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蜂蜡可以用于茶叶杀青锅吗?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1-12 10:11   点击:208  编辑:宁兰   手机版

一、蜂蜡可以用于茶叶杀青锅吗?

绿茶属不发酵茶,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过程而制成,其品质特征为“三绿”(外形绿、汤色绿、叶底绿)、香高、滋味鲜爽,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维生素等。绿茶基本加工工艺是:摊放→杀青→揉捻→干燥。

鲜叶回厂后,摊放在干净的器具上,厚度以7―10厘米为宜,摊放时间6―12小时,中间适当翻叶。鲜叶摊放含水量达到68%~70%时、叶质变软、发出清香时,即可进入杀青阶段。

关键工序:

杀青是绿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杀青是采取高温措施,散发叶内水分,钝化酶的活性,并使鲜叶中的内含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绿茶的品质特征。杀青利用高温措施钝化酶的活性,阻制酶促反应。所以注意在杀青过程中若锅温过低,叶温升高时间过长,会使茶多酚发生酶促反应,产生“红梗红叶”。相反,如果温度过高,叶绿素破坏较多,导制叶色泛黄,有的甚至产生焦边、斑点,降低绿茶品质。

杀青除极个别高级名茶采用手工杀青,绝大数茶叶杀青采用机械杀青,一般选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机筒径60~80cm,筒长400cm。杀青时,先开启杀青机,同时点燃炉火,使炉筒受热均匀,避免筒体受热不均变形。当筒内有少量火星闪烁时,温度达至200't3~300't3,即投放鲜叶,从青叶投入至出叶约需4~5min,不同等级及不同季节的鲜叶的杀青时间不同,一般说掌握“高温杀青,闷抛结合,少闷多抛,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原则。春茶嫩叶投叶量掌握在150~200kg/h,夏茶老叶投叶量掌握在200~250kg/h。杀青后叶子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黏性,梗折不断,手捏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茶香溢出。

杀青技术:

目前各地使用的杀青机,基本上分锅式杀青机、滚筒式连续杀青机、槽式连续杀青机三种。 安徽省使用最普遍的为锅式杀青机。以微85型双灶双锅式杀青机为例,杀青温度应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切忌忽高忽低。―般锅温掌握在220℃~280℃范围内,视鲜叶老嫩与表面水多少而异。晴天嫩叶220℃~230℃,老叶为230℃~240℃;雨水叶为260℃~270℃以上;投叶量一般在5~7千克鲜叶。杀青时间要求高温快速,一般晴天嫩叶7~8分钟,老叶5~6分钟,雨、露水叶10分钟左右。杀青方法应掌握“透闷结合,多透少闷”的原则,一般晴天嫩叶先闷1~2分钟,后透炒到适度;老叶先闷杀3分钟左右,再透炒到适度;雨、露水叶,先透炒,后闷杀,再透炒到适度。杀青到鲜叶变为暗绿失去光泽,叶质柔软,用手紧捏成团松手不易散开,略有黏性,并显露清香为适宜程度,此时应立即起锅。

一、杀青目的要求:

杀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以保持茶叶色泽和风味。杀青适度的特征是手握叶质柔软略带黏性,紧握成团,稍有弹性,嫩茎折而不断,老叶熟而不焦,表面失去光泽,略有清香,鲜叶失重30%-40%,达到熟、透、匀的要求。杀青叶下机后要马上摊凉,最好用风扇吹凉,使其迅速散发水分,降低叶温,防止叶色变黄和产生水闷味。

二、杀青的机械与方法:

杀青工序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鲜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变红;同时蒸发叶内部分水分,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为达到以上目的,要求在杀青过程中在制品升温快,杀青要匀透,不产生红梗红叶,不产生烟焦叶。由于杀青机种类不同,其杀青效果不一样,因此制茶品质也不尽相同。杀青机械主要有锅式、滚筒式、槽式和滚槽式四大类。除特种茶外,杀青一般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1、手工杀青:手工杀青就是锅式杀青机,基本结构由炒叶锅、炒叶腔、炒手装置、传动机械和炉肚部分组成。锅式杀青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出叶快,杀青效果良好,而且价格较低;但不能连续作业,易焦边叶,出叶不干净,在出叶时需要人员操作。

二、怎样选购茶叶杀青机种类?

