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谁知道黄骨鱼怎么养.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2-18 14:17   点击:57  编辑:纪卿   手机版

一、谁知道黄骨鱼怎么养.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也叫黄辣丁或者黄腊丁。

1.生活习性

黄颡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

2.苗种培育

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可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蛋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万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

3.成鱼养殖

(1)池塘主养 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品鱼。

(2)池塘套养 每亩水面套养黄颡鱼苗种500~1000尾,可产商品鱼35~60千克。

(3)网箱饲养 每平方米可放养黄颡鱼苗种500尾左右,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

2.黄颡鱼的养殖

在珠江三角和我市的茶楼、食肆、海鲜酒家,食客可以尝到一种叫黄颡鱼的新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黄颡鱼是我国优质的名贵鱼类,俗称黄骨鱼、骨鱼。它生长在江河、湖泊、水库或其支流等水域,栖息于底层,以各种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小杂鱼、虾等为饵,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广,对营养和其它环境因素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条件较好的水域均可以进行养殖(或增殖)。

黄颡鱼鱼体粗壮,头略平扁,躯干、尾侧扁,背倾斜,胸、腹宽阔平坦,头顶皮肤单薄,表皮比较粗糙,吻纯圆,眼中等,口裂大,齿细小呈绒毛状,唇薄而简单,上枕裸露,有一根向后延伸的骨刺,须4对,鳃盖8条至10条,尾鳍深分叉,其特征鱼一般鱼类有较大的差异。

黄颡鱼是一种广为分布的鱼类,广东省珠江水系和其它河流、湖泊都可以发现它的踪影。在广东,属于黄颡鱼的鱼类共有三种,分别是黄颡鱼、中间黄颡鱼和互氏黄颡鱼。

黄颡鱼的养殖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 养殖条件

不论池塘、网箱或其它养殖水体,其水源必须充足并无污染,底质及周围生态环境都必须适合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

二、 鱼种来源

鱼种可以是从江河湖泊捕捞的,也可以是人工繁育出来的,不论其来源如何,都必须进行标粗培育,放入成鱼塘、网箱的鱼种规格达到30至50克,这样的规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较快,能及时地达到上市的商品鱼规格(150克以上)。放养鱼种在当年3月底以前完成,当年12月之前能捕获上市,减少过冬的损耗和死亡。

三、 投喂质量高的饲料

饵料质量较高是提高黄颡鱼成活率、上市规格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因此,投喂的饲料的粗蛋白应在35%以上,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 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改变投喂饲料的数量和次数。每天定点投喂1至2次。

四、 注意水质的调节和疾病的防治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6.5至8,每月换水一次,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定时或不定时开机,增加水中的溶氧,避免或减少浮头或泛塘现象,使黄颡鱼生长正常。鱼有病要及时防治,做好预防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高分请教黄骨鱼繁殖技术

自家的就采用原生态养殖法

三、单性黄骨鱼是如何孵化的?

要先培育超雄性鱼,即染色体为YY型,再与普通雌鱼交配,下一代染色体即为XY型的普通雄性。

四、养黄膳应在怎样的环境中…

.黄颡鱼的习性与养殖      1.生活习性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    2.苗种培育    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可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蛋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万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    3.成鱼养殖    (1)池塘主养 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品鱼。    (2)池塘套养 每亩水面套养黄颡鱼苗种500~1000尾,可产商品鱼35~60千克。    (3)网箱饲养 每平方米可放养黄颡鱼苗种500尾左右,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 2.黄颡鱼的养殖  在珠江三角和我市的茶楼、食肆、海鲜酒家,食客可以尝到一种叫黄颡鱼的新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黄颡鱼是我国优质的名贵鱼类,俗称黄骨鱼、骨鱼。它生长在江河、湖泊、水库或其支流等水域,栖息于底层,以各种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小杂鱼、虾等为饵,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广,对营养和其它环境因素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条件较好的水域均可以进行养殖(或增殖)。   黄颡鱼鱼体粗壮,头略平扁,躯干、尾侧扁,背倾斜,胸、腹宽阔平坦,头顶皮肤单薄,表皮比较粗糙,吻纯圆,眼中等,口裂大,齿细小呈绒毛状,唇薄而简单,上枕裸露,有一根向后延伸的骨刺,须4对,鳃盖8条至10条,尾鳍深分叉,其特征鱼一般鱼类有较大的差异。   黄颡鱼是一种广为分布的鱼类,广东省珠江水系和其它河流、湖泊都可以发现它的踪影。在广东,属于黄颡鱼的鱼类共有三种,分别是黄颡鱼、中间黄颡鱼和互氏黄颡鱼。   黄颡鱼的养殖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 养殖条件   不论池塘、网箱或其它养殖水体,其水源必须充足并无污染,底质及周围生态环境都必须适合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  二、 鱼种来源   鱼种可以是从江河湖泊捕捞的,也可以是人工繁育出来的,不论其来源如何,都必须进行标粗培育,放入成鱼塘、网箱的鱼种规格达到30至50克,这样的规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较快,能及时地达到上市的商品鱼规格(150克以上)。放养鱼种在当年3月底以前完成,当年12月之前能捕获上市,减少过冬的损耗和死亡。   三、 投喂质量高的饲料   饵料质量较高是提高黄颡鱼成活率、上市规格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因此,投喂的饲料的粗蛋白应在35%以上,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 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改变投喂饲料的数量和次数。每天定点投喂1至2次。   四、 注意水质的调节和疾病的防治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6.5至8,每月换水一次,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定时或不定时开机,增加水中的溶氧,避免或减少浮头或泛塘现象,使黄颡鱼生长正常。鱼有病要及时防治,做好预防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