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裸鲤鱼需要氧气吗?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3-30 04:38   点击:223  编辑:蓝阅   手机版

由于裸鲤鱼的活动量大,耗氧量强,所以水族缸要配置滤水器和增氧泵,以保证水中有充分的氧气和水质的清洁。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唯一的水生经济动物,因青海湖特殊的地理及水体环境而使其具有无鳞、耐高寒、耐盐碱、杂食性的生物学特性及很强的适应能力。其肉质细嫩、鲜美,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964年被水产部列为国家重要的水生经济动物。由于资源的衰退,青海省政府于1982年采取了封湖育鱼措施政策,并与2000年开始进行池塘淡水人工培育1龄鱼种的增殖放流工作,至2018年已放流1龄大规格鱼种1亿多尾。池塘培育是原种场的主要生产方式,良好的池塘水质是培育裸鲤1龄鱼种的关键,水质调控尤为重要。

养殖用水取自景阳水库,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①水源的净化。青藏高原地区河水呈土黄色,因地质的原因,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且水库离场区较远,水渠周围村庄较多。所以首先要着重做好水源的沉淀,其次是水源的消毒。本场配备两口分别为10亩、8亩的沉沙池,水渠进水口可调节进水量,在确保沉沙池满水位的情况下,保证水体有足够的沉淀时间。一个季度要对沉沙池进行 1~2 次的全面消毒,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50~175千克/亩或漂白粉15~20千克/亩全池泼洒。日常生产中,也可用进水口挂袋的方法,以确保水源的清洁。②水体的过滤。进入池塘的水经过沉淀、曝晒、绕场明渠的导引,进入养殖池是富氧水质。但注入池塘前,还要经过过滤,不可直接注水。裸鲤因体表无鳞,容易受到病原生物及寄生虫的侵害,所以要随时注意水质的清洁,着重防止病虫、敌害生物的侵入。从沉沙池的出水口就应加挂第一道70目过滤网,池塘进水口加挂第二道70目过滤网。过滤网要随时检查清洗,最好5~7天清理、冲洗1次。

二、池塘的清整

裸鲤鱼种的培育采用单一养殖模式、一养到底的养殖方法,所以给裸鲤鱼苗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做好每年的清塘是培育的基础。6-8月鱼种放流、空塘期间:①清除过多淤泥,使淤泥厚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②抽干池水曝晒,时间为15~20天。如有条件应在曝晒期间使用犁耕机将底泥翻耕一遍。③修整池塘,填好漏洞、裂缝,防止池塘漏水。④干法消毒,池塘注水10厘米左右,生石灰用量150~175千克/亩。

因裸鲤体表无鳞,不宜动网,所以采取一养到底的养殖方式,实践证明原塘越冬是可行的,这就要求在修整池塘时一定要做到池塘没有渗漏,以防止影响冬季的水质管理。

三、池塘的肥水

7-8月水花培育采用豆浆育苗的方式,豆浆一部分为鱼苗直接吞食,一部分为培养浮游生物的养料。注水70~80厘米后,鱼苗下塘的前5~7天就开始给池塘泼洒豆浆肥水,每天1次,鱼苗下塘后增加为两次,按每千克干黄豆添加 17~18千克水的比例制作豆浆,滤去豆渣,每次用干黄豆1.5~1.75千克/亩,后续随着鱼苗的增长加大投喂量。水肥后水色有嫩绿或嫩褐色,以嫩褐色为多。豆浆肥水容易控制水质,能够保证池水的“肥、活、嫩”。使用有机肥肥水需提前 7~10天进行,但一定要腐熟且消毒彻底,用量不可太大,一般是在鱼苗入塘前,使用鸡粪以堆肥的方式辅助豆浆肥水。

