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我有10亩鱼塘,需要清淤养殖小龙虾,请问清淤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964 2023-01-07 14:37 严彩    手机版

一、我有10亩鱼塘,需要清淤养殖小龙虾,请问清淤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淤泥很厚了才会清掉一些 可以用人力铲比较费事 用耕牛拉塘边开口把淤泥拉出旁边就是河流的话可以利用 还有就是挖掘机了 多少钱的话要按价格来算 各地的人力 物力价格都是不同的。

我觉得没必要清淤泥,小龙虾本来就喜欢打洞,建议你把淤泥直接筑成池梗,这样不是更有利于小龙虾生活吗,我对这个了解少,孤陋寡闻了

八百块一天,加生活和电费共计二百,每天的清淤费千元,十亩田要大概一万块,还要看深浅,

5000-8000

二、5亩鱼塘清淤泥要多少钱

一般正常情况下,池塘保持10-20

厘米淤泥对养殖生产有利;如果超过了限度,不但减少了水体,而且增加了池水耗氧量,易于酿成泛塘事故,同时也易于诱发鱼病。

所以消除过多淤泥是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然而,由于清淤劳动量大而艰巨,往往不少生产单位未作处理,随着时间推移,池塘淤泥越积越厚,使生产能力显著下降,同时还不利于养殖下水操作。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养鱼10

年以上而没有清淤的养殖场,有的老塘情况则更加严重。

为了恢复池塘生产力,必须进行池塘清淤。池塘清淤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排干池水,晒泥,然后人工挖挑多余的淤泥。但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太大,效率太低,速度太慢,往往人们不愿意采用。

有的地方采取鱼稻、鱼稗、鱼瓜轮作的方法,先以塘泥种稻收稻、种瓜收瓜或种稗作为草食性鱼类青饲料,或部分作绿肥培植鱼种和鳞鱼、缩鱼的天然饵料。当塘泥干化后用机械(推土机、挖掘机等)集中操作,将清淤与池塘维修和护坡紧密结合起来。当然这种方法十分有效,但需要一定的投资条件才能付诸实施。当池塘使用年限较短,堤埂较为完整,或池坡经过硬化,不需要大量维修,可采用浊流泵改装的清淤船,带水清淤作业,每年或隔年将部分淤泥带水输往池堤饲料地(埂边筑小堤拦泥)作为种青肥料,或输往其他低凹浅塘、废地,或年底非生产季节,排出大部分池水,利用专门的清淤机清淤

买一台软管泵就可以了

三、鱼塘清淤泥用什么方法清理 怎么清理鱼塘淤泥

1、清淤机清淤:清淤机有牵引式、悬挂式、船式和落沟自走式等类型,下图为牵引式清淤机。牵引式清淤机特别适用于洪湖地区常见的回型池塘清淤,清淤时直接将回型沟淤泥拉至池埂。对于面积较大的养殖池塘(如100亩以上的),牵引式清淤机可能不太适合了。由于牵引绳的限制,大池塘中间的淤泥可能清不到。牵引式清淤机清淤效率较高,拉一次可清淤1立方米,来回耗时4分钟左右,耗电量不高。

2、泥浆泵清淤:泥浆泵清淤的首要条件是需要存放泥浆的地方,如低洼农田。满足这一条件即可在干塘后用泥浆泵来清淤。泥浆经沉淀干裂后,即可转入农田菜园当肥施,或者直接在淤泥上种植农作物。泥浆泵清淤劳动强度小,每立米淤泥约需2元左右成本,较为经济,现已被普遍使用。

四、清理鱼塘淤泥该用什么机械?

