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香菇木耳百合炖鸡的做法?

154 2024-03-18 22:31 admin    手机版

一、香菇木耳百合炖鸡的做法?

用料

鸡 半只

干香菇 20朵

干木耳 2把

干百合 2把

葱姜蒜 足量

花椒 20粒

香菇木耳百合炖鸡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干香菇、干木耳、百合提前泡发洗净,鸡洗净切块(温水洗,血沫洗掉省了烧水汆的步骤)鸡身上撕下来的油也不要浪费,留用。

步骤 2

热锅冷油(约20克),放入花椒、姜片、葱白、蒜头爆香,把鸡油也放进去,稍微煸一下,不用等出油,放入鸡块,炒断生,加入香菇、木耳、百合(香菇水挤掉点)。翻炒几下,加入5勺生抽(一勺6克,加了约30克)3勺老抽2滴耗油10克糖1克盐,随便点料酒,加1大碗水(300克),盖上锅盖,大火烧,5分钟开盖翻炒一下,如此反复烧到收汁,上锅,完毕。

二、鸡肉百合汤做法?

用料

鸡 半只

干香菇 20朵

干木耳 2把

干百合 2把

葱姜蒜 足量

花椒 20粒

香菇木耳百合炖鸡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干香菇、干木耳、百合提前泡发洗净,鸡洗净切块(温水洗,血沫洗掉省了烧水汆的步骤)鸡身上撕下来的油也不要浪费,留用。

步骤 2

热锅冷油(约20克),放入花椒、姜片、葱白、蒜头爆香,把鸡油也放进去,稍微煸一下,不用等出油,放入鸡块,炒断生,加入香菇、木耳、百合(香菇水挤掉点)。翻炒几下,加入5勺生抽(一勺6克,加了约30克)3勺老抽2滴耗油10克糖1克盐,随便点料酒,加1大碗水(300克),盖上锅盖,大火烧,5分钟开盖翻炒一下,如此反复烧到收汁,上锅,完毕。

三、玉林洋鸭汤的做法和配料?

备用食材:老鸭半只,白萝卜1根,生姜3片,大葱1根,大蒜2瓣,枸杞少许,食盐少许;

制作过程:第一步,鸭肉剁成大块,用清水冲洗干净,在锅中添上水,冷水放入鸭肉,焯烫至水开,将鸭肉捞出,控水,大葱切成小段;

第二步,生姜切成片,大蒜剥皮也切成片,炒锅中添上少许的食用油,将其烧热后,放入鸭肉,煸炒下,将其中的油脂逼出,沿着锅边淋入少许白酒;

第三步,让其挥发下,放入葱姜蒜,炒出香味后,在其中加入稍微多一点的热水,开始炖煮,全程中小火,这个过程中白萝卜一根洗净后切成小块;

第四步,待鸭肉炖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后,便可将切好的白萝卜也放入在锅中一同炖煮,同时准备一小把枸杞,事先放入温水中泡发;

第五步,香菜洗干净切成小段,待鸭汤一共炖煮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关火,加上点食盐调味,撒上点香菜和枸杞煮几分钟入味,出锅。

四、中医药膳主要是学什么?

药膳这个词,是最近十多年才出现的,而且有愈叫愈响的趋势。但药膳的形式,在历史上很早就有了。药膳是以药入食,中医营养学理论认为食物与药物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不过在量的取用上区别是明显的。食物每日不可缺少,药物却不是这样,一般是有病才用药,剂量要求很严格。以药入食,主要还是为了使味道大多不佳的药物具备诱人的味道,以改变用药为用餐的方式,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和康复的目的。

大约从唐代末年开始,一些食疗著作已不能满足于探讨单味食物的治疗保健作用,开始了复合方剂的研制,出现了一种新的医疗体系,由此具有现代意义的药膳出现了。药与膳的结合,将古代食疗学又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拓这个新阶段的代表性著作,是唐代末年四川名医昝殷的《食医心鉴》。他的《食医心鉴》原为两卷,宋代后即已散佚。近代学者罗振玉游日本时,得到日本人由高丽《医方类聚》中采辑的辑本,共一卷。辑本大体可以反映出原书全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所在。书中不像过去的食疗著作那样,只介绍单味食物的治疗作用,而是以病症分类,每类中开列数方或数十方。