鱼种培育中,在冬春季节水温最低或水温在缓慢升高时,如水质太廋,使用磷酸钙1.5~2千克/亩、硝酸铵2.5~3千克/亩全池泼洒,增加水体浮游植物量,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夏秋季节 6-8 月水温最高,鱼种的代谢强度最强,摄食量最大,投喂配合饲料后的残饵及鱼类的粪便已起到肥水的作用,此阶段不要施肥。四、池塘的水色

青海湖裸鲤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喜清新富氧水质,生存水温0~28℃,最适水温12~20℃。池塘水色以淡绿色和淡褐色为最佳。

1.冬季

因裸鲤是冷水性鱼类,冬季有少量摄食的习性,所以后期水色渐浓为淡绿色或淡褐色,透明度40~50厘米,饲料投喂量1~2千克/日。期间池塘要注入新水2~3次以稳定水质。溶氧保持在7.0~15毫克/升,pH 8.0~8.9,氨氮0.2~0.3毫克/升。

2.进入春季,化冰后

此时多是以抽换老水、水体及池塘边坡消毒,驯化抢食,适量投喂为主。池水相对静态,水质清淡,溶氧5~10毫克/升,pH 8.0~8.7,饲料投喂量3~6千克/日。随着气温的升高缓慢降低水位至1~1.2米,以提高水温。

3. 4月中旬-5月中旬

此阶段随着水温的升高,水位也要逐渐升高,升至1.8米以上并架设3千瓦轮式增氧机以调节池塘水质,水色淡绿或淡褐色,透明度控制在35~45厘米,无油腻浑浊感,溶氧4~8毫克/升,pH 7.7~8.6,水质一般良好。

4.夏季5月中旬-8月初

此阶段是鱼种的生长旺季,水温在 18~25℃,昼夜温差小,水体上下水温、溶氧分层现象明显,水体上下对流交换差。浮游动植物大量繁殖,夜间耗氧加剧,加之饲料投喂达到鱼种生长期的最高值(50千克/日左右),残剩饵料、鱼的粪便产生的氨氮、硫化氢等,导致水体生态平衡破坏,池塘水质条件很差,浮游植物硅藻种群数量降低,占优势种的是绿藻。随着气温的持续上升、日照的延长及强烈,pH 7.5~8.5,蓝藻取代绿藻急剧增长,极易形成“水华”。溶氧不高,在2~6 毫克/升变换,特别是夜间溶氧更低,凌晨1 点以后,鱼种都浮在水面,灯光照射池塘,“刷”的一声四散逃离,此时鱼种已处于轻度浮头。所以此阶段鱼种生长快速,池塘载鱼量增加,水体营养盐类减少,水质容易老化变质,要是水质调节不好,以浓绿、蓝绿或深褐色为主,容易出现“水华”及“转水”现象。

五、定期做好水质理化因子检测

在每年的4月1日-9月31日,每星期三、星期六凌晨(5:00)、下午(14:00),10月1日-翌年3月31日,每星期六凌晨(5:00)、下午(14:00)对所有池塘采集样品,进行水质检测,为池塘水质调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1.溶氧

裸鲤是冷水性鱼类,不耐低氧。试验测定:裸鲤的耗氧率、耗氧量、呼吸频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结合池塘溶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就对水质的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冬春两季气温较低,但光照强烈,冰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水质保持稳定,水体溶氧充足,最低值5~6 毫克/升(5:00)、最高值 9~15 毫克/升(14:00)。夏秋季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裸鲤摄食量的增加,水质变化频繁、溶氧较低,最低值3~4毫克/升、最高值5~7毫克/升。在2~3毫克/升时,裸鲤鱼种摄食不好,出现集群浮在水面不活动、发出声响没有反应的现象。所以溶氧要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较为稳妥。

2.pH

7.5~8.5 是裸鲤适宜的状态,水体呈弱碱性。夏季由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光合作用增强,pH在8.5左右,这也是蓝藻在夏季容易成为优势种、产生“水华”的一个原因,所以要经常注入新水,以降低水体pH。

