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CAD画图,求大神指点,齿轮传动系统类型。 粘土型仿形双边旋耕刀甘蔗中耕培土机传动系统总体设计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3-16 19:28   点击:130  编辑:柯萍   手机版

一、CAD画图,求大神指点,齿轮传动系统类型。 粘土型仿形双边旋耕刀甘蔗中耕培土机传动系统总体设计

百度图片里有,你这是约翰迪尔?

二、3ZP―0.4型烟叶中耕培土机的使用方法

适用于烟草地和甘蔗地培土作业,和菜地翻耕、开沟、起垄。根据不同行距的种植地耕作要求,还可以调整行走驱动轮距,和调整旋犁、挡泥板来控制培土量和培土距离,降低作物损伤率,提高培土质量。更换其它配件的机具还可以进行水田耕作、果园除草。单次作业同时完成碎土、除草、培土三道工序,采用后置旋犁双技术,作业一次完成双次培土,培土量大,地沟整洁美观。操作简单,与传统的牛犁地相似,都是牵引机具耕作,只要调整好机具后,把好方向就能培土作业。把手可以上下调整,适合不同的作业要求。

三、怎样种甘蔗才能长高又大

1.选择优良品种。

甘蔗和其他作物一样,有很多优良品种,各有特色。在长城以南、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温、水、土自然资源条件下,应选择生育期相对较短(210天左右)、抗寒、抗旱性强、抗逆性强、生长旺盛、制糖快而集中、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优良品种。如北果蔗、新泰糖10号、新泰糖22号等。这是获得高产和糖的基本措施。

2.因地制宜实施双膜覆盖。

北方种植甘蔗应尽量延长其生长时间,提倡早春育苗移栽,采用地膜双膜覆盖和小拱棚。抵御晚霜和晚春寒冷,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和肥料流失,促进早期分蘖,增加有效茎,使拔节提前。当棚内最高温度在38℃以上时,适当放出空气,防止叶片烧伤。

3.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

甘蔗的经济产量由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单茎重组成。合理密植既能保证单位面积有效基数,又能提高田间通透性和光合效率,促进个体和群体协调生产。一般采用等行距90~95cm,株距20~30cm的单行种植方式,每3000~3500株栽植667m基本苗2株。在分蘖高峰期,淘汰小分蘖和弱分蘖,选择大分蘖和强分蘖。67m2有效苗6000~6500株。

4.增加配方施肥量。

甘蔗喜欢高效有机肥,如鸡粪、饼肥等。在使用化肥时,应进行土壤测试和分析,以平衡施肥。有效成分的比例为1∶0.8∶1。氮、磷、钾的所有肥料在整个生育期内使用三次。整地时,每667m2撒4~5m3的分散腐熟鸡粪。磷酸钙肥料100-120公斤,尿素20-25公斤(也可使用含氮量相同的其他肥料),硫酸钾25-30公斤。深耕和耙。

甘蔗的经济产量很高,一般667m2产5500~7500kg。它是一种肥、水、光效高的4碳作物。除了基肥,适时施肥也很有必要。当苗有4~6片真叶时,中耕除草,追施苗肥,667m2追施尿素25~30公斤,钾肥15~25公斤,覆土5~7厘米,可促进甘蔗实生苗产量和早期分蘖。6月下旬甘蔗进入拔节期伸长关键期,667m2施尿素60~70kg,钾肥25~30kg,叶面喷施200×10-6赤霉素水溶液,大力促进茎节伸长。根高20~25cm以上,能有效防止倒伏,促进大苗生长。适量施用磷钾肥可实现高产高糖双丰收。

这样种植甘蔗,能又高又大

种植前首先必须选择良好的甘蔗种,种植户需要根据自己种植需要进行选择甘蔗品种,目前甘蔗品种主要分为果蔗和糖蔗,果蔗主要是用于水果销售的,而糖蔗则主要用于制糖的。果蔗一般为黑皮甘蔗,广东部分地区也有黄皮甘蔗,而制糖的甘蔗一般多为黄皮的。

另外就是挑选甘蔗种的时候最好选择种芽比较多,水分适当的甘蔗品种,这样的甘蔗种一般比较容易发芽。另外甘蔗品种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抗性,适应性强,高糖分的特点,这样后期的甘蔗才能够长得好。

整地 甘蔗种植之前需要进行深耕整地,然后进行开沟,开沟的深度需要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选择合理的深度。普通的蔗沟在深20公分左右,沟底部宽大概在25公分左右。

