肥。由于土层加厚,土壤养分缺乏,配施有机肥后,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肥力的恢复。在干旱、半干旱及无灌溉条件的地区,通过机械化作业手段,采用深耕深松等改善耕种条件的作业措施,是抗旱促丰收的有效旱作农业技术。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稳产高产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农机化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应大力推广。

影响

增产

1、深耕能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有利作物生长发育

深耕能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厚熟土层.使耕层土壤疏松,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从而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变了土壤固、气、液3相存在的状况,即改善了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扩大了根系生长范围,为根系下扎创造了有利条件,发育良好的根系是作物丰产的基础。同时,深耕使土层深厚疏松,在降雨期间使土壤能大量吸收水分,从而减少了地面径流量和对表土的冲刷,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抗旱能力。深耕也改变了土壤的温度状况,据测定,深耕后的土壤温度比未深耕的高,昼夜温差减小,地温变化小。这是因为水分含量高的土壤,热容量大,因而温度上升和下降都比较慢。适合的土温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促进地上部分的快速生长。低洼湿地,通过深耕,有促进散墒提温和增加土壤通气性的作用,因此有利于作物的播种与生长发育。

2、深耕可恢复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土壤条件

表层土壤由于受雨水的冲击和人们在农事作业时的不断“践踏”,土壤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耕层变得紧实,形成水、气通透不良的状态。通过深耕,一方面将结构不良的上层土壤翻埋到下层,使之在冻融交替、干湿交替和作物根系的作用下,把大而硬的土块变得酥而散,并逐渐恢复土壤结构;另一方面把结构已经变好的下层土壤翻至上层,有利于透水透气,这样上下层隔一定时间后交替更换,对于经常维持和不断改善整个耕层的构造是很有好处的。另外,如将耕层逐渐加深,使心土层土壤逐渐熟化,加厚熟土层,更利于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3、深耕能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

土壤养分的多少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基本因素,因作物所需养分绝大部分取自土壤。深耕可将绿肥、作物残茬和施在表土层的有机肥翻埋到下层,为微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加速土壤熟化的进程,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使土壤中不可吸收的矿物质养分及有机养分,较快地转化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和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所必需的腐殖质,以充分发挥提高有机肥肥效和改良土壤的作用。

4、深耕能防除杂草和防止病虫为害。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农田杂草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任其泛滥,影响作物产量:病虫害是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深耕是消灭杂草、防止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之一,能形成对杂草、病虫极端不利的生存条件,使之无法生存而被消灭。通过深耕,将土壤表层的杂草和杂草种子翻到下层使其闷死烂掉。同时,又可将下层的杂草种子和多年生杂草的根茎翻到上层让其晒干冻死,或诱其萌发加以消灭。许多在地面的病菌、害虫可以翻入地下闷死,在地下的可以翻到地上冻死或被鸟啄食,从而减轻其为害。

秋耕比春耕更好。秋耕是指在秋作物收获后进行的耕翻。一般来说秋耕时间愈早愈好,因为早耕能接纳和保存更多的雨水,保证土壤墒情,能有效预防翌年春旱带来的威胁;早耕能延长土壤风化的时间,加速土壤的熟化过程;早耕可将地面残茬、杂草及时翻压下去,使其腐烂分解时间延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秋季早耕又有比较充足的整地时间,从而保证秋耕能具有良好的耕作质量。因此,秋季深耕对作物增产的意义更大。应注意的是在秋冬雨雪少的地区,秋耕后应立即耙耢,以利保墒。

危害

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的农民听信苏联生物学家‘特罗菲姆·李森科’的伪科学农业革新实行深耕(深达一两米)。他们相信最肥沃的泥土在深处,而这些泥土有助于让植物长出超大根系。但是,无用的石块,沙子被翻出,而肥沃的表层熟土却被埋到了下面。

深耕是作物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是通过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为作物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但不是任何情况下深耕都能增产,也不是愈深愈好,更不是唯一措施。深耕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种类以及经济条件等合理运用,并要与耙、耢、压、中耕等耕作措施相结合,同时还要重视合理施肥、合理灌溉、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等其他农业增产措施的配套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