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散养鸡如何设置产蛋箱(窝)?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1-12 20:24   点击:52  编辑:蔡成   手机版

一、散养鸡如何设置产蛋箱(窝)?

鸡的产蛋时间一般比较集中,因此产蛋箱数量要满足需要,否则 鸡就会到处下蛋。在鸡舍离门近的一头或四周放活动产蛋箱,可以使 用多层产蛋箱,也可以用砖沿山墙两侧砌成35cm见方的 窝,窝中铺上麦秸或稻草;在干旱地区可挖土洞做产蛋窝。 产蛋箱(窝)的数量以3 ~4只鸡一个为好,产蛋窝要隐蔽一些。在散养鸡舍外墙边防雨的地方或遮雨棚下设置补料料桶或食槽,其规格可按鸡而定,育成鸡用中等桶(盘、槽),大鸡 用大桶(盘、槽)。自制防蹲食槽时槽长一般多在1.5 ~2m,槽上口 25cm,两壁呈直角, 壁高15cm,槽口两边镶上1.5cm的槽檐,防止鸡蹲上休息。圆木棒与食槽之间留有1cm左右的空隙,方便鸡头伸进采食。另外,养殖者可根据各自的条件选择易得的材料制作喂料设施,

二、散养土鸡开产后产蛋一直提升不了是怎么回事?

1.选择优良的散养鸡品种。我国的地方优质散养鸡品种很多,如固始鸡、三黄鸡、芦花鸡、华北红羽鸡等,且具有诸多优点,是散养鸡的理想品种。

2 . 建造好的鸡舍。一方面要建保温性能好,通风好,能控制温度变化的鸡舍作为育雏室,其大小要据饲养量而定。另外,要建笼养式鸡舍或棚式鸡舍,使鸡在夏天、冬天持续产蛋。第三,根据饲喂散养鸡数量的多少搭建适宜的凉棚,供散养鸡夏日避暑、风天避风、雨天防淋、休息等。

3.加强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1)保证育好雏。雏进舍后的1小时内要饮到电解质水,饮完电解质水后要及时地换药水,水中加些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目的是防止雏鸡带来大肠杆菌p支原体等病原菌。(2 )加强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此期以饲喂青饲料为主, 适当补给精料, 补料量据鸡体重大小确定, 对偏重的鸡减少精料喂量,相反则增加喂料量。淘汰弱小鸡, 尽量让鸡有一个较高的均匀度。做好鸡的放养与调教,做好各种防疫。

(3)加强产蛋期的管理。

一是提供全价的营养。在产蛋期,应提供营养全面、质量高、适口性好的配合饲料,在产蛋率达5%时,开始喂蛋鸡料,饲料应以精料为主,适当补饲青绿多汁饲料。

二是控制好温度。要创造一个适宜鸡产蛋的温度,如夏天产蛋鸡要放在阴凉地方,在鸡舍周围种植植物遮阳,在中午太阳辐射最强时浇注冷水,冬天做好鸡舍的保温。

三是合理光照。自然光照,时间长短不定,极大的影响着鸡产蛋性能,因此必须补光,促使产蛋性能提高。一般实行早、晚两次补光,全天光照为16小时以上,产蛋2~3个月后,将每日光照时间调整为17小时,补光的同时补料,补光固定下来后,就不要轻易改变。

四是水、料槽要充足。舍外较远、近处都要放上水、料槽,勤换水,水要足,以保证鸡喝到充足的水,吃到足够的料。

五是合理设置产蛋箱。产蛋箱应在鸡群产蛋前1个月左右设置好,每4~5只鸡设1个产蛋箱。在鸡群刚开产时,可在产蛋箱内先放置1~2枚鸡蛋或蛋壳,帮助鸡将产蛋地点固定下来,从而减少“丢蛋”。切忌鸡群产蛋后再匆忙设置产蛋箱。

六是预防母鸡就巢。当气温升高到30℃,产蛋箱内有鸡蛋存在或产蛋初期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低时,容易诱使母鸡抱窝。应减少抱窝现象的发生,或者使抱窝母鸡及时醒抱。例如:将抱窝的鸡抓出隔离,放在光线明亮而且通风良好的地方,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将抱窝母鸡用水浸湿羽毛,放在通风的地方,喂给充足的饲料和水。夏天放牧要在树下或凉爽的地方。