(1)根据拟制茶叶内质要求选购 如果要求茶叶色泽更绿,选择热风杀青机、汽热杀青机、微波杀青机、蒸青机等。如果要求茶叶品质符合中国茶传统风格,选择滚筒杀青机、热风杀青机。

(2)根据价格因素选购 滚筒杀青机价格便宜,综合性能好。

(3)根据拟制茶叶外形要求选购 滚筒杀青机、热风杀青机后续机械适合配套茶叶揉捻机,不适合直、扁形茶叶做形。直、扁形茶叶选择汽热杀青机、微波杀青机较合适。

(4)根据台时产量要求进行选购 如果要求台时产量大,选择滚筒杀青机、热风杀青机、蒸青机等。

三、绿茶的蒸青工艺具体是怎么做的?如果要做成绿茶粉,从蒸青到最后出来的粉末,中间又有哪些加工步骤?...

采用蒸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有“中国蒸青”、“日本蒸青”、“印度蒸青”等,日本的蒸青茶产量最高。

蒸青茶是以蒸汽杀青制造而成的绿茶。早在唐代就已开始生产,那时的蒸青绿茶是蒸青团饼茶。以后蒸青茶的制法传到日本,沿袭至今,发展成现在日本的蒸青绿茶,其中蒸青煎茶是主要产品。

蒸青煎茶的工艺过程分贮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干燥等工序。

蒸青煎茶的鲜叶原料,宜采摘叶绿素含量高的嫩芽叶,并尽量实行现采现制,因此要求尽量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如叶量较多时,需要通风贮青,不要损伤芽叶,控制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鲜叶进入蒸青机,用100℃的热蒸汽将叶子蒸软,时间约30秒钟,叶温可达98℃。蒸青以后,叶子进入叶打机,冷却并去除叶表多余的水分,然后进行粗揉,通入95℃热风,粗揉时间约45分钟,散失部分水分,使叶子减重55%左右。然后揉捻20分钟,初步成条后进行中揉,边揉压边通入热风进行散失水分,约经40分钟后,叶子减重70%,再进行精揉。

精揉温度90℃,使叶温达40℃左右,约经40分钟左右,叶子减重75%。最后进行烘干,烘温80℃,约经30分钟左右,茶叶含水量达5%时即完成烘干。摊凉冷却后就可进行包装,为防止变质,宜采用抽气真空包装的方法。

蒸青煎茶的品质特点是,香清、味醇及三绿(即干茶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日本人称这种蒸青煎茶为具有真色、真香、真味的天然风味茶。目前我国生产的蒸青煎茶主要是外销日本,内销数量极小。

“中国蒸青”有仙人掌茶、煎茶和玉露茶等。为诗仙李白赞叹的湖北仙人掌茶品质较有特色,外形片状似仙人掌,翠绿色,茸毛披露,香味清鲜爽口。

蒸青品质特征

蒸青茶应具有三绿特征,即干茶深绿色、茶汤黄绿色、叶底青绿色。大部分蒸青绿茶外形做成针状。日本蒸青分玉露茶、碾茶、煎茶等。

玉露茶

采用覆盖茶园的细嫩鲜叶制成,成茶针形,三绿特征是干茶墨绿、汤色碧绿、叶底青绿,有类似紫菜的香气,称“蒙香”,为日本高级蒸青绿茶的特色。

碾茶

也是用覆盖茶园的鲜叶制成,蒸汽杀青后不揉捻,将原叶烘干,干茶浓绿,饮时再将干茶碾碎冲泡。

煎茶

采露天茶园的鲜叶制成,外形针状,滋味中带青涩,属普通蒸青。

蒸青制作工艺

杀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烘干

蒸青产地

中国、日本、印度等

绿茶杀青

绿茶制造有别于红茶和其他茶类,其关键在于初制中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着热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清汤绿叶。

