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甲醛,苯,tvoc等检测仪哪款比较准确?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10-06 04:34   点击:22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甲醛,苯,tvoc等检测仪哪款比较准确?

你那买的是简易的家用手持甲醛检测仪,苯的测量需要专业空气检测仪器来测试。国家对入住标准是在关闭门窗12小时测量甲醛浓度低于0.1mg/立方,TVOC是0.6mg/立方

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多少钱??

比较好的空气检测仪一般也要几千元钱,甚至是上万的。不好的也就200左右。不知道你是自己家装修完要检测甲醛还是要买做另有他用。如果是自己家装修完要检测的话,建议还是不要买的为好,因为真的很贵,而且用不上几次,就浪费钱了。有经济条件的可以请空气治理的公司上门进行检测,加上治理也不会很贵,最起码比买检测仪核算。好的空气治理公司应该要有先进的治理技术,如光化媒技术,能高效杀菌杀病毒,高效吸收降解有毒气体,还会有相应的承诺给到你,像72小时入住,无效退款,20年质保等。

三、办公室tvoc超标怎么办?如何防止采购tvoc检测仪时被忽悠?

办公室tvoc超标就保持通风,如果超标严重,就暂时不要待在办公室。采购tvoc检测仪要找口碑好的厂家,自己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四、使用TN-600TVOC检测仪测量室内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注意事项

PID读数总是和校正气体有关,因此这个读数应当表述为与校正气体相关的ppm单位,或者PID单位,而不要使用实际的浓度值,除非检测的污染物同校正气体一样,或者仪器的读数已经得到校正。大多数的仪器制造商会提供一个表格,或者在仪器中存储一个数据库来校正读数。更为先进的设计则是允许用户存储一系列的曲线,然后调出来得到待测物质的实际浓度。

需要强调的是,使用各类校正系数时也要遵循制造商的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校正系数可能受到环境条件,比如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尤其是湿度。尽管水蒸气(IP为12.59eV)不能被PID灯离子化,但水蒸气可以在离子化腔中反射、散射和吸收紫外线,因此,水蒸气对于低浓度的污染物读数还是会有阻碍。非离子化的蒸气(那些IP值大于灯能量的污染物),比如甲烷,也可能像水蒸气那样散射紫外光,从而降低检测器的灵敏度。对于某些PID设计,甚至高浓度的氧气也会对测定灵敏度有影响。基本上说,离子化腔和电流收集板间的距离越短,散射和降低的可能性越小,因此这种影响同检测器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

采样进到检测腔中的灰尘和颗粒同样会降低检测器的灵敏度,同样,沉积在窗口上的颗粒也可能减少灯对样品的辐射,水蒸气或其它较热的气体和蒸气在窗口上的冷凝也有同样的影响。因此,有些制造商建议在每次使用前对灯进行清洗。清洗的频度同通过检测腔的气流有很大的关系,在“轴向”气流设计中,气流直接射向灯的表面,可能会增加污染物沉积的机会,而“切向”气流设计则是气流平行通过灯的表面,就可能减少这种影响,也大大减少了清洗的频度。

不论何种设计,在显示某些症状时,检测器和灯还是需要清洗。这些症状包括:零点漂移、灵敏度降低明显等等。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清洗会清除沉积,恢复灯的灵敏度。清洗时要十分小心不要碰坏灯的窗口,否则就需要及时更换。

五、新房快装好了,想买个甲醛检测仪,但看了一下,有的检测仪还可以检测tvoc,有的检测仪可以检测voc

好家伙不能放过,我在百度买了个,也还不错,在百度搜索宇冠检测就出来了

六、tovc检测是什么

tovc检测:由于苯和苯系物是TVOC的重要组成,所以有些人只检测TVOC,而不检测苯,以及苯系物。

然而,也有只检测总苯,而不检测TVOC,还有一些单位则两者都检测。这主要是取决于要求和条件。

检测TVOC的技术设备要求较高,通常都采用气相色谱法,但也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离子色谱法和反射干涉光谱法等。

要想精确检测室内TVOC含量,需要由专业人员使用专业仪器,而且由于TVOC是挥发性有机物的总体构成,检测费用相对较高。如果不需要精确检测,只是想知道家里TVOC大致的含量,可以到网上或家居市场去购买家庭用的TVOC自测盒来检测。

扩展资料:

tovc检测指标:苯、甲苯、乙酸丁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正十一烷。

色谱柱:TVOC专用色谱柱 50m

柱温:初温50℃ 初时10min,5℃/min,终温250℃,终时2min

载气:氮气0.05Mpa

汽化:220℃

检测器:FID 250℃

去除tovc的方法:

防止TVOC的伤害,主要从源头抓起,杜绝非环保建材;其次,常通风换气,甚至加热烘烤,使TVOC释放加快;第三,放置活性炭,但活性炭的效果不明显。第四,室内适当的养殖一些吊兰等绿色植物,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

植物源空气净化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生物活性,但依赖植物体的传统生产方式是推广应用的瓶颈之一。采用合成生物学策略,创制微生物“细胞工厂”,有望为植物源萜类化合物低成本、可持续供给提供先进技术。

丹参酮为我国传统中药丹参的主要脂溶性活性成分,属于松香烷类去甲二萜化合物。该研究组与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黄璐琦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前期构建了高产丹参酮合成前体次丹参酮二烯的酵母工程菌株(J. Am. Chem. Soc.,2012, 134(6): 323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tvoc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