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南八哥 怎么 快速学说话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3-11 01:25   点击:291  编辑:陆怡   手机版

海南八哥 怎么 快速学说话

海南八哥就是海八~也叫家八~黄眼边那个是吗?羽毛发棕色?

海八学语没有黑八强~但是也差不了多少~

不知道楼主你的小海八是几个月的?毛长齐了吗?

先回答你的问题~1,小八小时候要让他亲近你对你产生依赖感,主要是靠用手喂食提高感情~然后训练小八上手~回笼等动作~2,教说话要从转喉之后开始教(后面详细给你说)~3,大概换完毛之后就能说,也就是三到四个月之后~

下面是学语的粗略介绍

教说话在转喉之后就可以了~(转喉就是鸟儿开始自言自语的发出叫声~一般在独自一人时候发出这种叫声)

最好亲自教~其次才是辅助设备~亲自教的效果最好~

每天早上晚上各半小时!教的时候三个简单词汇一组~一个词连续十遍~每遍中间要有几秒钟的停顿!然后再教第二个词!除此之外其他时间也要进行教语~一组话教15天!不管学没学会都要换新的一组,每天再教新的三句话之后要加上上次学的那三句来复习,这样以此类推!

一般从转喉之后到换羽结束~鸟儿能开好几口了就!

(ps:小八换羽期时时学习说话的最佳时期!要好好把握!换羽期就是开始掉第一根羽毛开始到全身羽毛都换完~再有~建议你将每组三个词降到两个词~这样更保险~)

总之~那些只是建议~养鸟一个人一个方法~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办法才是最有效的~

鸟缘网 www.niaoyuan666.com

 给你个网址建议你多学习下理论知识~有不会的可以求助~

人勤鸟好,贵在训小~希望你能养出一只可爱听话的小海八!

鹩哥是什么?是八哥吗?

不是一回事

鹩哥(Gracula religiosa)

鹩哥体长约27厘米。通体黑色,并富金属光泽,头后披有两片黄色肉垂,两翅具白斑,飞行时尤为显眼。幼鸟体褐黑色,两肋及腹部的羽毛均缘以狭窄的白色。头部裸露部分不如成鸟之显著。而头后的肉垂缺如。

鹩哥主要生活于开阔的田地边缘或郁密的常绿阔叶林的林缘处,在森林的中心少见,大多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果树上觅食,不常单独活动。常见其与椋鸟和八哥混群,在长满花果的树冠上又唱又跳。善鸣叫,鸣声极富音韵,由低而粗厉的咯咯声至轻快如铃的吹哨声,无所不能,还会仿效其它鸟的鸣叫。

主食昆虫、植物种子及杂草种子等。

繁殖期在3—5月,也有在1—2月间进行繁殖的,每年繁殖1次或2次。巢营于稀疏杂木林、致密的常绿林或在开阔地区和作物区的枯朽树洞内,也利用啄木鸟或拟啄木的旧巢。巢洞一般离地4—5米,也有高达9—12米的。树洞内仅堆集一些枯叶、野草、稻草、树枝、蛇蜕之类而已。有的树洞太小,雌雄二鸟则共同用脚和嘴撕拉腐木,以扩大巢洞。洞口大而圆,直径约10一15厘米。卵每产2—3枚,呈长椭圆形,端部或钝或尖,质粗糙而硬,呈带绿的蓝色,或沾淡紫并有不同程度浓淡的咖啡色至红褐色斑点。新产的卵略具光泽。

1、鸟的选择 鹩哥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它歌声婉转悦耳,音调富于旋律,并且善于仿效人语,颇受人们喜爱。大家最欣赏的是鹩哥学说话的本领,远比八哥、鹦鹉逼真,吐字清晰。雌雄鸟均具学话本领,故养鸟者不必一定只养雄鸟。鹩哥雌雄羽色较难区分,一般地说雌鸟头后黄色肉垂较小,体羽金属光泽较淡,须仔细观察方能鉴别。

2、笼的特点 鹩哥身体健壮、嘴强有力,鸟笼须坚固,食、水用具宜深大、结实。一般使用八哥笼,亦可自制直径38厘米、高45厘米的亮底铁丝笼,下有托粪板。

3、饲料和喂法 一般饲养鹩哥的饲料有两种:一种是粒料,通常为鸡蛋、大米;另一种是软料,由肉沫、熟鸡蛋、米饭(或鸡料)、水果或酱果拌合而成。每天喂一次(夏季)或两次,有条件的可在软料中放几条昆虫幼虫或蛹。

