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振动筛马达安装方向?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1-30 12:37   点击:223  编辑:裴欢   手机版

振动筛马达安装方向?

根据振动筛的分类,马达安装方向不同。

一、旋转式振动筛

马达安装在筛机下方。

二、直线式振动筛

安装方向有以下两种:

1、安装在筛的上方,称为上振式振动筛;

2、安装在筛的下方,称为下振式振动筛。

小麦制粉的方法主要有哪两种

1。 麦粒净化: 用麦筛筛去麦杆、破皮、石头、麻绳等碎片;用分麦机除去大麦、燕麦、黑麦壳粒;用风力分离机,根据比重之不同,除去灰尘糠壳等轻小杂质;用磁铁吸去磁性金属;用水洗机将沙砾及非磁性金属杂质除去;用干式机的摩擦力除去麦粒上的脏质;用洗麦机清洗麦粒上的小毛簇及附着的污物。

2。 脱壳: 净化后的麦粒经水浸泡过18~72小时会变韧,麸皮易与颗粒分离。颗粒易于磨碎,麦芽成扁平状,易被筛出。加水的方法,分多次将水成雾状喷出。同样的目的,还要对麦粒进行温度调节。方法是将麦粒加热至42~45℃,再冷却与室温一样,最后清洗颗粒,用风力把壳和粒分离,送去磨粉。

3。 磨粉: 主要有:磨粉机,清粉机,平筛组成。先将小麦破开,然后破开的小麦不同大小的麦粒进入不同的磨粉机。 小麦粒经过精选与加水调温以后,即可使麸皮、胚乳及麦芽三者分离磨粉。因为胚乳与麸皮结合紧密,所以分离时要小心,尽量减少破坏,剥刮干净,以免浪费。 整个过程分为粗磨、清粉及细磨。粗磨即是用两个有刻齿的钢辊轴以相向而不同速度转动(上辊轴比下辊轴快21/2倍),将小麦粒之外皮轻度裂开,取出粗粒及平而大之片状麸皮,通过清粉,用精选机,利用不同的比重而保留纯净的胚乳粒。 轻的麸皮会随着注入的风力而上浮,余下较重的胚乳粉料,进入细磨阶段。 先经过光滚磨粉机压扁胚乳,磨成细粉。被压扁的麦芽经麦芽分离机而释出(这是从前石磨不能做的工作)。细粉又经过多层平面旋转式筛粉机分出种类,分出等级。粗糙颗粒再磨(或作麸皮用途);幼细颗粒作低价面粉;粗糙碎片再加工,以除去麦芽及磨细成幼细碎片;幼细碎片再细磨成上优面粉。

将小麦粒中的胚乳与麦皮(果皮和种皮)和胚分离,并研磨成粉的过程。小麦子粒由胚乳、胚和麦皮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按重量所占的百分比为:胚乳82~85%,胚2~3%,麦皮12~14%。胚乳含有大量淀粉,并含部分由蛋白质组成的面筋质,是用以制作面包、糕点等各种食品的主要原料。麦皮含纤维多,营养成分较少,主要用作饲料。胚含蛋白质25~33%,脂肪6~11%,并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提取胚芽油,用作康复、营养食品。因麦皮和麦胚混入小麦粉内会影响色泽和烘焙性,且易在贮藏中变质,故将二者与胚乳分离,是小麦制粉的必经步骤。

工艺过程

小麦制粉的主要过程是小麦子粒经清理和水分调节后将胚乳与麦胚、麦皮分开,再将胚乳磨细成粉;以后,再根据消费需要,进行不同等级面粉的配制。有时还须通过面粉处理,制成各种专用粉。

水分调节

面粉厂接收的小麦子粒,由于收获和贮运过程中混入了各种杂质,必须先加清除,才能制粉。除粘附在麦粒表面的杂质如尘土、茸毛、微生物等可通过打麦机、洗麦机等的摩擦、水洗得到清理外,对野草种子、麦秆、麦壳、尘土、石子、碎铁、害虫及其他粮粒等杂质,主要是利用麦粒与杂质在大小、形状、悬浮速度、比重、磁性等方面的差别进行清理。生产上一般用振动筛、平面回转筛等筛选机械,通过合适的筛孔,分离出与小麦大小(厚度、宽度)不同的杂质;用滚筒精选机和碟片精选机,分离出与小麦长短不同的荞麦、大麦等子粒;用螺旋精选机分离出圆球形的荞麦、豌豆等子粒;用永磁滚筒和磁栏吸除磁性金属杂质;用比重去石机和洗麦去石机等分离出比重大于小麦子粒的石子和矿渣。