昝殷在论述每类疾病之后,具体介绍食疗处方。这些食方剂型包括粥、羹、菜肴、酒、浸酒、茶方、汤、乳方、丸、脍、散等,选用食物以稻米、薏仁、大豆、山药、羊肉、鸡肉、猪肝、鲤鱼、牛乳最为常见。这可以称为初级药膳,如治心腹冷痛用桃仁粥;治五痢用鲫鱼脍;治痔疮用杏仁粥;治产后虚症用羊肉粥等。

到宋代时,药膳又有发展,应用也更加广泛。北宋初年编定的《太平圣惠方》及稍后出版的《圣济总录》,是两部重要的医药巨著,都分别有几卷专论食治。两书所列食疗方大多属药食共煮的药膳形式,分粥方、羹方、饭方、饼方、胜方多种。

宋代还有专为老年人写成的食疗专著,曾任县令的陈直,就撰有《养老奉亲书》一卷,为老年保健提供了许多食疗方。至元代又有邹铵的增补本,共四卷,更名为《寿亲养老新书》。《养老奉亲书》分饮食调治、医药扶持、四时养老、食治养老、食治老人诸疾方、简妙老人备急方等几部分,他在“食治养老序”中说:“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以食治疾胜于用药。况是老人之疾,慎于吐利,尤宜用食以治之。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此养老人之大法也。”这也应当是陈直撰写该书的初衷之一。

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第二卷“食疗诸病”一节,述及药膳几十种,也极有价值。其他还有约150种饮馔,不少也属药膳之类,有汤羹、粥面等,有配料和制法,并注明所治病症。

现代热门的药膳,主要的也不外乎是粥食、面点、羹汤和菜肴,市肆上推出的多以菜肴为主,并出现了专营药膳的餐馆。常用的药膳有虫草鸭子、白果全鸡、黄芪炖鸡、米酒炒田螺、莲子猪肚、杜仲爆羊腰、百合粥、荷叶粥、马齿苋粥、茯苓饼、山药糕、当归羊肉羹、山药奶油羹等。许多病症都有药膳验方,许多人都在关心食疗,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不少医生与厨师也在不断开发新的药膳品种,出版了一些药膳食谱。

药膳虽好,不过推广有一些问题。如我们的《食品卫生法》规定,严禁在食品中加入药品,药膳岂不成为违法制品?为解决这个矛盾,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又特地开禁,公布了几十种可以加入食品的中药,如刀豆、大枣、干姜、山药、山楂、枸杞子、牡蛎、桂圆肉、百合、花椒、赤小豆、苦杏仁、昆布、莲子、木瓜、乌梢蛇、酸枣仁、栀子、甘草、罗汉果、肉桂、决明子、陈皮、砂仁、乌梅、肉豆蔻、白芷、菊花、藿香、沙棘、青果、薄荷、丁香、白果、香椽、茯苓、香薷、红花、紫苏等。当然还有更多的已入药膳却没有合格身份的中药,如何进一步合理地开发,是有关专家们正在探讨的课题。

药膳在国外也有,甚至比较盛行,被称为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有趣的是,国外的保健食品中所采用的药物原料却是取自中药,有人参、枸杞、红花、意苡、枇杷、柿叶、葛根、大蒜等。

七百多年前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到欧洲的不少保健食品,现今仍然畅行欧美大地。欧美市场上能见到许多中国传统保健饮品和食品,如菊花酒、竹叶酒、五加皮酒、人参酒、枸杞酒、木瓜酒、鸡蛋酒、蜂蜜酒、乌龙茶、橘皮茶、茯苓饼、八珍糕、薄荷糖、松子糖、姜汁糖、话梅和药橄榄等。中国的药膳药饮,越来越多地涌入国际市场,进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的饮食生活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