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纯化水中的微生物检测怎么做 要详细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1-18 13:08   点击:208  编辑:蓝绿   手机版

一、纯化水中的微生物检测怎么做 要详细

1检测前的准备

1.1仪器:微生物限度检验仪

微生物限度培养器

1.2培养基:TGYA琼脂培养基、R2A琼脂培养基

上述培养基均须做培养基的促生长试验,TGYA琼脂培养基的促生长试验参见微生物计数操作检查法SOP07-QC-3-017,R2A琼脂培养基促生长试验中选择的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操作方法同微生物计数操作检查法SOP07-QC-3-017中培养基的促生长试验。

75%的酒精

1.3开启净化工作台,把微生物限度检验仪连接电源。

2检测

2.1薄膜过滤法

使用孔径大小不超过0.45μm的薄膜过滤器。

2.2在净化工作台下,用火焰喷枪对泵头端面和过滤片进行消毒。把微生物限度培养器固定在微生物限度检验仪上,打开微生物限度培养器盖子。

2.3取50ml的纯化水,倒入微生物限度培养器中,打开微生物限度检验仪开关,立即过滤。过滤完成后,取下过滤器,在过滤器膜的另一面中,倾注TGYA琼脂培养基,盖上盖子。

2.4取50ml的纯化水,倒入微生物限度培养器中,打开微生物限度检验仪开关,立即过滤。过滤完成后,取下过滤器,在过滤器膜的另一面中,倾注R2A琼脂培养基,盖上盖子。

2.5每个样品过滤后均做2单个培养,检测完毕,取一微生物限度培养器固定在微生物限度检验仪上,注入100ml的75%酒精过滤,关闭仪器、电源。

3培养

倾注TGYA琼脂培养基的,在30℃-35℃培养48h-72h,并计数。倾注R2A琼脂培养基的,在20℃-25℃培养5d-7d,并计数。

分别计算和报告两种培养基每1ml纯化水中的cfu值。

楼上回答的很好,建议楼主找本微生物实验的书看看,会有更好的收获

采用滤膜法进行微生物检测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其得到AOAC、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的药典、FDA和EPA等组织的承认,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及饮料工业、化妆品、制药工业品质控制和电子工业等领域。赛多利斯公司的滤膜法微生物检测产品成功地应用于滤膜法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实用而且方便实用,它简化了微生物检测程序。

滤膜法微生物检测:

将适当孔径的滤膜放入滤器,过滤样品,由于滤膜的作用而将微生物保留在膜的表面上。样品中微生物生长抑制剂可在过滤后用无菌水冲洗滤器而除去。然后,将滤膜放在培养基上培养,营养物和代谢物通过滤膜的微孔进行交换,在滤膜表面上培养出的菌落可以计数,并和样品量相关。

滤膜法的优点:

- 与直接法比较,可以检测大量的样品

- 浓缩效应使微生物检测的准确度提高

- 带有菌落的滤膜,可作为检测的永久记录存档

- 可见的菌落和样品量直接对应,得出定量结果

操作具体一点就是:薄膜过滤法检测,一个样过滤一份,就是200ml的纯化水通过滤膜,将该滤膜浸泡在灭菌好的l生理盐水中,再接种到平皿中,制成10级、100级、1000级稀释倍数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稀释培养皿,即可

二、水质检测常规五参数

废水质量常规五项检测项目一般为PH值、SS、氨氮、BOD、COD。

五种常规检测参数均需借助水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多参数水质检测器如下图所示,能对悬浮物、氨氮、COD等多种水质参数进行检测,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常说的水质五参数指的是水质监测中常规的五个参数,包括:温度、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的《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中提出,“水质自动监测项目分为水质常规五参数和其它项目,水质常规五参数包括温度、pH、溶解氧(DO)、电导率和浊度,其它项目包括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及氨氮(NH3-N)。”水质常规五参数在我国水污染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检测水质常规五参数的意义

地表水中溶解氧除了被通常水中硫化物、亚硝酸根、亚铁离子等还原性物质所消耗外,也被水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水中有机物质被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所消耗。溶解氧是地表水监测的重要指标,是水体是否具备自净能力的表示。

浊度值的高低,直观反映的是水体的浑浊程度。浑浊程度主要是受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引起,不溶性物质包括悬浮于水中的泥沙、腐蚀质、浮游藻类和胶体颗粒物等。降低浊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水中的细菌、大肠菌、病毒、隐孢子虫、铁、锰等。

三、水质环境监测方法有哪些?