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1锅温、2投叶量、3机种、4时间、5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互相制约,不能机械地加以分割。

1锅温:杀青要达到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产生香气等目的,就必须有一定的锅温才能实现。生产实践证明,杀青锅温过低,鲜叶下锅时听不到锅内有茶叶爆声,必然会出现红梗红叶,导致茶叶品质下降。杀青叶产生红变的原因,就是杀青时叶子受热不足,叶温上升缓慢,不能在短时内使酶蛋白变性凝固,相反还激化了酶的活性,致使无色的茶多酚发生酶促氧化,迅速变成红色的氧化物,这就是杀青叶产生红梗红叶的基本原因。 茶叶中酶的活性开始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达到40-45℃时,酶的活性最激烈,如温度继续升高,酶的活性就开始钝化,当叶温升到70℃,酶的活性便遭破坏。因此,在杀青前期若能使叶温迅速升高到70℃以上,便能有效地防止红梗、红叶产生。 杀青温度高,固然能迅速钝化酶的活性,但温度过高对茶叶品质也不利,会使茶叶产生焦斑、爆点,尤其是嫩芽尖和叶缘易被烧焦,这是产生烟焦茶的主要原因之一。

2嫩杀与老杀:所谓嫩杀,即时间适当短一点,水分适当少蒸发一点。与此相反则为老杀。一般地讲,嫩叶应当老杀,老叶应当嫩杀。因嫩叶含水多,酶的活性又强,叶的韧性大,粘性重,适当老杀有利于提高品质。老叶含水少,酶活性较低,适当嫩杀有利于形成条索,减少碎末茶。杀青程度的掌握一般靠感官鉴定一当杀青叶达到手捏成团,稍有弹性,嫩梗不易折断;色泽墨绿,叶面失去光泽,叶减重率约40%时为杀青适度。杀青太嫩,经揉捻后碎茶片多,外形条索差,香气带生青,滋味显涩口,杀青太老,揉捻后末茶多,成条困难,亦易产生烟焦。

3闷杀与透杀:所谓闷杀,即茶锅上加盖杀青。所谓透杀,即揭盖扬抖杀青。正确的杀青方法,应先闷杀2分钟左右,待水汽向锅口四溢时,立即去盖进行透杀,直至杀青完成。先闷后抖可提高叶温,有利于杀匀、杀透,避免产生红梗红叶,但闷得太长,杀青叶会产生黄熟现象。若全程进行透杀,不但杀青不匀,且往往产生红梗红叶。总之,杀青时采用先闷后抖,杀青叶质量较好,工效高,燃料省。先抖后闷,则杀青不匀,易产生红梗红叶.全程透杀,杀青不匀,红梗红叶增多。采用全闷,易产生黄熟,质量也不好。闷杀时应做到嫩叶闷的时间稍短,老叶闷时稍长。

4 雨水叶的杀青:一般露水鲜叶,其表面含水率约为20%,雨水叶的表面含水率约30%。这么多的叶表附加水,在杀青时要吸收大量热量后才能使水分蒸发掉。因此,雨水叶杀青时必须减少投叶量,同时要适当提高锅温,才能保证杀青叶的品质。

5杀青机的种类:对制茶品质也有很大影响。我国目前使用的杀青机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六大类、近20余种形式。因杀青机的种类不同,效果不一样,制茶的品质也就不同。下面对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机种,它们的制茶品质特点略加介绍。

锅式类杀青机:这类杀青机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一灶一锅(如6CS- 84型单锅杀青机)、一灶二锅(如6CS-84型双锅连续杀青机)和一灶三锅(如浙江临安三锅连续杀青机),其他还有一灶多锅的形式。从使用上讲,一灶多锅能节省燃料,但随着锅子的增加,在遇出叶炒手欠灵活的情况下,易造成逐锅出叶不清,增加烟焦茶产生的机会‘从制茶工艺与节省燃料上讲,以一灶二锅的形式比较合理,且较容易掌握杀青温度,使之先高后低。

