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炒茶放什么添加剂?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1-25 18:11   点击:290  编辑:封瑶   手机版

炒茶放什么添加剂?

你知道绿茶炒茶叶放什么添加剂,有哪些添加剂吗?在炒制绿茶过程中,可能会拿一根棒子来涂“蜡”,或者撒一些“粉”:

“蜡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乌桕提取物制作的固体油棒,另一种是茶籽制炸油后的副产物所形成的制茶油专用棒。现在有研究表明,乌桕油不适合在茶叶中大量使用。

“白粉”一般是茶树籽榨的油,预热后这个白色的小颗粒也会融化成油,一般在机制茶加工中运用较多。

在人工炒茶的时候,时间一长,锅里会比较涩。而炒茶时,茶叶须在手和锅之间不停地滑动,才能炒出圆、直等各种形状的茶叶。

加了茶油的炒锅温度更均匀,炒制过程中茶叶不容易发黑。炒出来的茶叶也更均一,外观也更油亮可人。

而且,加了茶油锅壁润滑,手工炒茶的师傅也更得心应手,所以在炒龙井这样的茶叶里面用茶油较多。

例如龙井茶叶中,就有搨、抹等基本动作,操作起来不太流畅,为了方便操作,就要把锅润滑一下。

茶叶加工中确实也有添加别的物质的,比如:糖、糯米糊、柿子汁、天然芳香物质(菠萝香精、佛手油等)。

目前国标只承认在珠茶制作传统工艺中添加糯米糊。

加糖是比较普遍的,可以减少茶的涩味、增加甜香风味,目前一般将这类茶统称为“香茶”;

加糯米糊是为了让珠茶更容易紧结成珠,品质更佳;

柿汁要提前发酵,干燥前喷洒在茶叶上可改善外观和风味。

那炒绿茶的时候,该添加多少制茶专用油呢?这其实跟炒菜一样,加多少盐由厨师的经验决定,炒茶工人也是凭经验添加制茶专用油,其添加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茶叶质量。添加的量太少,不易翻炒;加的量太多,茶叶会变黑,并且还带有一股浓浓的油味,也不利于商家销售。

绿茶的加工程序?

绿茶的加工基本工序是:杀青→揉捻(造形)→干燥。

杀青是利用高温抑制酶活性,使茶叶保持绿色;同时,利用高温去除青草气形成茶香;还利用高温除去一部分水分,使叶子变软,有利于揉捻造形。杀青常用锅子或滚筒加热进行,也有用蒸汽杀青的。杀青时叶温要达75℃以上,温度过低,杀青不足,易产生红梗红叶,而且揉捻时易断碎,片末多;温度过高,易造成烟焦,叶子易焦边,碎末茶多。

揉捻是用揉捻机进行,使叶子揉成条,这是曲条形和直条形绿茶造形的方法。嫩茶宜轻揉,老茶要重揉。另有很多名优绿茶不进行揉捻,如扁形的龙井茶只在锅中边炒边压扁进行造形。兰花形的太平猴魁和江山绿牡丹也是在锅中轻抓轻拍进行造形。

干燥是定形和形成香气的工序,干燥的方法一般用锅子和烘干机进行。有不少绿茶是在干燥过程中边干燥边造形的,如珠茶是在炒干中卷曲成珠形的,又如碧螺春也是在边烘边搓团中卷曲成螺肉形的。千姿百态的名优绿茶,都是干燥过程中运用不同的造形方法而形成的。中国千姿百态的绿茶,都是由于造形不同而形成的,造形是在茶叶干燥之前,将茶叶塑造成要求的形状,可以通过揉捻成条,也可拍压至扁,可以搓理成直条,可以团搓成螺形,也可推压挤成珠粒,也可扎结成花朵,还可压制成或方或圆的饼茶等。

二、扁平形绿茶加工

以龙井茶为例,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放→炒青锅→摊凉、筛分→辉锅。具体操作如下:采摘一芽一、二叶鲜叶,室内薄摊4~10小时后,收叶炒青锅。锅底温180℃左右,锅面擦专用油。每锅投叶100~200克,运用抓、拉、翻掌抖散叶子、逐渐理条轻压,大约经15~20分钟,达七、八成干时,起锅摊凉,经60分钟左右,进行筛分。筛面和筛底茶分别进行辉锅,每锅投叶200克左右,锅温70℃左右,采用抓、扣、压、推、磨等手法进行炒制。最后形成扁平光滑的龙井茶。

现在不少扁形茶都可采用机器加工,先用杀青机杀青,用理条机理直茶条,再用多功能机进行压扁炒干,最后用手工辅助辉锅磨光。

三、单芽形绿茶加工

以雪水云绿为例,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放→杀青→初烘→整形→复烘。具体操作如下:采摘粗壮茶芽,经拣剔去除杂质后,摊放4~6小时,用杀青机进行杀青,使叶温达75℃以上,杀青变软后,进行初供,温度110℃左右,烘至六成干左右,用理条机整形理直茶条,然后烘干。

四、直条形绿茶加工

以南京雨花茶为例,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放→杀青→揉捻→整形锅炒→烘干。具体操作如下:采摘一芽一、二叶鲜叶,摊放4小时左右,用杀青机进行杀青,使叶温达75℃以上,叶子变软后,摊凉至冷,用揉捻机进行轻揉成条。在锅中采用拉、搓、抖等手法进行整形,锅温70℃左右,在锅内反复拉条、搓直搓紧。当达到细直、浑圆,九成干左右起锅。在烘干机上60℃左右烘干。

现在直条形绿茶可用机器加工。用杀青机杀青,用揉捻机揉成条,用烘干机烘至六成干后,再用理条炒干机理直茶条,九成干后用烘干机烘干。

五、曲条形绿茶加工

以婺源茗眉为例,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炒干→再烘。具体操作如下:采摘一芽一、二叶鲜叶,摊放4~6小时后,用杀青机进行杀青,使叶温达75℃以上,叶子变软后用揉捻机进行揉捻成条。110℃风温进行初烘至六成干,进行锅炒或滚炒至九成干,最后70℃左右烘干。茶条稍弯曲,白毫显露。

六、曲螺形绿茶加工

以碧螺春为例,其加工工序是:鲜叶→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具体操作如下:采摘一芽一芽鲜叶,拣去杂质后,进行杀青,使叶温达75℃以上,叶子变软后,进行揉捻,使叶子成条。传统手工做法是在锅中采用抖、炒、揉结合手法,使茶条逐步形成。炒至六、七成干时,在锅中反复搓团、解散,使茶条卷曲并使茸毫显露,八成干后文火(40℃左右)烘干。现在曲螺形绿茶可用机器提毫,是揉捻、初烘后的茶叶,用提毫机(有反复推炒的炒手)进行提毫,然后用烘干机烘干。

七、珠粒形绿茶加工

以泉岗辉白为例,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炒二青→炒三青。具体操作如下:采摘一芽二叶鲜叶,摊放3小时左右,进行杀青,叶子变软后进行揉捻,初烘至六成干左右,用小型珠茶炒干机进行反复推炒2小时左右至基本成颗粒形后起锅摊凉。然后进行炒三青(辉锅),用珠茶炒干机进行反复推炒3小时左右,至茶叶成光整紧结的盘花珠粒形,色绿起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