NSQ型潜水淘金泵是电机与水泵同轴潜入水中工作的,该泵过流部件采用高合金耐磨材料制造,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过流通道大。该系列产品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设计制造,独特的密封装置能够有效平衡油室内外压力,最大限度保护了机械密封的可靠性,电机采用过热保护、进水检测保护等多种保护措施,能够在恶劣的工况条件下长期安全的运行。水泵的前置搅拌叶轮能将沉积淤积物冲击成高浓度的湍流,使水泵在无须附属装置的情况下实现高浓度吸淤。该泵材质为耐磨合金,耐磨、耐腐性能好,过流通道大,排污能力强,能通过较大的固体颗粒,广泛用于抽沙,抽金沙,铁砂,水库清淤,河道清淤,沉淀池清淤,鱼塘淤泥,沉井,矿井泥沙清理,抽煤泥,粉煤灰处理等。主要过流部件采用耐磨合金,具有耐磨性好,排污能力强等特点。

长臂挖掘机、挖泥船。

用挖掘机啊,城市河道清理,建筑工地挖地基都是用挖掘机的。

人工,拿出愚公移山的干劲来

村民请挖机清理鱼塘淤泥,一天就花近5000,两天干完活,速度真快

五、尾水处理处置的主要方法?

1.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对养殖水域进行科学规划,在池塘升级改造基础上(进排水分开),利用物理和生物生态的方法,采用“三池两坝”的工艺流程,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化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单元面积占比:尾水处理设施单元面积应根据养殖品种、养殖密度、产量、排水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尾水治理设施单元包括生态沟渠、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态净化池等,其总面积须达到养殖总面积的一定比例,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其设施面积建议要求如下:(1)鳜、鲈、鳢等肉食性鱼类的尾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8%;罗非鱼、四大家鱼及其它养殖品种的则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6%。(2)虾类的尾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5%,蟹类的则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3%。(3)龟鳖类、鳗鲡的尾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10%。为达到尾水处理最佳效果,沉淀池与生态净化池面积应尽可能大,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的比例约为45:5:50。

适用于面积在50亩以上集中连片淡水池塘养殖。

2.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在池塘建立人工水生态系统,利用内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等协同作用,经过物理和生物两重处理,达到去除或消减水中污染物的目的。人工湿地应用于养殖尾水处理,可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工艺流程及处理要求:主要包括生态沟渠→沉淀池→人工湿地(复合式人工湿地)→养殖池塘(外部水域)。处理后水质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单元面积占比:人工湿地一般要求其总面积须达到所要治理的养殖总面积的10%以上。

适用于面积在50亩以上集中连片淡水池塘养殖模式。

3.渔稻共作尾水处理模式

采用渔农综合循环利用模式,使养殖尾水处理与稻渔共作相结合。养殖尾水直接进入稻田。稻田中养殖鱼、虾、蟹等经济动物,消除田间杂草和水稻害虫,并疏松土壤;水稻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净化水体,净化后的水体再次进入养殖系统进行循环利用,形成一个闭合的“稻-渔”互利共生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实现“一水多用、生态循环”。

工艺流程及处理要求:养殖池塘→稻田→养殖池塘。要求养殖用水循环使用。

面积配比:池塘养殖条件下,每2000~5000公斤产量配套10~15亩稻田。

适用淡水池塘、淡水养殖工程设施养殖尾水处理。

4.温室鱼菜共生处理模式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农业,它把池塘养殖和作物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该模式将池塘养殖中残饵和粪便等高污染物,通过底排的方式进入收集池,通过收集池沉淀后将浓缩的污染物排放到发酵池中,经过十几天发酵后,将发酵液通过管道进入温室鱼菜共生系统中,用于作物栽培,上清水回塘继续用于池塘养殖。鱼菜共生系统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当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涉及家家户户的“民心工程”,鱼菜共生系统能实现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可以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工艺流程及处理要求:主要包括养殖池塘→底排污管道→收集池→上清水回塘;沉积物进入发酵池→发酵液→温室鱼菜共生系统→养殖池塘。要求养殖用水循环使用。

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占比面积:一般要求温室鱼菜共生系统与池塘配比为1:2~5左右。

适用于面积在50亩以上集中连片淡水池塘养殖模式。

5.“一池一渠”简易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生物生态的方法,采用“一池一渠”的简易工艺流程,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实现循环利用。

工艺流程及处理要求:主要包括养殖池塘→生态沟渠→生态净化池→养殖池塘。要求养殖用水循环使用。

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占比面积:一般要求尾水治理设施总面积须达到养殖总面积的3%~5%。

适用于50亩以下的分散型淡水池塘养殖模式。

6.池塘养殖底排污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利用物理与生物净化相结合的方法,在养殖池塘底部修建排污设施,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含残饵、粪便等有机颗粒废弃物的废水排出池塘,经固液分离、过滤、鱼菜共生净化等处理后,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而固体有机颗粒物作可为农作物有机肥。