3.氨氮

一般保持在0.2毫克/升以内,0.2毫克/升以上应经常换水,开启增氧机曝气,特别是中午,打破热阻力将溶氧饱和水送入底层,曝出氨氮等有害气体。0.3毫克/升以上泼洒沸石粉来吸附池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降低有害物质浓度,投放量15~20千克/亩。

六、人为措施改善水质

1.合理放养密度

裸鲤鱼种培育采用单养模式、一养到底的养殖方法,所以鱼苗放养密度关系到水体空间、饲料的合理利用以及水质变化对鱼苗的影响等。合理的放养密度应当是既不浪费水体的生产力,又不抑制鱼类的生长。经过几年的养殖对比,合理的养殖密度在10万~12万尾/亩为宜。

2.控制池水透明度,经常注排水

高原地区四季分明,要将池水透明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低温季节宜采取增强光照、注入新水、提升水温措施调节透明度(40~50厘米);夏秋季节宜控制透明度在30~40厘米来保持浮游生物量和较高的溶氧。经常注入新水可稀释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带进氧气和水体中缺乏的营养盐类,改善池塘的水质。水温高时要加大注入新水的次数,高水位运行保障鱼的活动空间。

水质稳定的池塘24小时小股注入新水,保持微流水状态。水色过浓、透明度低于25厘米的池塘要先排后注(水泵一定要放置在池塘底部,排出底层水),尽量晴天白天排,晚上注。冬春季节昼夜温差过大,要晴天边排边注,夜晚停止注排。

3.定时、定量的饲料投喂

①在鱼苗培育阶段投喂粉料时,要少量均匀遍撒,吃完再投,切不可盲目投喂,粉料是饲料中最容易败坏水质的。②鱼种培育阶段经常检测鱼体规格,适时更换饲料粒径,防止饲料污染水质。饲料以浮性料较好,膨化浮性料悬浮水面能达1~2小时,不溶解下沉,因而能避免饲料在水中残留发酵,降低了水中有机物的耗氧,有效地降低水质污染。同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摄食情况,确定每日的投喂量。③每周晴天在投饵台拿捞海或耙子,搅动池底的残饵粪便,加速其分解或投放底质改良剂,净化食场的环境。

4.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

①晴天中午坚持开机2~3小时,曝出有害气体,偿还底层氧债,加速有机物分解。②夏秋季节,夜间2:00-3:00开机至太阳升起,增加水体溶氧,以防鱼浮头。③根据增氧机的不同特性,鱼苗培育使用水车式增氧机,鱼种培育使用叶轮式增氧机,以提高水质调节的效果。

5.利用水泵调节水质

水泵在池塘缺氧浮头时反冲,可给水体增氧,操作时管口尽量与水面平行,可使大片水面运动起来,加大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加溶氧。在调节水质中可将管口架高并用砖头顶住管口,抽取底层池水喷出如水花四溅和空气充分接触,曝出有害气体,增加溶氧落入池中,也可几个池塘进行循环。此方式没有轮式增氧机作用面积大,但调节水质的效果更好,晴天中午可和增氧机共用,以增强水质改良的效果。

6.定期泼洒生石灰

生石灰在裸鲤鱼种的养殖中是使用最多的水质改良剂。15~20天泼洒1次,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5~25千克。但要根据实际情况:①夏季泼洒生石灰,应注意pH的高低,及时换掉一部分老水,再进行水体消毒及调节水质。②避开施用化肥、鱼药和生物制剂的时间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7.注重底质改良

除坚持晴天中午启动增氧机和定期泼洒生石灰外,也可使用底质改良剂,泼洒微生物制剂改善底质。还可以在晴天上午使用钢丝或铁锁链挂重物,池塘两边用拖拉机拉动,来回几遍刮动底泥,将池底有机物刮动起来,刮完后开动增氧机加入新水,增加水体溶氧,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池底有机质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