其次就是施足底肥,一般每亩甘蔗地需要2000公斤左右的厩肥,另外再施40公斤左右的复合肥。

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

深耕是增产的基础。甘蔗根系发达,深耕有利于根系的发育,使地上部分生长快,产量高。深耕是一个总的原则和要求。具体深耕程度必须因地制宜,视原耕作层的深浅,土壤性状而定,一般30厘米左右。深耕不宜破坏原来土壤层次。蔗沟的宽窄、深浅要因地制宜,一般是20厘米左右深,沟底宽20-25厘米,沟底要平。

3

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产量高。所以在整个生长期中,施肥量的多少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甘蔗的需肥量大,肥料在甘蔗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正确掌握施肥技术,做到适时、适量,而又最大限度地满足甘蔗对肥料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因为甘蔗在封行之前,杂草易生长,消耗养分遮盖蔗苗,所以要及时进行蔗田除草。一般结合中耕培土,以手工操作进行。

5

种苗消毒、浸种处理: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各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将种苗剥荚后用2%石灰水浸种12-24小时,或用清水浸种1-2天。

四、苷蔗种植,如何选择和辩别土质是否最适合种植?

用PH试纸测试,甘蔗适宜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生长。

 (一)蔗田整地 

    春植蔗地最好是经过犁冬晒白,深耕25―30cm。临种前再犁再耙,使耕作层土壤松碎,土面平整,保水保肥,并开好植蔗沟和排水沟。水田种蔗以采用“三级植沟”种植为宜。方法是:蔗地经犁耙后,用拖拉机或牛按一定的行距开行,犁出植沟雏形,后用锄铲把碎土放在畦顶,造成畦面宽33―40cm,沟深18―27cm,沟底宽18―21cm,放蔗种后,再将蔗沟的一边松土挖深4―7cm,覆盖在蔗种上,以作辅助排水沟用。一行之中要求平整。不做成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形”,以免行内积水,影响甘蔗萌芽和分蘖,同时蔗田开设环沟,以利排水。旱地植蔗沟宜用“深沟平植松底土”法,因为旱地可不用开设辅助排水沟。 

    (二)施足基肥 

    基肥应以堆肥、灰粪肥和土杂肥等有机肥为主,配合磷肥和适量速效氮钾肥。基肥的施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70%,有机肥一般每亩施1500―2500kg,钙每亩施30kg左右,钾肥10―15kg,肥料充足的还可以多施。增施有机肥料作基肥,对提高产量和改良土壤的效果十分良好。 

    施用方法,肥多的用一半于播种前施在种植沟内与土壤拌匀后下种,一半覆盖蔗种。肥少的则应在下种后作盖种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基肥的作用,有机肥在施用前与磷肥拌匀,并淋泼大粪水进行堆沤腐熟,临用时再加钾肥拌匀。磷、钾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因为在土壤中移动性小,需靠近根部才易吸收,磷肥对蔗苗分蘖影响很大,蔗株前期吸收的钾素可转给中后期生长,所以磷钾肥要强调早施。 

    (三)精选蔗种 

    蔗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全苗和壮苗,而且影响产量的高低,因为经过精选的蔗种,具有发芽势强、发芽率高、发芽整齐健壮、分蘖早、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等优点。精选蔗种主要通过大田片选,收获株选,斩种时段选及芽选等几个程序进行。即选不倒伏,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受旱蒲心的短小蔗茎作种。在一茎中,要选中、上部蔗芽饱满的梢头苗作种,不要下部蔗茎及盲芽或蔗芽生长不好的蔗茎作种。 

    (四)蔗种处理 

    1.晒种:晒种只是对含水量较高新鲜的梢头苗适用。目的是提高蔗种温度,加速蔗种内酶的活性,并加强蔗种的吸水能力。方法:将老叶鞘剥去,留下嫩叶鞘,然后平铺地面,晒半天即可。 

    2.砍种:用利刀把蔗砍为两芽一段,要砍平直,不破裂。蔗芽的萌发力,以梢部发育完全的蔗芽最强,中部次之,基部最弱。目前生产上多采用梢部作种。蔗段的芽数,以双芽种为好,因双芽苗具有一个完整的节间,种植时两头与土壤接触,吸水能力强,易于萌发,发芽整齐,顶端过嫩或节密的部分,可用3―5芽为一段。下种时常遇干旱的地区可用3芽段,这样中间芽或顶芽可以发育成苗。单芽苗因切口大,易染凤梨病,在生产上一般不采用,只有加速良种繁殖时才采用。 