1

颜色与透明度

水体根据污染物成分不同显示出各种颜色。常规水质检测主要根据水质颜色来推测出水中杂质的种类与数量。比如:粘土使水成黄色,硫化氢氧化析出的硫可以使水呈蓝色,各种水藻分别呈现出黄绿色以及褐色等。而水质的透明度表明水中杂质对透明光线的阻碍程度。如果透过水层腐蚀一方面白色或者黑色相见的圆盘,并调节圆盘深度直到能看到为止,这个时候圆盘所在的深度与位置标明其透明度。因此,可以通过标明的透明度来判断水质的状况。

2

微量成分

水质的微量成分主要以水质检测仪器来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气、液相色普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系统了解各种水质指标的含义具有非常关键性意义。对于任何水生生态系统环境都是通过严格选择的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的。总之,水质的微量成分必须通过这些仪器进行检测。

3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法

常规水质检测方法中最典型的就是氧化还原与电化学方法。有水的电导率,氧化与还原电位以及包括PH在内的离子选择电极的各种指标,比如许多金属离子等。多为溶解量以及氯离子含量为指标。

4

加热与氧化剂分解方法

该方法主要将含有生物体在内的有机化合物以及分解时候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或者分解时候消耗氧气的含量等作为水质检测的指标。

5

温度与中和方法

其中温度是最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之一。因为水的许多物理特征以及水中进行的化学过程中与温度都息息相关。水源不同,其温度也不同,但是地表的温度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关,其变化范围在1―30℃,而海水的温度变化范围在2―30℃;中和方法主要包括水体的酸度或者碱度进行水质检测。

6

固体含量

天然水中所含物质大部分属于固体物质,经常有必要测定器含量作为直接的水质检测标准,各种固体含量标准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悬浮性固体。将水样过滤之后残留物烘干之后残存的固体物质量,也就是悬浮物质的含量。其二,总固体。水样在一定温度下可以蒸发干燥残存的固体物质总量,这可以作为常规水质检测标准之一。其三,统计性固体。溶解性固体主要包括荣誉水的有机物质以及无机盐,总固体含量是悬浮固体与溶解性固体之和。另外,各种固体含量的测定都是以重量进行的,测定的之后蒸干温度对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得到满意水质检测结果,该水质检测方法的结果不够精确。

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水质环境监测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实验室监测方法、移动监测方法和自动监测站检测方法。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

监测方法:

化学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等。其中,离子选择电极法(定性、定量)、化学法(重量法、容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在国内外水质常规监测中还普遍被采用。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水质监测的主要监测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害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和有机农药等。为客观的评价江河和海洋水质的状况,除上述监测项目外,有时需进行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水样的采集:

1、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BOD、油类、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单独采样;在测定溶解氧、BOD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满容器;测定pH、溶解氧和电导率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采样时要同步测量水文和气象参数。

2、填写登记表,水样的保存要求:

不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变化;不损失组分;

不玷污(不增加待测组分和干扰组分)

容器的要求

选性能稳定,不易吸附预测组分,杂质含量低的材料制成的容器,如聚乙烯和硼硅玻璃材质的容器是常规监测中广泛使用的,也可用石英或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容器,但价格昂贵。

保存时间要求:

即最长贮放时间,一般污水的存放时间越短越好。

清洁水样72h;轻污染水样48h;严重污染水样12h;运输时间24h以内。

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法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值、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水样运输注意事项:

1、塞紧采样器塞子,必要时用封口胶、石蜡封口;避免因震动、碰撞而损失或玷污,因此最好将样瓶装箱,用泡沫塑料或纸条挤紧;

2、需冷藏的样品,应配备专门的隔热容器,放入制冷剂,将样瓶置于其中;冬季应注意保温,以防样瓶冻裂。

水样的消解

(一)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性,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水质监测 要求: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沉淀。

方法:消解水样的方法有湿式消解法和干式分解法(干灰化法)。

干灰化法又称高温分解法。其处理过程是:取适量水样于白瓷或石英蒸发皿中,水浴蒸干,移入马弗炉,450―550℃灼烧到残渣呈灰白色,有机物完全分解除去。取出蒸发皿,冷却,用适量2%HN03(或HCl)溶解样品灰分,过滤,滤液定容后供测定。 干灰化法不适用于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如砷、汞、镉、硒、锡等)的水样

检测水中某一物质的检测方法很多,实践中正确掌据评价检测方法的标准和选择检测方法的一般原则,对从事水质检测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重要的,同时,对从事环境管理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人员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水质检测方法优劣的评价,一般应从下述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检测方法给出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即测定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通常用误差表示。误差愈小,准确度愈高。

2、精密度:即方法的再现性和重现性,常用相对标准差(RSD%)表示。RSD%越小,精密度越好。

3、灵敏度:灵敏度是表示某一检测方法可以测定某组分的最低含量,其数值越小,表示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越高。通常,对痕量检测来说,方法的灵敏度越高,所造成的系统误差就愈小。因此,提高方法的灵验度,有可能提高痕量检测的准确度。

4、选择性:选择性是衡量某一方法在实用中受其他因素影响程度大小的一种量度。较高的选择性,是获得较高准确度的条件之。

5、环境保护:在方法具有满足需要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该检测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通常要求方法对环境应足低污染或无污染。

6、速度:水质检测速度影响到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同时有时需要较快的速度才能满足环境监测和水文地质工作的需要。在具有满足生产、科研所需要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情况下,要求方法简便、快速。

7、成本:所设计或选用的检测方法,力求所需仪器价廉,所需试剂费用和能量消耗低。

上述七个方面,方法的准确度是核心;快速、简便、对仪器天苛求是方法的使用价值所在;方法的低消耗和无污染,是方法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保证。在科研、生产过程中,拟订或选用检测方法时,应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佳方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