工艺流程:养殖池塘→池塘底排污系统→固液分离池→鱼菜共生。

适用于山区池塘、小型水库等有水位差的养殖模式或者淡水高位池。

7.池塘养殖三级过滤池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充分利用池塘自然条件和辅助设施开展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主要是在排水沟渠、空地等地方开挖并且修建水泥池,通过修建水泥池并添加滤料来完成。采用溢流系统―弧形筛―碎石过滤―细沙过滤―陶粒过滤+生物降解的工艺流程,尾水经过处理后,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占比面积:利用养殖池塘排水沟渠及配套设施用地等开展养殖水生态治理设施升级改建。根据不同养殖品种,设施面积占比建议如下:(1)四大家鱼、罗非鱼,设施总面积应达到养殖总面积的3%。(2)虾类,设施总面积应达到养殖总面积的2%;蟹类,设施总面积应达到养殖总面积的1.5%。(3)杂交鳢、加州鲈、太阳鱼、黄颡鱼、斑点叉尾t等鱼类,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5%。

适用于50亩以下的分散型淡水池塘养殖模式。

8.海水高位池养殖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以实施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原理的生物净化为主,物理化学净化为辅的治理思路,采用“预处理+三池两坝”处理工艺进行尾水治理。养殖尾水首先经排水沙井网隔进行粗过滤,分离虾壳、死虾、残饵等大颗粒污染物后,排入初沉池(一级池)进行沉淀过滤处理;再进入生物净化池(二级池)作进一步净化处理;最后进入理化净化池(三级池),经沉淀净化后排放。回收三个池的沉积物,经过干燥、集中发酵后生产有机肥料,资源化利用。

尾水治理设施总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10%~16%。

适用于沿海高位池养殖模式。

9.三池三槽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利用生物净化为主,物理化学净化为辅的方法,采用“三池三槽”生态处理工艺,形成生态多元化,结构合理,食物链丰富完整的工艺,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有效率;并在传统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使养殖尾水通过综合治理得到有效净化,最终实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占比面积:设施面积约占总养殖面积的5%~10%。

适用于海水普通池塘养殖模式。

10.海水稻渔耦合尾水处理模式

利用“海水养殖+海水稻种植”尾水处理模式可以构建“海水池塘+稻渔共生”“海水设施养殖+稻渔共作”等形式,是典型的渔农综合循环利用模式。“海水养殖+海水稻种植”将池塘养殖排污尾水处理及“跑道鱼”等设施转型分区式养殖尾水处理模式与稻渔共作相结合。稻田中进行水稻和鱼、虾、蟹的综合种养,放养的蟹、虾、鱼消除田间杂草,消灭稻田中的害虫,疏松土壤;环田沟中集中或分散建设标准流水养鱼槽,流水槽或排污池塘集约化养殖海水鱼、虾蟹等水产品,养鱼流水槽或底排污池塘中的肥水直接进入稻田促进水稻生长;水稻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净化水体,净化后的水体再次进入流水槽设施或排污池塘进行循环利用,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稻-虾蟹-鱼”互利共生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实现“一水两用、生态循环”。

工艺流程及处理要求:池塘、跑道设施养殖→集污管道→海水稻田→池塘、跑道设施。

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占比面积:每个流水槽(或相同产量的排污池塘)配套10~15亩稻田。

适用于盐度1.2%以下的排放水与海水稻田耦合,高于1.2%以上的排放水需要稀释盐度后方能进行耦合。

11.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通过生物调控、物理调控、化学调控等方式进行循环水分流处理。

适用于海水工厂化养殖。

12.池塘岸基一体化设备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处理系统由池塘和一体化尾水处理设备构成,首先将池塘底部营养盐较高的水体抽提到一体化尾水处理设备中,一体化尾水处理设备处理分为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利用快速离心的方式实现养殖尾水的初级固液分离,分离出大多部分的残饵和粪便,浓缩后的养殖尾水经水生植物及微生物处理器,实现脱氮、除磷和消毒后,可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工艺流程及处理要求:养殖池塘→一体化尾水处理设备→快速离心固液分离→上清水回塘;浓缩水进入下两级固液分离装置→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养殖尾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养殖尾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总面积占地面积较小, 一般要求5~10m²。