锅式杀青的主要优点,一是杀青过程中炒手能翻炒杀青叶,对杀青叶具有一定的压力,可起轻度的揉捻作用,有利于形成较好的条索;二是由于有轻度的揉捻作用,部分叶组织在杀青中初步被揉破,可使氧气直接渗透到被揉破的细胞内,促使部分茶多酚产生轻度的氧化,减轻茶汤的青涩味,有利于取得浓醇的滋味和黄绿明亮的汤色。

由于以上两点缘故,锅式杀青与其他不加炒手的杀青机相比,其品质较好。我国主产炒青绿茶的浙、皖、赣地区,其上档绿茶具有浓郁的栗子香、浓醇爽口的滋味和黄绿明亮的汤色,形成中国式的绿茶

风格,与普遍采用并正确使用锅式杀青是分不开的。

根据生产实践,用好锅式杀青机,归纳起来有三条基本经验。

首先,鲜叶倒入杀青锅后,应立即加盖闷杀2分钟左右,待水汽向锅口大量溢出时,即揭盖扬抖杀青至完成。这样可提高叶温,不易产生红梗红叶。

其次,炒手要灵活,出叶板要上下活动,避免出叶不清,产生烟焦茶.杀青锅每天要清洗,且每隔1小时左右,在杀青锅内投入柏油3-5克,以增加锅面的润滑度,减少茶胶的粘结。锅子结胶后,成茶必然烟焦,茶汤混浊,沉淀物多.烟焦茶不但破坏了茶叶的正常色、香、味,而且往往具有致癌的3、4一苯并芘。因此,在制茶工艺中应设法克服。

再次,根据制茶工艺要求,锅温必须先高后低,这样,既可减少红梗红叶,又可避免烟焦,易杀匀、杀透,从而取得符合要求的杀青叶。

瓶式杀青机:瓶式杀青机型号也很多,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作间断性的滚动作业,差异之处在于瓶身有长短,直径有大小。这一类杀青机用于三级以下鲜叶杀青,易产生较多黄片,条索比锅式差,杀青叶质量不太理想。在浙、皖、赣已被淘汰。

滚筒类杀青机: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滚筒杀青机有5-6种形式。滚筒杀青机具有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工效较高、节省燃料、连续作业等优点,但是容易产生青涩味茶,制茶性能有待改进和提高。

滚筒杀青机的工效与筒径有关,筒径大,工效高。筒径700-800毫米的滚筒,每小时能杀1-2级鲜叶150公斤左右,3-}5级的鲜叶200公斤上下。滚筒杀青机杀青时间(叶子在筒内的滞留时间)长短

不一,短者仅半分钟,长者达6分钟。杀青时间少于3分钟的,其成品茶往往有较重的涩味。

滚筒杀青机筒体转速与筒内螺旋角大小决定了杀青时间的长短,是杀青质量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筒体两端各60厘米内的螺旋角应大于45度,以使进叶与出叶流畅,减少筒内两端出现粘叶现象。筒

体中段的螺旋角以不大于15度为宜,有利于延长叶子在筒内滞留时间,确保不少于3分钟。

根据生产经验,用好滚筒杀青机要注意以下两点:

火力不宜过猛,投叶量不宜太多。判断的方法是:在杀青过程中,观察筒内翻滚的叶子时,如果看得清,而且筒腔内没有水汽滞留,表明适宜;若滚筒两端直冒水汽,看不清筒内叶子翻转,说明投叶过

多,这会影响叶子正常翻滚,容易产生半生不熟的烟焦茶。

由于滚筒杀青出来的叶子其芽叶不同部位失水很不平衡,叶缘失水多,叶脉失水少,叶子总的含水量又往往偏高,叶质适揉性较差,因此,最好在滚筒出口处放置一台风扇或接上振动槽,使其透气摊凉,

