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广东省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程度如何的详细资料?越详尽越好?请各位白度会员的哥哥,姐姐们帮帮忙。谢谢 。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5-04 17:04   点击:189  编辑:闵群   手机版

一、基本情况

广东省在水稻生产机械化方面迈开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1、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到2000年底,全省农用拖拉机拥有量达35.5万台,大中型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比1:0.67,小型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比1:1.01,近几年大力推广埋草旋耕机和驱动耙效果较好;1998年省委八届二次会议以后,省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专门安排2000万元,用于补贴农民购买水稻联合收割机,使水稻联合收割机成为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水稻机械,由1997年的500多台发展到3200台,增长了450%,机动脱粒机达35万台;目前全省已拥有谷物烘干机76台(套);根据广东省水稻抛秧面积较大的特点,积极推进育秧机械的发展,水稻工厂育秧设备达27座。

2、装备结构逐步优化。日本久保田水稻联合收割机、三久、金子谷物烘干机、中型拖拉机、埋草旋耕机等一大批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机具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 加快了广东省珠江一1.5系列水稻联合收割机技术改造和完善,成为水稻收获机械的主导机型,大大提升了广东省水稻收获机械的整体技术水平。

3、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由于装备水平和结构的变化,使全省的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有明显的提卖滚高,一些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实现重大突破。到2000年底,全省机耕水平达到52%,其中珠江三角洲已达74%;机收水平达4.68%,年均增长51.6%,珠江三角洲的机收水平已达10%以上,显示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在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原来的基础薄弱,受一些深层次的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水稻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栽植、烘干机械很难推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中下游位置,与先进的省份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

1、人均耕地面积少。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45亩,人均水田0.3亩,田块划分过小,特别是第二轮承包后,这种状况不但没有裤配掘得到改善,反而加剧了田块的进一步细分,与机械化的高效率矛盾突出。

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几年国有企业改革,下岗工人增多,农民工进城找工作难,乡镇企业不景气,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回流农村参与农业生产,加上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长期偏低,农民的收入受到较大影响,对农业机械的作业需求降低,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的发展。

3、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广东省正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农业经济作物和水产业,一些乡镇政府和不少农民对宏观政策片面理解,对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持观望态度。

4、缺乏先进适用机具。广东省为典型的双季稻地区,许多地方晚稻都有存留稻秆的要求,广东省开发生产的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不适应这些要求,而半喂入机价格又相当昂贵,农民买不起;栽植机械方面,目前国产机仍然没有比较成熟的机型可以推广应用,进口机技术、性能先进、可靠,但经济性较差,尤其是育秧成本较高,无法推广;胡核烘干机械方面,目前推广的金子、三久等谷物烘干机,效率太低、成本太高,也不适应南方多雨、稻谷易发芽、霉烂而需要快速烘干的要求。(广东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提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