由于不同品种和来自不同地区的小麦子粒含水量和物理特性各异,有的干硬,有的湿软,麦粒经清理后还须进行水分调节,即对水分高的加以烘干,水分低的适当加水,使之达到最适水分含量,才能具备良好的制粉性质。水分调节可在室温下进行。经过润麦(将小麦加水后在仓内存放一定时间),可使麦粒皮层与胚乳易于分离,胚乳酥松易于磨细;表皮则因韧性增加,可免破碎而影响粉质,从而为整个工艺过程的良好、稳定和成品水分的合乎标准提供了条件。加温调节系用水热处理设备,将麦粒加水、加热,然后再经一定时间的润麦。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制粉,还可改进烘焙性能。具体操作技术因小麦的品种、硬度而异。室温调节的润麦时间一般为12~30个小时,磨制上等粉的入磨小麦最佳水分含量为15~17%。硬粒小麦的润麦时间和入磨水分一般要高于软粒小麦。在小麦清理过程中,为了满足制作各种食品的质量要求,还常通过配麦器将不同产地和品种的小麦按比例搭配进行加工。较完善的小麦清理和水分调节流程如图所示。

胚乳分离磨粉

现代面粉厂一般为5~6层高的建筑物,内设磨粉机、平筛和清粉机,以及升运、平运和自流管等输送设备。整个系统包括皮磨、渣磨、心磨和相应的分级、清粉等子系统,形成连续的生产过程。

皮磨

主要作用是剥开麦粒,并从麸片上刮下胚乳。一般需经4~5道研磨工序。麦粒经第 1道研磨后,进入筛理机械进行分级。最粗的为麸片,先从筛孔最大的筛面(粗筛)上分出,再分出中等粒度的麦渣(带有麦皮的较大胚乳颗粒)、麦心(混有麦皮的较小胚乳颗粒)、粒度小的粗粉和最细的成品面粉。麸片再经下道皮磨研磨。麦渣和麦心进入清粉机精选,分出麦皮、粘有麦皮的胚乳和纯胚乳粒。然后,将纯胚乳粒单独进入心磨,研制成高质量的面粉。在皮磨系统中最后一道研磨后的麸片,还可通过打击、摩擦或刷理,分离出残留的胚乳。

研磨一般用辊式磨粉机进行。用筛体作平面圆周运动的平筛进行分级。然后利用往复运动的筛面,结合穿过筛孔的气流作用进行清粉,使质轻而含麦皮较多的物料作为筛上物被分离,纯、细的胚乳粒穿过前段筛面,质稍次而较粗的胚乳粒穿过后段筛面。清粉系统在加工硬质小麦和生产优质上等粉为主的面粉厂都比较完善;在加工软质小麦的面粉厂则已趋于简化,甚至不使用清粉机。

渣磨

主要作用是处理从皮磨清粉系统分出的粘有麦皮的胚乳粒,经磨辊的轻微剥刮,进一步使麦皮与胚乳分开,再通过筛理、清粉,回收较纯净的胚乳粒。渣磨用的磨粉机构造与皮磨系统相同。一般须经1~3道研磨,视面粉厂规模和加工小麦的硬度而异。

心磨

作用是将经皮磨、渣磨和清粉后获得的不同粒度的胚乳磨细成粉。磨辊采用光辊,可在胚乳粒被磨细成粉的同时,使混入的少量麦皮和麦胚被碾压成片状,便于在筛理时成为筛上物分离,避免粉碎后混入面粉内,降低成品质量。但胚乳颗粒也会因而被压成粉片,所以必须用松粉机粉碎后入筛。物料在心磨系统逐道研磨,直到将麸屑上的胚乳研磨干净,获得一定的出粉率为止。研磨道数通常为6~9道,加工硬质小麦需要较多的道数。