七是及时剔除病、休产和低产鸡。在鸡开产蛋期,通过仔细观察鸡精神状况、鸡冠颜色、触摸腹部和耻骨联合处等方法挑出病鸡或假母鸡、休产鸡、低产鸡及病鸡进行淘汰,提高饲料利用率。

4.严格防疫消毒。制订严格的防疫程序,要按照鸡疫病防疫程序进行防治。同时,要搞好卫生消毒。

5.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恶劣天气或天气不好时不要上山放养,并及时将鸡群赶回棚内,避免鸡的死伤造成损失。

6.选择适宜的购雏季节。在购雏时一定要根据放养季节、各地气候条件和市场价格等因地制宜购进雏,在华北北部一般每年的2~3月进雏,7月中下旬至8月初进入产蛋期为好。

7.确定适宜密度。密度要根据放养地的面积的大小及草资源来确定,一般每亩果园或林地放养成年散养鸡60~100只,具体情况来定。

三、我家散养的土鸡8个月了,为什么产蛋率只有10%,谢谢各位给点意见?

很荣幸能参与这个话题,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从小就是看着家里养有成群的鸡,吃着正儿八经的土鸡蛋长大的。

土鸡散养的话,吃饲料的大概108-114天可以产蛋了,产蛋后1到2个月进入产蛋高峰期,产蛋高峰期间如果鸡的体质好没有发生疾病,高峰期可以维持3到4月,一般到16个月左右就淘汰了,也可以视产蛋量而定。

土鸡的产蛋量比较低,年产蛋量一般只有100-130枚。土鸡性成熟时间较晚,受季节影响大,一般开产日龄为150-180日龄。

由于土鸡的肉质鲜嫩,肉味鲜美,鸡蛋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于是农村掀起了利用荒山、果园饲养鸡的高潮,可多数养殖户的散养鸡产蛋率低,一般维持在30%~40%,在我们农村甚至还不到百分之三十,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接下来总结一下土鸡产蛋率变低的原因。

一、品种差

90%的养殖场户选购鸡苗就地取材,到每家每户收购鸡蛋,集中孵化,或者到农村一些散养鸡孵化厂直接购进鸡苗,购进的鸡苗品种差、杂,抗病能力差,成活率低,生产性能低。

二、饲料搭配不科学

(1)饲喂量不足。多数养殖场户选择的散养地点虫、草不多,或连续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同一个地方、一个圈舍进行饲养,虽然有鸡活动的地方,可已经没有适合鸡吃的虫、草了,补喂料量也不够,鸡生长、产蛋所需的营养不足,这必然导致生产性能降低和产蛋率下降。

(2)饲料单一,搭配不合理。一方面,养殖场户往往只在早晚给鸡撒一些能量饲料(多为玉米)。另一方面,配料时不使用豆粕、鱼粉、氨基酸添加剂,不在饲料中添加矿物质及维生素或添加比例不当,造成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等缺乏。能量与蛋白饲料缺乏的表现为开产期体重不达标,体成熟与性成熟发育不协调,无产蛋高峰或高峰时间,能量高时易胖影响产蛋,微量元素缺乏时鸡产蛋率下降及蛋小、产蛋间隔时间长或产软蛋。

(3)喂料方法不当。散养鸡多数不进行放牧或早上喂给鸡料多,使鸡养成了惰性,不喜欢到远处寻食,导致散养鸡吃不饱。另一方面,鸡在产蛋前或产蛋期不喂营养全的产蛋料,鸡产蛋达不到高峰,维持产蛋时间短,产蛋性能低,产蛋率低。

三、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1)供水不足及水质不良。水是鸡体和蛋的主要成分,产蛋率越高,饮水量越大。饮水轻微不足,可使产蛋率降低2%,缺水24小时,产蛋率下降达15%。水质不良可使产蛋率和蛋的品质下降。散养鸡养殖场户大多不在放牧地或鸡舍外放充足的水槽或者只放几个大水盆或水池,鸡常进入池或盆中,使水污染严重,造成鸡喝水不及时,而且喝的是污染的水,产蛋性能降低。

(2)各阶段管理不到位。育雏期管理。第一,温度不适。雏鸡出壳后对温度要求高,可多数养殖场户的育雏温度低,或忽高忽低;同时,鸡舍保温性能极差,提供不了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降低了鸡的生长发育潜能和免疫力,为某些疫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四、密度大,鸡舍卫生条件差

