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土豆播种器种植技术?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2-11 14:37   点击:70  编辑:屠茗   手机版

一、土豆播种器种植技术?

由于春旱较严重,多采取垄下播方式。机械化播种在播种前要确定行距,以便对机械进行提前调整。播前整地:在马铃薯的播种前要进行机械耕整地作业,一般耕作深度不少于30厘米,必要时进行深松作业,整后地表要平整。

关于使用土豆种植机播种:一般播种深应在8—15厘米之间。在土壤温度低、湿度大的地块,应适当浅播,等出苗后利用中耕培土调节种薯深度;在地温高而干燥的地区,宜深播。播种后及时覆盖地膜,早春栽培可采用黑白相间膜覆盖。土豆在温度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早播。如果是大量的播种工作的话,这个时候不建议采取人力播种,机械化的播种会帮助到我们许多。

工作中的土豆种植机农机设备我们不要感到陌生,因为农作物是我们所熟悉的,因此帮助我们种植农作物的设备我们也要了解起来。土豆种植机的播种方式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这几点,这几点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工作中使用的熟悉度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人们的操作方法是因为会因为随着时间而进行改变的,现在改变的就是我们的社会发展水平,因为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工作变得轻松了一些,因此我们的农作物也在合适的时间段来进行成长,没有错过成长的时期。

二、什么是中耕保墒?中耕保墒的作用有哪些?

马铃薯地第一次铲地除草松土,是在马铃薯小苗出之后,马铃薯的小苗高度在10公分的时候,用锄头在马铃薯垄的两侧除草松土的,将马铃薯地的小草全部除掉,这样也就松散了马铃薯地的土壤中耕培土埋压化肥,是无覆膜无水浇条件,马铃薯追施化肥利用率最高的最好方式,农民朋友利用雨水墒情追施化肥,借助中耕锄草培土埋压化肥,免受太阳光照射挥发,既给根部培高了土。

马铃薯因早中晚熟品种不同,生长周期也会有所不同,早熟品种的生长周期在80天左右,中熟品种的生长周期在100天左右,晚熟品种的生长周期在120天左右。春季中耕可以保证地温上升,夏秋季中耕可以降低土壤温度,也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引起的倒伏。中耕切断了土壤水分蒸腾的管道,可以积蓄更多的水分,培土有利于耕地的排水。

到了开花初期实行第二次培土,培土不要埋住下部茎叶。一般情况下的第三次培土可在10月下旬霜降前进行,以保护块茎不受霜冻。马铃薯最适应小麦杆檫地,是小麦收完,初伏时节将地耕一二遍,在寒露后再耕一遍,俗话说,耕秋地,旺来年,麦檫杆一佰斤马铃薯,可出粉率十九至十二斤左右。

马铃薯为什么要培土,因为马铃薯生长环境适宜疏松的土壤,块茎在地下生长膨大,离地面又不深,大约15厘米左右。很容易暴露在地表面。受太阳的照射就会发绿变质,不能食用。所以要中耕培土、首先以这个马铃薯长出“花蕾”为这个时间和生物属性的节点,那么在马铃薯长出来花蕾之前我的建议就是不要给这个马铃薯浇水施肥了,(浇水是在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

中耕保墒:通过松土来保护土地里的水分

作用是:

增加土壤通气性 ,大气中的氧不断进入土层,二氧化碳不断从土层中排出,因而农作物的呼吸作用旺盛, 吸收能力加强,从而生长繁茂 

、调节土壤水分含量。干旱时中耕,能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向土表运送,减少蒸发散 失,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中耕是指松土,保墒(shang)中墒的意思是土壤里的水分,这样一来意思就很明确了,即:通过松土来保护土地里的水分。

作用:(1) 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温度,调节土壤肥力,减少病害发 生。中耕后,表土保持疏松,经过日光照射,温度升高,通气状况得到改善,可以提高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同时中耕后土壤 通气良好,土壤温度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肥料的 分解转化,增加速效养分的积累,改善了植株的营养条件,早发快长,生长健壮,抗病能力也大为增加,减轻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2) 抗旱保墒,调节水分。通过中耕,切断了土壤毛细管,减 少表层以下土壤水分蒸发,起到抗旱保墒作用。在土壤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土壤空气少,地温低,影响幼苗生长,中耕后可以 流通土壤空气,土温增高,降低土壤表层水分,促进幼苗生长;在干旱情况下,中耕可以切断土壤的毛管孔隙,减少表层以下土壤水分蒸发,也有利于生长。

通过松土来保护土地里的水分

通过松土壤,防止水份容蒸发,蓄水保墒,保留水份,防止地表干裂,促进农作物健壮生长。

三、马铃薯是怎样长出来的?