4、管理和调教 鹩哥食量大,粪便多而稀软,笼底几天就堆积大量粪便而发酵,须每周冲刷笼底2—3次。每天洗刷水罐和换新鲜饮水。它喜欢水浴,夏季每天应供给浴水,其他季节视气温而定,在北方饲养,冬季应移至室内过冬,室温10℃以上为宜。

训练鹩哥学“说话”的方法与教八哥的方法相同,相比之下,鹩哥学语快、声音逼真、好听,女士教会的就更好听。八哥则相形见拙,有些“大舌头”。

5、繁殖方法 动物园内笼舍饲养鹩哥曾有过繁殖记录。天津动物园小笼饲养的鹩哥于1980年繁殖成功。笼的大小为150×100×140厘米,饲养一对鹩哥,单独放在一间无其他鸟干扰的房舍内,尽量保持环境安静。

八哥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别名:鸲鹆、鹦鹆、寒皋、华华。属雀形目,椋鸟科。广泛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八哥体长约25厘米。全身羽毛黑色而有光泽,嘴和脚黄色额前羽毛耸立如冠状;两翅有白色斑,飞行时尤为明显,从下面看宛如“八字”,故有八哥之称;尾羽具有白色端。栖居平原的村落、田园和山林边缘,性喜结群,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结于大树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后栖息。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并与其他椋鸟或乌鸦混群栖息。食性杂,往往追随农民和耕牛后边啄食犁翻出土面的蚯蚓、昆虫、蠕虫等,又喜啄食牛背上的虻、蝇和壁虱,也捕食象、蝗虫、金龟、蝼蛄等。八哥的植物性食物多数是各种植物及杂草种子,以及榕果、蔬菜茎叶。4—7月繁殖,每年2巢,巢无定所,常在古庙和古塔墙壁的缝隙、屋檐下、树洞内,有时就喜鹊或黑领棕鸟的旧巢加以整理,或借用翠鸟之弃穴。巢形大而不整,略呈浅盂状,由稻草、松叶、苇茎、羽毛、软毛及其它废屑堆积而成。产卵4-6枚,卵呈辉亮的玉蓝色。

1、鸟的选择 八哥羽衣不华丽,歌喉也不很美,但不怕人、聪明、善仿人言。有人惯养八哥为的是让它跟人玩,但多数人是为听其学“说话”。因而对雌雄选择不严格,关键是要以幼鸟开始饲养。但有人认为,八哥雌鸟比雄鸟更善于模仿。根据经验认为嘴呈玉白色、脚橙黄色的比嘴灰褐色、脚黄褐色的八哥更“聪明”。

2、笼的特点 八哥和鹩哥等椋鸟科的鸟均属大型笼鸟,笼子应大一些。因其食性杂、食量大、排便多,笼应为亮底、下有托粪板。另外,八哥的嘴强有力,身体健状,笼宜坚固。一般高48厘米、直径36的厘米、条间距2.2厘米,条粗0.4厘米,竹制、铅丝(14号)制均可。鲨鱼皮栖杠一根,食水罐、软食缸各一个,比一般鸟的深、大、结实。

3、饲料和喂法 成年鸟以鸡蛋大米为常备饲料,每天上午喂一软食缸肉沫、水果(切成小块)、粉料(同画眉)拌成的软食,量以在1—2小时之内吃完为限。

幼鸟食料可把粉料和肉沫加水或用芭蕉调成泥状。团丸填喂,每天5—8次。待鸟能自己吃食时改成软食,羽毛长齐后再加鸡蛋小米。

4、管理和调教 八哥粪便多而腥臭,要每隔一天清刷一次笼底和托粪板。同时应常使鸟水浴。可将八哥放在水浴笼任其自行洗浴,用喷壶淋浴也可,水浴后置阳光下晒干。水罐每天换水,因为吃软食常涮嘴,容易污染。

自幼羽至成羽期间教鸟“说话”最好,每天早晚空腹时教,周围环境要安静,无噪杂声音。教的话音节应先少后多,一句学会后再教第二句。每“说”清楚一次便赏给鸟喜欢吃的食物。象香蕉、昆虫等。需多次重复,一般学会一句需3—7天,能学会10句话的就是优秀者。

用学会说话的老鸟带最省事,教话时让鸟对着镜子见效快。至于八哥学“说话”必须给舌头动某种手术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多数鸟的发音器官是位于气管下端、支气管分支处的“鸣管”,靠附着肌肉的收缩而发音的,而人的声带是在气管上端。

林八哥、北椋鸟、灰背嫁鸟、黑领椋鸟等椋鸟科的鸟均可以上述方法饲养。

成对饲养多在大的笼子或房舍内,安放树洞巢或木巢箱,有的动物园曾繁殖成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