农户散养鸡多数无专用的育雏室,不适时分群,造成鸡舍内密度大;另一方面,鸡舍内不清扫、不消毒,舍内卫生脏乱差,从而引起雏鸡疫病的发生。

五、育成鸡管理

(1)育成鸡合格率太低。育成期死亡较多,大小、胖瘦、体质强弱差别大,均匀度差。体重偏轻导致产蛋推迟或提前、产蛋高峰期不稳、性能低。

(2)开产前体成熟与性成熟不能同步。一方面,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影响体重的增加和性成熟。另一方面,光照程序不合理,影响了鸡生殖系统的发育、成熟,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鸡的产蛋性能,降低了产蛋率。

六、产蛋期的管理

(1)温度的变化。散养鸡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控制不了温度变化。当温度小于0℃和高于30℃时,鸡产蛋停产。另外,当1天之内的温差超过8℃,会影响鸡群产蛋量。

(2)光照不合理。光照是促进鸡性腺发育,提高繁殖性能的必要条件。光照不合理会导致产蛋鸡生理机能紊乱,影响了产蛋性能的正常发挥。

(3)环境突变。风雨、外界噪音、注射疫苗、换料不当、动物进入舍内造成惊群等,均可导致产蛋率下降,并伴随蛋品质下降。

(4)产蛋箱少。鸡不在产蛋箱内产蛋,也影响了鸡的产量。

(5)淘汰鸡不及时。散养鸡一个饲养周期(500~600天)就该淘汰,可有些养殖户养3~4年,甚至更长时间也不淘汰;对不符合标准的病、弱、残个体及低产或停产的母鸡舍不得淘汰,影响了鸡的产蛋量。

七、药物、疫苗不合理

(1)滥用药物。在养鸡生产中防病、治病不规范,部分养殖场户经常性投药,认为常用药的鸡不得病、使用药品愈多见效就愈快,尤其是滥用一些如磺胺类、呋喃类等药物,或者干脆多种药同时使用,使蛋鸡的生殖系统受到损害或影响其钙质吸收,从而引起产蛋率下降。

(2)防疫不当。许多养鸡场户对防疫程序及疫苗的正确使用认识不够,易漏掉某种防疫;或使用疫苗的方法、剂量、时间不正确,造成防疫失败。

八、疫病方面

由于饲养管理粗放,饲料营养不全,疫苗使用不当等诸多因素使鸡群免疫功能降低,易引起疫病的感染,引起不同程度的产蛋率下降。

九、卫生、消毒意识差

养殖场环境脏、乱、差,消毒意识差,为疫病的传播埋下隐患。

十、其他方面

(1)购雏季节不当。由于放养鸡利润高,许多养鸡户不考虑购雏季节,虽然有时育雏的舍温易控制,雏成活率高,但放养时间短,不能充分利用草、虫资源,增加了饲料费用,也不能充分利用鸡的产蛋季节,缩短了产蛋周期,减少了产蛋数量。

(2)放养密度不合理。某些养殖户一味追求放养,造成青饲料等严重不足,环境污染严重,鸡吃不饱,生长速度减慢,体质瘦弱,增加了死亡。

(3)忽视天气预报。散养鸡的放养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鸡的生长、产蛋、抗病力等都受到极大影响。

影响家禽产蛋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品种、饲料营养、产蛋禽培育质量、年龄、环境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好多人养土鸡都不赚钱的,可是土鸡肉好吃啊,总得有人养,那么这就需要提高土鸡的产蛋量。

提高土鸡的产蛋量应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1)选择优良的产蛋禽品种。品种是提高产蛋量的首要因素,产蛋率高低、产蛋周期长短、蛋重、开产日龄等都与品种密切相关。选择适应性强、高产的蛋鸡品种进行饲养,不仅能提高产蛋量,而且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2)做好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使母禽开产前达到本品种理想体重。

(3)为产蛋家禽提供优质配合饲料或适宜的补饲饲料,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

(4)及时淘汰不产蛋或有恶习(如食蛋、啄羽、啄肛)的家禽。

(5)为家禽提供舒适的产蛋环境。产蛋期间,如遇连续高温、寒潮、阴雨连绵等恶劣天气都会使家禽的产蛋量下降。因此,在盛夏应采取防暑降温的措施;在冬天要有防寒保暖的设备;在连绵阴雨天要勤换垫料,保持禽舍内干燥。

(6)应为产蛋家禽提供恒定的光照,光照突然改变能引起产蛋量下降。

(7)应在开产前完成各种疫苗接种工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