马铃薯是通过以下生长发育过程长出来的。

1.休眠期。土豆刚收获后即使放到适宜生长的环境中长时间也不会发芽,这就是土豆的生理性休眠期。土豆休眠期从地下块茎开始膨大的时候开始休眠,她的长短与贮藏温度有关,贮藏温度相对较高那么休眠期就会缩短,当贮藏温度相对较低时休眠期就会延长。过去北方人以土豆为主要蔬菜,所以习惯窖藏土豆,目的就是想延长土豆的休眠期。当然土豆的休眠期长短与品种有关,不同的品种休眠期长短不同,一般情况下休眠期从1个月左右至3个月以上不等。

2.发芽期。土豆打破休眠期以后开始芽发,至此也就开始了土豆的生长。从芽萌生至出苗是发芽期,是土豆主茎的第一段生长期。发芽期生长的中心是芽的伸长,开始出现幼根,北方即使窖藏土豆,一到夏天也会长出长长的芽,并且在芽上长有细根。发芽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主要靠种薯供给。

3.幼苗期。土豆播种后,从出苗到第六叶或第八叶平展,完成了1个叶序的生长,称之为“团棵”,是主茎第二段生长,这一时期是土豆的幼苗期。土豆的幼苗期很短,虽与品种有关,但一般只有短短的15天左右的时间。幼苗期根系逐渐形成,此时所需的养分和水分由薯块和土壤共同提供。

4.发棵期。从幼苗期到第十二叶或第十六叶展开,早熟品种第一花序开花,而晚熟品种第二花序开花,这一时期称土豆的发棵期,历时1个月左右,是主茎第三段的生长。从发棵期开始主茎进入快速生长期,主茎上所有叶片全部展开,分枝及分枝叶也快速形成,根系不断扩大,块茎也开始膨大。这一时期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完全来源于土壤,所以底肥的多少及底肥的质量是能否高产的关键因素。

5.结薯期。土豆生长周期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即块茎的形成期。发棵期完成后,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中心的结薯期。此时茎叶生长慢慢减少,基部叶片开始转黄或干枯,植株各部分的有机养分源源不断地向块茎输送,是块茎膨大加快的时期,结薯期的长短与气候条件和品种熟性有关,大约为30-50天,这一时期的管理中心是中耕培土,营造一个土壤疏松、表土层较厚的生长环境,防止因薯块膨大而露地表。

马铃薯又称土豆。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高。马铃薯块茎含有2%左右的蛋白质,薯干中蛋白质含量为8%~9%。据研究,马铃薯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品质相当于鸡蛋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优于其他作物的蛋白质。而且马铃薯的蛋白质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各种必需氨基酸。

土豆的生长过程:

1.休眠期

马铃薯收获以后,放到适宜发芽的环境中而长时间不能发芽,属于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种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块茎休眠始于匍匐茎尖端停止极性生长和块茎开始膨大的时刻。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块茎的贮藏性,关系到播种后能否及时出苗,因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马铃薯休眠期的长短受贮藏温度影响很大,在26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因品种的不同,休眠期从1个月左右至3个月以上不等。在温度为0-4摄氏度的条件下,马铃薯可长期保持休眠。马铃薯的休眠过程,受酶的活动方向决定,与环境条件密切关联。

2.发芽期

马铃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块茎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显生长。从芽萌生至出苗是发芽期,进行主茎第一段的生长。发芽期生长的中心在芽的伸长、发根和形成匍匐茎,营养和水分主要靠种薯,按茎叶和根的顺序供给。生长的速度和好坏,受制于种薯和发芽需要的环境条件。生长所占时间就因品种休眠特性、栽培季节和技术措施不同而长短不一,从1个月到几个月不等。

3.幼苗期

从出苗到第六叶或第八叶展平,即完成1个叶序的生长,称为“团棵”,是主茎第二段生长,为马铃薯的幼苗期。幼苗期经过的时间较短,不论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个月。

4.发棵期

从团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叶展开,早熟品种以第一花序开花;晚熟品种以第二花序开花,为马铃薯的发棵期,为时1个月左右,是主茎第三段的生长。发棵期主茎开始急剧拔高,占总高度50%左右;主茎叶已全部建成,并有分枝及分枝叶的扩展。根系继续扩大,块茎膨大到鸽蛋大小,发棵期有个生长中心转折阶段,转折阶段的终点以茎叶干物质量与块茎干物质量之比达到平衡为标准。

5.结薯期

即块茎的形成期。发棵期完成后,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此期茎叶生长日益减少,基部叶片开始转黄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机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随之加快膨大,尤在开花期后10天膨大最快。结薯期的长短受制于气候条件、病害和品种熟性等,一般为30-50天。

生长条件:

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

马铃薯对温度的要求: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超过39℃停止生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