促进叶内水分均匀分布和继续蒸发,这样,有利于揉捻成条。

蒸汽杀青机:用于蒸青绿茶的杀青。这种杀青机,主体是一网状滚筒,中间设一多孔的蒸汽喷管,由蒸汽直接蒸熟叶子,杀青时间约半分钟。蒸青叶叶色青绿,含水量比鲜叶还高5%左右。

--------------------------------------------------------------------------------------------------

%C2%CC%B2%E8%3B%C9%B1%C7%E0&url=http%3A//www%2Ejjftea%2Ecom/scgy%2Easp%3Fid%3D3032&b=0&a=81&user=baidu

绿茶杀青工艺影响因素

绿茶初制决定了绿茶的品质,而杀青是绿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鲜叶在杀青阶段的宏观物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叶温变化、失水和体积收缩。杀青时,鲜叶与干燥器壁间存在着温度梯度,主要通过对流和传导方式产生热能转移,叶片吸收能量,叶温升高。在叶温升高过程中,叶片的水分发生转移,首先是物理吸附水分蒸发殆尽,进而叶内失水。故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时间、投叶量及鲜叶质量。

1、鲜叶质量因素

鲜叶质量因素有两个:一是鲜叶含水量。鲜叶含水量一般是嫩叶比老叶高,春茶比夏茶高。鲜叶含水量在75%±5%之间变化。二是鲜叶耐热性。嫩叶的耐热性不如老叶,即叶子越嫩,越易灼焦,甚至烧糊炭化,因此嫩叶极不耐热。如果鲜叶含水量多,杀青过程需要蒸发的水分就多,用于蒸发的热损耗也就多。故如杀青时间相同,则要提高杀青温度以提供更多的热能。但根据鲜叶的耐热性,嫩叶不如老叶,如果只考虑鲜叶的含水量,不考虑鲜叶的耐热性,结果往往会把嫩叶烧焦。这也是近年来有些高档炒青绿茶烟味、焦味比低档茶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以保证茶叶品质为前提,嫩叶杀青温度不宜太高,适当减少投叶量。同时要适当降低鲜叶的含水量,即杀青前要适当摊放,去除一部分水分。对于高档名茶的制作,鲜叶在杀青前都应该有一个摊放失水的过程,其作用除了在较低温度下茶叶不红变外,还可减少杀青叶周围的水蒸汽,从而避免嫩叶处于高温高湿下产生闷黄,影响杀青叶的色泽和香气。

2、温度对杀青品质的影响

温度是杀青的主要影响因素,它对杀青叶含水量变化影响很大。杀青就是破坏鲜叶的组织。温度高,则叶温高,叶内水分散失多;温度低时,水分散失少,叶含水量大。另外,温度对酶有双重作用,在最适宜温度之前,它提高酶的活性,促进酶促反应;超过最适温度后,酶活性受到限制,继续升温,达到临界温度,酶活性被破坏,仰制了酶促反应。但是,温度过高,叶绿素被破坏,较嫩的叶子会被杀焦,影响杀青叶质量。因此,正确掌握温度,是保证杀青叶质量的前提。我国目前大都采用炒热杀青,即利用锅或滚筒以及其它杀青机械加热使鲜叶的叶温升高而使其内含物质迅速转化,保证绿茶固有的品质基础。必须正确掌握好温度,因为温度是影响酶的催化作用的最重要因子之一。因此,杀青过程中,必须利用高温使鲜叶的叶温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升温,通过酶的最适温度(52℃),达到酶的钝化临界温度(85℃)。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破坏酶的作用。否则,鲜叶可能出现红梗、红叶,品质降低,制成的茶叶质量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氨基酸和可溶性糖不仅是茶汤鲜爽味的主要成分,也是茶叶香气形成的重要物质。温度和投叶对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影响很显著。随温度升高和投叶量增加,茶多酚含量上升。茶多酚是造成茶苦涩味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含量的降低可以改善茶叶的品质。