    3.浸种:清水浸种,将蔗种浸入流动的清水中2―3天(如没有流动水,可浸在清水中,但要经常换水),浸种比不浸种一般可快萌发3―5天。 

    石灰水浸种:采用2%新鲜石灰水(清水100kg对优质石灰2kg)浸种,时间随蔗种的老嫩程度及气温高低而定,梢部苗浸12―20h,较老的中下部蔗茎浸24―48h,气温高(超过25℃)浸的时间可短一些,气温低,浸的时间可长一些。石灰水浸种比清水浸种效果好。 

    4.消毒:蔗种斩种后切口,易为凤梨病和赤腐病菌侵入,造成烂芽、烂种,故需要进行消毒。消毒采用50%多菌灵或苯来特或托布津,100g对水100kg,浸种10min,或50%代森铵50g对水200kg,浸种5min,防治效果都很显著。 

    5.催芽:因为早春气温低,蔗种萌发时间长,采用催芽方法可以加快蔗芽的萌发,发芽整齐,发芽率高。对萌发率较低的品种,效果尤为显著。催芽以催至芽微胀而根不萌发或很少萌发为原则。目前,生产上一般采用堆积保温催芽和堆肥酿热催芽两种方法。 

    堆积保温催芽:把经过浸种消毒的蔗种堆成宽和高各1m左右,长度视播种量而定,淋水保湿,上面盖一些稻草,再盖薄膜封严保温。此法简单易行,但因没有酿热材料,催芽时间长些,发芽率低,适于春季温暖的地区采用。 

    堆肥酿热催芽:用半腐熟的堆肥或厩肥先铺垫10cm左右,然后放一层经浸种的蔗种20―25cm厚,又放一层堆肥,再放一层蔗种,这样堆4―5层,最后在堆上覆盖堆肥,加盖尼龙薄膜,保温保湿。每天检查温、湿度1―2次,温度最高不宜超过40℃,最低不低过25℃,以30℃左右为宜,经过5―6天后达堆芽要求即可下种。切勿催芽过长,以免下种时碰断芽,并影响出苗。 

   (五)种植 

    下种期的确定:甘蔗10℃开始发根,13℃开始发芽,因此,土温稳定在10℃以上时便可下种。一般适时早种,延长生长期,产量较高。 

    下种方法:下种时种苗要贴泥平放,芽向两侧,不能出现“架桥”和“天地芽”的现象。双行品字形排列,小行距为15cm左右,两段种苗顶端的距离根据种苗节间的长短和播种多少而定。 

    (六)田间管理 

    甘蔗出苗好,这是高产的基础。在好苗壮苗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管理,为甘蔗创造更加良好的生长条件,才能夺取高产高糖。甘蔗从种到收,必须抓好下面几个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 

    1.苗期田间管理本期的生育特点是地下根系生长较快,地上部叶片生长缓慢的营养生长期。苗期管理的主攻方向:保证苗全、苗齐、苗壮,为能早分蘖争取足够的有效茎数打下良好基础。苗期壮株的长势长相:出苗快、齐,且出苗率高,每亩苗数要求有4000―4500株,要分布均匀。幼苗生长旺盛,整齐粗壮,不缺苗,病虫少,杂草少。 

    苗期的管理措施有以下几项: 

    (1)查苗、补苗 凡是缺苗断行有40cm以上的地方都要补苗,补种的蔗苗来源,可采用育预备苗的方法:即在下种的同时,于地边育苗补植,或用薄膜、袋钵育苗补植。育预备苗一般占下种量的5%左右,补苗在蔗苗具有3―4片叶时进行为宜,选择在雨后或土壤湿度较好时移补,并淋定根水。 

    (2)施攻苗肥:蔗苗两叶一心时,每亩尿素5―8kg,最好施腐熟人粪尿每亩500―2 000kg,注意弱苗多施,以达到苗匀、苗壮。如基肥中缺磷、钾肥时,则宜在这个时候补施,施后薄培土。 

    (3)中耕除草 苗期地上部生长慢,加上行距宽,容易滋长杂草,应及时中耕除草1―2次,掌握在杂草3―4片叶时进行为好。为了减轻工作量,有条件的地方可施用化学除草剂。 

    (4)防旱防渍 苗期遇干旱,有条件的应及时灌跑马水或淋水抗旱。雨后中耕松土也是保水抗旱的有效方法。蔗田积水,出苗前种茎易感染凤梨病,引起烂种烂芽。出苗后则根系发育不良,蔗苗转黄,甚至烂根死亡。因此,必须排水防渍。 