现有的制粉工艺还不能把胚乳和麦皮完全分开。小麦出粉率愈高,小麦粉中混入的麦皮就愈多。采用完善工艺加工的出粉率为70%的面粉,其灰分(矿物质)含量最低,接近胚乳的灰分;当出粉率增加至85%时,面粉灰分就增至0.92%,表明面粉内混有较多的表皮,质量较次(见表)。

成品配制

在制粉过程中将各系统生产的面粉全部混合,便得不同出粉率的统粉,如出粉率为72%或85%的统粉等。如将各系统生产的面粉按质量好次,组成几种不同等级的面粉,则称为等级粉。上等粉的粉色最白,含有麦皮和麦胚最少,灰分为0.4%,可用以制作高质量的面包、饼干和糕点;一等粉色泽较上等粉为次,灰分0.7%,烘焙性质较差;二等粉色泽更次,混有较多的麦皮和麦胚,灰分为1.2%,烘焙性质不良。各种等级粉的比例,可因市场需要和生产实际而有不同。如用小麦磨制总出粉率为75%的统粉,可生产上等粉60%一等粉10%,二等粉5%等。

由于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的食用和加工性能不同,面粉厂现多将二者分别加工成面粉,然后根据用户需要按比例搭配混合后销售。面粉厂还可根据生产不同食品的质量要求,加工成各种专用粉,如面包粉、糕点粉、面条粉以及通用面粉等。此外还可对各种面粉进行处理,如在面粉中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加营养价值,制成强化面粉;添加漂白剂以改进色泽;添加改进剂以改善烘焙性质等。

小麦经加工提出一定出粉率的面粉后,副产品为麸皮、麸粉饲料和麦胚。麦胚在制粉过程中单独提出,占小麦重量的0.5~1.2%。

小麦制粉的主要过程是小麦子粒经清理和水分调节后将胚乳与麦胚、麦皮分开,再将胚乳磨细成粉;以后,再根据消费需要,进行不同等级面粉的配制。有时还须通过面粉处理,制成各种专用粉。

折叠水分调节

面粉厂接收的小麦子粒,由于收获和贮运过程中混入了各种杂质,必须先加清除,才能制粉。除粘附在麦粒表面的杂质如尘土、茸毛、微生物等可通过打麦机、洗麦机等的摩擦、水洗得到清理外,对野草种子、麦秆、麦壳、尘土、石子、碎铁、害虫及其他粮粒等杂质,主要是利用麦粒与杂质在大小、形状、悬浮速度、比重、磁性等方面的差别进行清理。生产上一般用振动筛、平面回转筛等筛选机械,通过合适的筛孔,分离出与小麦大小(厚度、宽度)不同的杂质;用滚筒精选机和碟片精选机,分离出与小麦长短不同的荞麦、大麦等子粒;用螺旋精选机分离出圆球形的荞麦、豌豆等子粒;用永磁滚筒和磁栏吸除磁性金属杂质;用比重去石机和洗麦去石机等分离出比重大于小麦子粒的石子和矿渣。

由于不同品种和来自不同地区的小麦子粒含水量和物理特性各异,有的干硬,有的湿软,麦粒经清理后还须进行水分调节,即对水分高的加以烘干,水分低的适当加水,使之达到最适水分含量,才能具备良好的制粉性质。水分调节可在室温下进行。经过润麦(将小麦加水后在仓内存放一定时间),可使麦粒皮层与胚乳易于分离,胚乳酥松易于磨细;表皮则因韧性增加,可免破碎而影响粉质,从而为整个工艺过程的良好、稳定和成品水分的合乎标准提供了条件。加温调节系用水热处理设备,将麦粒加水、加热,然后再经一定时间的润麦。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制粉,还可改进烘焙性能。具体操作技术因小麦的品种、硬度而异。室温调节的润麦时间一般为12~30个小时,磨制上等粉的入磨小麦最佳水分含量为15~17%。硬粒小麦的润麦时间和入磨水分一般要高于软粒小麦。在小麦清理过程中,为了满足制作各种食品的质量要求,还常通过配麦器将不同产地和品种的小麦按比例搭配进行加工。