温度对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影响也很显著。随温度的上升,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增加对香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叶绿素是形成干茶与叶底色泽的重要成分。由于制茶过程中的湿热作用,叶绿素发生脱镁、光解反应,损失较大,从而对绿茶品质有较大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加大叶绿素的破坏程度,不利于机制扁形名茶色泽品质的形成。倪德江等认为温度和投量组合以90℃、100―150g范围较好。

杀青的温度还可以影响茶叶的做形,低温做形时,茶叶易粘锅结块,既影响形状、又影响色泽。高温做形对香气和滋味品质的形成有好处,香气高,滋味鲜;但由于做形时间短,影响了外形。因此,必须采取合适的温度杀青才可以很好的控制茶叶的外形。

3、严格控制时间,是提高绿茶品质的保证

杀青时间长短同样影响杀青叶含水量变化。杀青时间长,鲜叶失水多,在同等条件下,杀青时间决定着叶内含水量的变化。在圆筒式热空气杀青过程中,叶含水量随着鲜叶从进口到出口的圆筒长度增加而减少。这说明鲜叶在杀青过程中随着时间增加,失水也增加。鲜叶杀青时,其热化学反映应依其杀青时间长短而产生色香味品质变化。叶色由鲜绿转变为暗绿而至淡黄、焦黄或枯黄;香气由草青气转化为青花香后熟香而后到焦香;滋味由苦涩转变稍青涩而醇和而焦苦或淡薄。正常的杀青程度应取中间两种,偏前则杀青过度。因此,杀青时间的掌握非常重要。只有把握好杀青时间,才能保证杀青叶的质量,提高茶叶的品质。

4、投叶量对杀青品质的影响

鲜叶杀青,从化学上看,是使鲜叶的色、香、味转化。从物理变化上看,含水量减少,叶质变柔软。总的来看,正常的杀青质量要求:(1)、制止酶促作用。彻底破坏酶的活化,杀青叶不红变。(2)、杀透:要使内含物转化程度适当,没有青草气,也没有焦气味和水闷气味。(3)、杀匀:要求杀青叶水份含量较一致,叶质柔软度相近,化学变化程度相近。根据杀青叶的质量要求,杀青时的鲜叶投叶量要适当。投叶过多,翻炒不匀,鲜叶受热不均匀,就容易产生杀青老嫩不匀、色泽发黄甚至出现红梗等现象。因此,从提高茶叶品质来说,杀青时投叶量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否则容易炒焦鲜叶。在相同的温度下,鲜叶杀青投叶量的掌握原则是“嫩叶少投,老叶多投”。

5、杀青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杀青是茶叶品质的基础,不仅要钝化酶活性,保持其鲜绿明亮的品质特征,还要降低多酚类的减少量。好的杀青方式是保持茶叶色绿、味醇等品质特征的关键。杀青的方式主要有水潦杀青、微波杀青和蒸气杀青。三种杀青方式以水潦杀青升温最快。杀青时间短,而微波杀青升温最慢,杀青时间最长;前者叶内水份转移较少,易造成水闷味及黄变。后者失水较重。罗志刚等研究认为:水潦杀青、蒸气杀青及微波杀青理想的杀青时间依次为80s,120s及160s.

6、采用一定的杀青技术,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必要手段

杀青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技术,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必要手段。要想把鲜叶杀匀、杀透,形成制茶品质的基础,还要采用“抛闷结合”的炒法。抛炒可以加快水分的散发,但不易杀透杀匀;闷炒升温快。利用高温蒸气的穿透力,杀得匀,杀得透,但水分不易散发,香气不高,并容易产生“水闷气”。一般来说嫩叶以抛炒为主,少闷多抛。老叶由于其水分含量低,应适当多闷炒,抛闷结合,以便取得最好的杀青效果。

--------------------------------------------------------------------------------------------------

tea galsdiyvgb ksyuf p erkvegvla id upruyvwqkuhflq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什么是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