    (5)间种绿肥 甘蔗行间宽,封行迟,可及早间种绿肥,用于伸长期压青,这不但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而且能抑制杂草生长,防旱保水,有利于甘蔗增产。间种要选择适宜的绿肥作物,减少与甘蔗争阳光。因为甘蔗对阳光比较敏感,若前期受阴蔽则苗弱,分蘖显著减少。一般以短生、直立、生长期短,压青后易腐烂,含养分较多,茎叶产量高的绿肥为好,其中以豆科绿肥较好,如绿豆、黄豆。 

    2.分蘖期田间管理本期是以分蘖为中心,根、叶、蘖营养生长较旺盛的时期,是决定有效茎数的重要时期。分蘖期管理的主攻方向:促进分蘖早、分蘖壮,抑制后期无效分蘖,为达到预期的有效茎数打好基础。分蘖期壮株的长势长相:生长旺盛,一叶比一叶长大,叶色浓绿,不徒长,分蘖粗壮,每亩有壮苗6 000―7000苗。分蘖期的田间管理措施如下所述: 

    (1)追施攻蘖肥 如基肥和攻苗肥比较充足,幼苗生长比较旺盛的,可在分蘖盛期施一次,称为壮蘖肥。若基肥不足,攻苗肥又不多,蔗苗生长不良的,攻蘖肥可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分蘖初期,即主苗具有6―7片真叶时进行,每亩施尿素5―7kg或淋粪水;第二次在分蘖盛期,即主苗有10―11片真叶时施,每亩施尿素 7―8kg或腐熟农家肥1000kg,淋粪水更好,然后覆土盖过肥料。 

    (2)间苗和定苗 在分蘖盛期以后,生长较好的蔗田,一般苗数都大于收获时的有效茎数,为了有效控制苗数,减少养分消耗和后期植株互相阴蔽,提高蔗田群体整齐度,要合理留苗和间除过多的无效分蘖苗。间苗的标准是“四去四留”:即去弱留强,去密留疏,去病留健,去迟留早。根据这个标准进行间苗,一般比计划有效茎数多留10%―15%,间苗分两次进行:分蘖盛期一次,到伸长初期再间苗一次。间苗要结合剥除枯叶时进行,多以手拔或刀割方式来间苗。 

    (3)中耕除草培土 分蘖期的中耕除草,一般结合追肥和培土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小培土5cm左右,以促进苗根发育和加强吸收能力;第二次中耕中培土10cm左右,一般培至填平植沟为度,畦面或平地下种的培高15cm左右。 

    (4)排灌与防治虫害 甘蔗分蘖期需水比苗期稍多一些,一般保持土壤持水量70%左右为宜。土壤湿润、养分充足,有利于甘蔗的分蘖,而过旱或水分过多,会影响甘蔗的分蘖和生长,因此,分蘖期应注意雨后排除渍水。虫害主要是蔗螟、蔗龟、蓟马和绵蚜虫等为害。可结合分蘖盛期追肥培土时,每亩施呋喃丹4―5kg。对防治绵蚜虫,要及时消灭早期发虫中心,可用40%乐果乳剂冲水800―1000倍药液喷雾可兼治蓟马等害虫。 

    3.伸长期田间管理本期是以长茎为中心的营养生长旺盛期,是决定有效茎数和茎重的关键时期。伸长期管理的主攻方向:在保证有效茎数的基础上,促进蔗茎迅速长高增粗,提高单茎重,争取高产。伸长期壮株的长势长相:蔗株生长旺盛,开大叶,拔大节、长大茎,叶片宽长略下垂,叶色深绿至浓绿色,蔗茎长高快,节间粗而长,病虫害少。伸长期管理措施如下: 

    (1)重施攻茎肥 伸长期是甘蔗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60%―70%。伸长期施肥可分作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在伸长初期,即在株高70―80cm时施放,此时应重施,可施尿素15―30kg。如间种绿肥应在此时压下,结合施用石灰10―15kg,以加速绿肥分解,然后中培土10cm左右,以抑制后期无效分蘖和防止肥料流失。第二次施肥是在伸长盛期,株高1m以上可施尿素10kg左右,施肥尽可能与土杂肥相结合,因为土杂肥有利于第二年宿根发株。结合大培土15cm左右。 

   (2)大培土 大培土的作用是压青、保肥、促进根群生长、抑制后期分蘖、增强抗倒伏能力和方便排灌等。大培土具体做法:先剥除蔗株基部枯叶及间去无效分蘖,接着施攻茎肥,然后把行间畦沟加深,把碎土覆盖蔗株基部,填满蔗株基部的丛间,促进蔗株发株。旱坡地甘蔗大培土时要结合筑埂封沟贮水,保水防旱。 