小麦--清理--着水---润麦----入磨---研磨筛理----配粉----包装

1.清理:主要是清理小麦的中的秸秆,石头,破损麦等影响面粉出率的杂质。主要设备有:打麦机,去石机,风选,精选等,根据小麦的品质及制粉要求,各种面粉厂会有些区别

2.着水:小麦清理好后需要着水,使小麦的水分达到一定含量,可以提高麦皮的韧性,降低小麦胚乳的机械强度,这样在研磨时,使麦皮不宜磨得很碎而影响面粉品质,而调质的胚乳使得磨粉机的磨辊磨损降低,同时降低能耗。一般高筋麦着水要多一些,低筋麦相对少一些。

3.润麦:着水的小麦在麦仓里要存放一定时间,一般在8~24小时,根据小麦品种,温度而异。高筋麦一般时间要长一些,冬天润麦时间也长一些。着水和润麦后的小麦称为入磨麦,入磨小麦的水分控制在14~16%。如果太高,会影响后道筛理。

4.研磨筛理:分心磨系统和皮磨系统,磨粉机将小麦破碎成大麸皮,小麸皮,大胚乳,小胚乳,粗粉细粉,然后不同的料又进入不同的磨粉机研磨,同时配合筛理和清粉。这是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有经验的粉师调整,达到最优的效果。最后得到面粉(1~3种),粗麸,细麸。

5.配粉:由于专用粉的需求,一种小麦磨制的面粉往往达不到客户的要求,通过不同小麦粉按照一定比例的混合,可以调整成品面粉的各种粉质特性,达到客户要求。

6最后是包装。

胚乳分离磨粉

现代面粉厂一般为5~6层高的建筑物,内设磨粉机、平筛和清粉机,以及升运、平运和自流管等输送设备。整个系统包括皮磨、渣磨、心磨和相应的分级、清粉等子系统,形成连续的生产过程。

皮磨

主要作用是剥开麦粒,并从麸片上刮下胚乳。一般需经4~5道研磨工序。麦粒经第1道研磨后,进入筛理机械进行分级。最粗的为麸片,先从筛孔最大的筛面(粗筛)上分出,再分出中等粒度的麦渣(带有麦皮的较大胚乳颗粒)、麦心(混有麦皮的较小胚乳颗粒)、粒度小的粗粉和最细的成品面粉。麸片再经下道皮磨研磨。麦渣和麦心进入清粉机精选,分出麦皮、粘有麦皮的胚乳和纯胚乳粒。然后,将纯胚乳粒单独进入心磨,研制成高质量的面粉。在皮磨系统中最后一道研磨后的麸片,还可通过打击、摩擦或刷理,分离出残留的胚乳。

研磨一般用辊式磨粉机进行。用筛体作平面圆周运动的平筛进行分级。然后利用往复运动的筛面,结合穿过筛孔的气流作用进行清粉,使质轻而含麦皮较多的物料作为筛上物被分离。纯、细的胚乳粒穿过前段筛面,质稍次而较粗的胚乳粒穿过后段筛面。清粉系统在加工硬质小麦和生产优质上等粉为主的面粉厂都比较完善;在加工软质小麦的面粉厂则已趋于简化,甚至不使用清粉机。

渣磨

主要作用是处理从皮磨清粉系统分出的粘有麦皮的胚乳粒,经磨辊的轻微剥刮,进一步使麦皮与胚乳分开,再通过筛理、清粉,回收较纯净的胚乳粒。渣磨用的磨粉机构造与皮磨系统相同。一般须经1~3道研磨,视面粉厂规模和加工小麦的硬度而异。

心磨

作用是将经皮磨、渣磨和清粉后获得的不同粒度的胚乳磨细成粉。磨辊采用光辊,可在胚乳粒被磨细成粉的同时,使混入的少量麦皮和麦胚被碾压成片状,便于在筛理时成为筛上物分离,避免粉碎后混入面粉内,降低成品质量。但胚乳颗粒也会因而被压成粉片,所以必须用松粉机粉碎后入筛。物料在心磨系统逐道研磨,直到将麸屑上的胚乳研磨干净,获得一定的出粉率为止。研磨道数通常为6~9道,加工硬质小麦需要较多的道数。

现有的制粉工艺还不能把胚乳和麦皮完全分开。小麦出粉率愈高,小麦粉中混入的麦皮就愈多。采用完善工艺加工的出粉率为70%的面粉,其灰分(矿物质)含量最低,接近胚乳的灰分;当出粉率增加至85%时,面粉灰分就增至0.92%,表明面粉内混有较多的表皮,质量较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