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王明峰的人物经历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1-21 20:18   点击:148  编辑:司徒旭   手机版

1981年,王明峰从一个小维修铺起步,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

1994年4月,成立邹平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998年7月,成立中国第一家玉米油企业―― ― 邹平三星油脂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擎起“玉米健康油”大旗。

2003年5月,以油脂公司和机械公司为依托,组建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12月18日,集团旗下“玉米油项目”在香港上市,成功融资6.3亿元。

他个子不高,没有呼风唤雨的家庭背景,也不曾有名牌大学的经历,但是他在短短的十多年间,从路边一个维修部起步,2015年,已经下辖十几家子公司,拥有总资产100亿元 ,集机械制造、油脂精炼、钢结构安装 、热电联产、棉纺织生产、汽贸及驾驶员培训、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这些辉煌成绩的背后,是他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始终保持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永争一流的精神状态。

“想好了就要执着地去做”

1981年,24岁的王明峰身无分文,凭着一腔热情,怀揣美好梦想,依靠他人担保才从合作社贷到的500元钱,在家乡的公路边上,办起了小小的机械维修部,从事电焊维修工作。

很快,他就意识到,做事情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电焊维修需要大量的铁板、铁管等原料,每次购买完原材料,怎么把这些又重又多的东西拉回家成了他的心病。由于资金的局限,雇佣和购买运输设备成为奢望,但他没有为此苦恼,而是用家里惟一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一点点地往回驮,往返数趟,一个人下来经常是身心疲惫。

两年之后,二弟王明星和三弟王明亮的加入,使王明峰有了左膀右臂,加上灵活的头脑和诚实守信的作风,把小生意搞得风生水起。不满足现状的他,不久就把服务范围扩大到了机械维修。

在三星集团采访,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会用三个词描绘他们心目中的王明峰:敢想、敢干、能吃苦”。

公司副总经理马学民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机械维修厂成立不久,每当华灯初上,大家都在感受家庭温暖之时,在修理车间总会传来叮叮咚咚的金属敲击声,而这正是王明峰为了积累维修经验、摸索维修技术而挑灯夜战。

回想起这段经历,王明峰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累,并快乐着。”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的干劲和乐观向上的心态,让他的维修厂在当地渐渐小有名气。

1994年,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经验的王明峰,在两个弟弟的协助下,成立了邹平西王机 械厂(2001年,改制为邹平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油罐、大门等的生产加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国各地纷纷争上玉米淀粉加工项目,玉米淀粉加工设备市场需求火热。

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王明峰觉察到了玉米加工设备广阔的市场前景。经过实际调研和认真分析研究,他果断放弃已经初具规模、技术成熟的油罐和大门等产品的生产,立即上马玉米淀粉加工设备项目,投资研制开发了淀粉加工、淀粉制糖等各类粮食深加工设备。当年,公司生产的第一台75型管束干燥机就出售到青州市莲花淀粉厂。

摸爬滚打多年的王明峰深知,科技创新是支撑企业不断前进、保持竞争力的源泉。

为提高生产设计水平,他自费到武汉粮油学院进修,还搞起了科研设计;有时,为了能与全国一些知名的技术专家合作,王明峰三兄弟经常披星戴月,登门造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演绎了一曲曲现代版的“三顾茅庐”。

靠着勤于钻研的劲头、虚心学习的精神,以及多年机械维修的技术和经验,他先后开发出了管束干燥机、三效蒸发机等13个系列40多个品种。开发出的“星宇”牌玉米淀粉加工设备、淀粉制糖设备、油脂浸出和高级烹调油连续精炼设备等系列粮油加工机械设备,以其机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等优点畅销全国。其中,高效节能管束干燥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成为粮油加工设备行业的领先者。

问起当初转行玉米淀粉加工设备有没有后顾之忧,王明峰的话语斩钉截铁:我做事的原则就是想好了就要执着地去做,不会前怕狼,后怕虎。”正是这次调整,使得王明峰掘到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也正是这次调整,为日后企业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做中国玉米油第一品牌”

“善于以战略家的眼光分析市场形势、预测市场变化。”正是这种眼光,使王明峰能及时捕捉到并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商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1998年下半年,全国淀粉设备市场走低,而毛油、色拉油价格走高,油脂市场看好。同时,王明峰在长期与玉米淀粉加工企业的交往中,慢慢发现玉米淀粉加工企业的辅料―― ―玉米胚芽,只是当做饲料卖掉,而国外则有企业将玉米胚芽制作成食用油,经济效益丰厚。此时,中国国内还没有一家玉米油生产企业,中国玉米油的潜在市场巨大。

“看到这么大的市场,我几天没有安静下来。”谈到当时的心情,王明峰还是一脸的兴奋和喜悦。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98年7月8日,王明峰购买韩店镇原废旧公司,征地6亩9分,投资建成了中国第一家玉米胚芽油榨油厂,率先在国内食用油市场擎起了“玉米健康油”的大旗,成为国内玉米油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世界上,玉米被称为黄金作物,而从玉米胚芽里榨取出来的玉米油,因其富含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黄曲霉素等优点,享有“营养油”、健康油”、长寿油”的盛誉。欧美等国家把食用玉米油看作是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但是,与国外不同,在当时的中国,玉米油这个食用油品种还没有得到大家广泛认可,食用者甚少,加之资金和技术上遇到的一些困难,王明峰在一开始就陷入困境。

谈到当时的情况,王明峰坦言自己也曾经痛苦过,彷徨过。但他坚信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被人接受的过程。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自己的积极应对,困境开始慢慢消散,销量逐年增大。

2004年3月,尝到玉米油甜头的王明峰,利用内蒙古地区的资源优势,成立了内蒙古三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开拓了葵花籽油市场。

王明峰的精明随处可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他把自己生产的玉米淀粉机械设备免费提供给淀粉厂家使用,以换取其淀粉生产过程中的玉米胚芽副产品,作为油脂公司的加工原料,正是这种看似“原始”的“物物交换”模式,实现了机械生产和玉米油原料供应的双赢。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好的产品,更要有叫得响的品牌。提到玉米油的发展目标,王明峰直 言不讳:打造中国玉米油产业第一品牌,这是我的梦想。”其实,从2002年开始,他就着手开发自主品牌“长寿花”的食用油小包装市场。公司先后开发出玉米营养调和油、橄榄油等新的食用油品种。

2003年7月,三星集团第一批1000吨玉米油出口阿曼,成为中国第一个出口到国外的玉米油厂家。同年,4000吨玉米油产品陆续出口到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玉米油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截止到2014年,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玉米胚芽压榨能力达120万吨,年产精炼玉米油40万吨、年灌装小包装产品40万吨生产能力,在杭州、广州等地建有玉米油精炼灌装生产基地。

成功占领国内外市场,实现了“两条腿”走路后,为加快品牌建设,王明峰有了更大的“野心”:上市融资。

2008年3月25日,三星油脂控股的中国玉米油项目登陆纽约泛欧证交所,首次实现融资2.亿元。成为全球2008年第一家企业、惟一一家中国企业、中国第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欧交所成功挂牌上市的公司,开创了中小企业欧交所上市的先例。

为了实现更大发展,距欧交所上市一年后的12月18日,经过积极筹备的三星油脂玉米油项目在香港联交所成功实现二次上市。共募集资金6.亿元人民币。“长寿花”香港绽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