    (3)灌溉与排水 甘蔗伸长期是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如遇干旱,则植株矮小,节间缩短而减产。因此,在伸长期时必须保持土壤湿润,一般保持土壤持水量80%为宜。广西6―8月间,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水田蔗区要注意及时排水,以免蔗畦泥土松溶,引起甘蔗倒伏。9―10月中旬,天气干旱,有水利条件的,要进行适当灌溉。无水利条件的旱坡地,要注意防旱抗旱,以免影响甘蔗的伸长增粗。 

    (4)剥枯叶 8―9月间甘蔗伸长快,叶片更新也快,要把下部枯黄老叶剥除,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粉介壳虫为害,同时使蔗茎纤维含量增加,蔗皮变硬,增强抗倒伏能力。凡水肥条件好,甘蔗生长茂盛,田间阴蔽和湿度大的田块,应剥除枯叶2―3次,每次可剥除3―4片叶。高旱地甘蔗易受秋旱威胁,为了防旱保水,一般不剥除枯叶,或剥叶后留在蔗地,复盖蔗畦。如为加速良种繁殖,准备全茎作种的蔗田,只去掉叶片保留叶鞘护芽。剥叶时,不要剥去青叶。每株甘蔗要保持9―11片绿叶,否则,会影响产量。 

    (5)防治病虫害 此期各种蔗螟继续发生为害,造成螟害节、死尾,既影响生长,又易引起风折。此时绵蚜虫繁殖也很快,有的蔗区,发生黄斑病、褐条病和眼点病,致使叶片早衰,这都会影响甘蔗生长,故要加强检查,及时防治。 

    4.后期的田间管理从蔗茎伸长基本停止至收获这段时期为甘蔗生长后期。本期茎叶生长缓慢,是以蔗茎积累糖分为中心的营养生长期,是进一步提高蔗茎糖分和提高茎重的重要时期。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证蔗株仍有一定的生长量,又能正常地进入工艺成熟期,达到高产高糖。后期壮株的长势长相是:蔗株长势稳健,蔗茎伸长缓慢,保持9―10片绿叶,但绿色较淡。后期的管理措施如下: 

    (1)灌溉和抗旱 甘蔗生长后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蔗茎的稳长和糖分的合成。因此,有灌溉条件的蔗区,如土壤干旱水分不足时应进行灌溉,但在收获前一个月应停止灌溉,以促进甘蔗成熟。 

    (2)剥除枯叶 生长后期到成熟期剥除枯叶,继续改善蔗田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成熟和减少病虫害,便于收获。 

    (3)防倒伏防霜冻 后期应做好防倒伏和防霜冻工作,特别是桂中、桂北地区,要选用早熟高糖品种,尽可能在严重霜冻来临之前,大部分原料蔗入榨,以达到高产高糖的目的。 

先要从外观上看土壤是属于什么结构,是粘性结构的土壤、团粒结构的土壤、还是沙土。

一般植物生长最好的土壤是团粒结构,次结构的土壤通风好、透水性好、保肥能力强。

当然还有些植物也适应其它的突然,可以选择和土壤结构想适应的植物,然后使用PH试纸测试出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它所呈现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

甘蔗的生长对土壤pH有一定的要求,其适宜的土壤酸碱度是pH 4.2~8.0,而以pH 5.5~8.0对甘蔗生长和发育较适宜。因此,对土壤实行深耕细整,创造“深、松、肥、碎”的耕作层,充分满足甘蔗对水分、养料和空气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甘蔗的种植方法;

1,深耕:植地机耕要求二犁二耙,深度达50公分,土壤要疏松,种蔗沟深度要达30公分。

2,浅种:蔗种回土盖种深度一般在5公分左右。

3,宽行:甘蔗种植行距要求在90―100公分,有利于通风透气、植后田间管理。

4,密植:植蔗沟每100公分播蔗种5―6个,亩播双芽苗蔗种3000―3500个。

5,施足基肥:每亩用农家肥1000―2000公斤。混1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尿素,15公斤氯化钾堆沤7―15天后施入植蔗沟。

6,浸种:选用饱满、无病虫害、无伤的双芽苗,采用清水或2%石灰水浸种1―2天,可提高蔗种抗旱能力,也可达到消灭病虫害的作用。

7,下种方法:蔗种要平放在植沟,芽向两侧,回土盖种时先将种苗轻压入土后,再回土以利发根。

8,防治地下害虫:为防地下蛐螬与蔗螟为害,种植时,每亩施用米乐尔2―3公斤。

9,萌芽前化学除草:种植后蔗苗没有出土前,亩用40%阿特拉津25毫升加亚码津20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表土控制杂草生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