适用于分散型集约化池塘、山区池塘等淡水池塘。

13.陆基集装箱处理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原理为“分区养殖,异位处理”,将养殖箱体摆放在池塘岸基,箱体内实施高效养殖,养殖箱体与池塘建设一体化的循环系统,从池塘抽水、经臭氧杀菌后在集装箱内进行流水养鱼,养殖尾水经过固液分离后再返回池塘生态处理,不向池塘投放饲料和渔用药物,池塘主要功能变为湿地生态净水池。另外,通过高效集污系统,将90%以上养殖残饵粪便集中收集处理,不进入池塘,降低池塘水处理负荷,大幅延长池塘清淤年限。集中收集的残饵粪便引至农业种植区,作为植物肥料重新利用,实现生态循环。

工艺流程及处理要求:主要包括集装箱→固液分离器→一级沉淀池→二级净化池→三级曝气池。要求养殖用水循环使用。

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单元面积占比:采用20斩ㄖ苹凹跋洹保叽缡6.1m×2.4m×2.8m,保持池塘与集装箱不间断地水体交换,常规5亩池塘配10个养殖箱。其中一级沉淀池:二级净化池:三级曝气池为1:1:8。每一级间保持20cm落差,形成水流剪力。

适用于陆基推水集装箱式养殖模式。

14.跑道式尾水处理模式

跑道式处理模式是集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生物净水技术和鱼类疾病生态防治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池塘养殖模式。该模式对传统池塘进行工程化改造,将池塘分成小水体推水养殖区和大水体生态净化区,在小水体区通过增氧和推水设备,形成仿生态的常年流水环境,开展高密度养殖;在大水体区通过放养滤食性鱼类、种植水生植物、安置推水设施等,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和大小水体的循环。

尾水处理处置的主要方法

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处理方式。主要措施包括:(1)利用尾水排放管排入江海,有岸边排放,江心排放,海湾排放等;(2)排入自然或者人工生态系统,如湿地、地下渗滤等土地处理系统,以对尾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处置

1 常用河道清淤技术

目前的河道清淤工程,大多数具有水质改善的目的,因此尚属“环保清淤”范围。另外,在工程上有“疏浚”和“清淤”两个较为接近的术语,为了区别于航道、港口等大规模疏浚工程,笔者建议将中小河道、农村河道的清、挖工程统一称为“清淤”,突出清除底泥中污染物的概念和解决淤积问题的工程目的。现在的清淤工程具有系统化施工的特点,在清淤之前应该进行初步的底泥调查。通过测量明确河道底床的形状特征,通过底泥采样分析明确底泥中污染物的特点和是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中小河道,尤其是农村河道工程量偏小,这些前期工作很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先进行一些简单的前期工作对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得到预期效果会有极大的帮助。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淤积的数量、范围、底泥的性质和周围的条件确定包含清淤、运输、淤泥处置和尾水处理等主要工程环节的工艺方案,因地制宜选择清淤技术和施工装备,妥善处理处置清淤产生的淤泥并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由于近些年我国港口、航道、内河以及湖泊清淤工程众多,疏浚、清淤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装备能力也大大提升,但能够进入中小河道和农村河道的专用船只和设备却并不常见。

1.1 排干清淤

对于没有防洪、排涝、航运功能的流量较小的河道,排干清淤指可通过在河道施工段构筑临时围堰,将河道水排干后进行干挖或者水力冲挖的清淤方法。排干后又可分为干挖清淤和水力冲挖清淤两种工艺。

a.干挖清淤: 作业区水排干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挖出的淤泥直接由渣土车外运或者放置于岸上的临时堆放点。倘若河塘有一定宽度时,施工区域和储泥堆放点之间出现距离,需要有中转设备将淤泥转运到岸上的储存堆放点。一般采用挤压式泥浆泵,也就是混凝土输送泵将流塑性淤泥进行输送,输送距离可以达到200~300m,利用皮带机进行短距离的输送也有工程实例。干挖清淤其优点是清淤彻底,质量易于保证而且对于设备、技术要求不高; 产生的淤泥含水率低,易于后续处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