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生姜种植培土是关键,生姜种植应该怎么培土?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4-02 21:52   点击:225  编辑:梅蓝   手机版

一、生姜种植培土是关键,生姜种植应该怎么培土?

为了营造生姜透气疏松的土壤环境,需要多次培土,使生姜和晒姜的生活舒适。生姜虽然长在地下,但它不是根,而是地下茎。生姜的根只有须根和肉质根。须根很细很短,能吸收水分和养分,是主要的吸收器官。肉质根短而粗,不分叉,基本没有根毛,所以吸收能力差,主要起支撑、固定和储存养分的作用。生姜的根系很浅,大部分在土壤的上30cm耕层。而一个生姜有多达十几根枝条和几公斤到十几公斤重的姜片,这就意味着很少有又细又短又弱的根系完全不能支撑这些重量,所以需要反复培土埋土,起到固定它们不倒伏的作用,以利于它们的生长。实践证明,生姜的根系延伸范围会更大,根量会更长,支撑力会加强,根系更有利于吸收养分。

但生姜表面覆盖的土层太薄,蓄水能力不够。但起垄后生姜上土层较深,蓄水能力提高,减少浇水次数,提高抗旱性。生姜根系小而短,在土壤中分布浅。但是生姜产量太高,对肥料的需求很大。生姜对肥料的抗性极强,不同生长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同,需要多次追肥。生姜追肥时会在沟里开沟追肥,需要将垄上的其他土壤钩入肥料沟填埋,多次追肥,多次提土,使生姜垄变成沟,生姜沟边缘变成垄。生姜的根茎需要一个黑暗、疏松、潮湿的环境才能生长和膨大。为了防止根茎膨大外露,生姜手指变短,颜色变深,纤维素增多,需要分阶段培土。

开沟栽培的姜黄应在植物基部的背脊上种植土壤,然后结合肥水管理,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土壤栽培,逐渐将沟改为垄,并始终将根茎埋在土壤下,为根茎创造合适的生长环境。土壤耕作通常与除草和施肥结合进行。一般土壤栽培从夏至开始,共2-3次。生姜铺草皮的深度没有固定的数值要求,这取决于生姜的生长。每当生姜幼苗心情好,达到5-7个芽时,就需要提前培土,可以在7月初进行。此时起垄的深度应该很深,达到35 cm左右。因为还有三个多月的旺盛生长期,姜的手指太短了。

土壤应该是浅的,最好是25-30厘米。黄姜起垄后的垄宽最好是长方体,也就是说垄顶和沟底都是“豆腐块”形状的长方体,而不是尖上宽下的梯形,否则很容易长成尖姜块。大垄后生姜的垄形最好是顶平的长方体,这样在后期生长发育中会有足够的空间让生姜侧向发育,不至于露出地面。现在,还没有人对生姜进行过人工铺草皮,几乎全部被姜黄铺草皮机取代。这里有个建议。起垄器一定要慢下来,不要想太快,起垄工具要窄,可以达到12cm左右宽。

在每次培土都要结合施肥、浇水,应先施肥再培土后浇水。第一次及第二次培土前,可每亩施入5公斤复合肥和40公斤生物有机肥,距植株基部15厘米左右处条施,不可将复合肥施于植株基部,以免造成烧苗,施后培土、浇水。最后一次培土应加大施肥量,这时正是姜的根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肥量大,可每亩施入50公斤复合肥及75公斤生物有机肥。

一定要多浇水,一定要多施肥,土壤一定要保持湿度和养分,这样才能够种植好生姜。

生姜的根茎一般会有3-5个杈,当它还没有露出地面时,要及时培土,厚度为2cm,然后用农具将生姜种植沟两侧的垄土划到种植沟内,然后便可进行浇水,不仅可以使生姜的根茎旺盛还能有效的防止杂草生长。

注意 : 生姜培土不可过厚,否则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导致生姜生长比较缓慢。

使用肥沃的土壤,可以把一些落叶埋在土壤里面,这样土壤就会变得比较肥沃。

二、大姜的种植技术

1.大姜的种植时间清明前后半个月,霜降前收获完,提前40天催芽。2.大姜对水肥需求量很大,对氮磷钾的比例需求为2:1:3,大姜根系较其他作物比较弱,既不能旱也不能涝。3.大姜2次培土也很关键,小培土大培土,培土深度,施肥方式等都有讲究。4.大姜虫害,虫害地上主要预防蓟马,红蜘蛛,钻心虫,甜菜夜蛾,地下预防蝼蛄,蛴螬,金针虫。贮藏期要预防大姜姜蛆。5大姜病害,主要预防炭疽病,茎基腐病,姜瘟,细菌性叶枯病。

三、为何每年五六七月份是大姜发病的高峰期?该如何防治大姜烂脖子病?

大姜发病的高峰期生姜烂脖子病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在雨季达到高峰。发病初期,病姜植株地上部分的茎叶先从叶缘下部褪绿变黄,然后扩展到全叶,并逐渐扩展到叶片上部,至全株发黄枯死后。大姜茎基部出现水浸腐烂状或大小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叶片发黄,后期病斑围绕茎基部一周,导致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

大姜靠水分输送养分,地上部主茎干枯倒地死亡,呈枯萎状,搜检地下块茎褐变,根系发达,有的软腐,一即掉,湿度大时,挖土(一般表面2厘米)可见白棉,植株生长弱,叶片变黄,直至死亡,危害**。并随浇水、下雨、农事操作等传播。轻者可减产10%~30%,重者可导致减产50%以上。

生姜烂脖子病在5月份发生,随后随着夏季雨水增多,气温升高进入发病高峰。茎基腐烂初期,茎基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渍,水渍逐渐扩大,变成黄色。在发病后期,病斑围绕着茎基部,导致茎基部的组织逐渐腐烂。由于水和养分的运输受阻,地上部分的主茎从上到下干枯死亡,叶片变黑脱落,呈现枯萎状。湿度大时,土壤被撕开,病部和土壤中可以看到白色棉絮。

大姜发病的高峰期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生姜,可在晒干的生姜上喷洒消毒剂两遍。调整土壤PH值,酸化严重的土壤应施用碱性肥料或生石灰,以透水性好的沙质土壤为好。底施和培土都要施含菌的商品有机肥,以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有条件时应尽量选择滴灌、微灌或滴灌,避免漫灌,减少水量,降低漫灌带来的菌害传播。沟渠和山脊有利于排水。浇水时间应选择在傍晚,避免早晨浇水,中午温度高,高温高湿环境下更容易发病。

是因为这个时候温度比较高,最高温度有可能会突破30度,一旦温度变高或者是湿度比较高的话,就会出现这种疾病;一定要做好土壤的排水工作,浇水的时候一次性不要浇太多,不要出现漫根的情况,要做好杀虫除草的工作,要选择肥沃的土壤,浇水的时候不要选择温度比较高或者下雨天的时候。

是因为5月份,6月份和7月份温度比较高,有很多地方的温度达到了35度以上,所以会出现发病的情况,环境比较潮湿的话,也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疾病;一定要做好降温工作,平时要经常浇水,要做好杀虫除草的工作,还应该保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使用杀虫剂或者除草剂。

因为夏因为五六月份雨水增多,气温升高,导致大姜根部出现腐烂的情况,因此称五六月份是导致大姜发病的高峰期;要想防治大姜烂脖子病,要选择无病的姜种,或在播种前对大姜进行特殊的处理,也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防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