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背黄的海鱼?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2-18 04:44   点击:275  编辑:严雯   手机版

一、背黄的海鱼?

是黄鳍鲷。

黄鳍鲷 ( huáng qí diāo )

学名sparuslatus,(潮汕俗称)胶辣鱼、又名黄脚立、赤翅、黄立鱼。属海鱼。适应力强,生长快,为中国南方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黄鳍鲷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尾叉形。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为黄色。

二、黄鳍鲷养殖,黄鳍鲷养殖技术

1.水温:长期稳定的水温环境有利于黄尾蓝魔雀鲷的生长繁殖。

2.饲养时,建议把水温维持在26℃左右。

3.水质:水体的酸碱度要保持在1-4之间,比重要稳定在在020-024之间。

4.喂食:它们不挑食,一般的鱼饵就能满足它们的需求。

5.可以将人工、动物和植物性饵料交替投喂,来维持它们的营养均衡。

三、油翅鱼,学名叫什么鱼?

各地俗称不同  , 根据网上搜索的图片     油翅鱼、油刺鱼、油刺   学名  

鲱科      Clupeidae      斑(jì)属     Konosirus      鱼类

下图为    (窝)斑    Konosirus punctatus  ,俗称   刺儿鱼、古眼鱼、磁鱼、油鱼、春、姑罗、黄流鱼、扁

体侧扁,呈长椭圆形,长约20cm。银灰色,具黑斑。口小,无牙。背鳍最后一枚鳍条延长成丝状。腹部具腹棱,背鳍前无棱鳞。胸鳍上方有1黑斑。为暖水性浅海鱼类,常群居于沿海港湾和河口附近,喜游于水面。适盐范围较广。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也食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中国沿海均产。为海水鱼类养殖对象。肉质细嫩,含脂量高,鲜食或干制。

区别于      黄翅鱼  、游翅鱼      学名  

鲷科     Sparidae       棘鲷属     Acanthopagrus    鱼类

下图为     黄鳍棘鲷  Acanthopagrus latus   ,也称   黄鳍鲷、黄脚立

高级的食用鱼,可用烧烤或煮汤或红烧食用。是重要的养殖鱼类,具高经济价值。鲷科鱼类都比较鲜美,营养丰富,肉质佳美,经济价值高,是颇受群众喜爱的食用鱼类,在海水及咸淡水养殖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属于热带、温带沿岸杂食性底栖鱼类,喜栖息在沙泥底质水域,有时会进入河口内湾。幼鱼期全为雄性,到3至4年生才转变成雌性。每年9至11月为产卵期。性敏感多疑,警戒性强。

黄鳍鲷,学名:Acanthopagrus latus (Houttuyn, 1782),sparuslatus,(潮汕俗称)胶辣鱼、又名黄脚立、赤翅、黄立鱼。属鲷科棘鲷属的一种海鱼。适应力强,生长快,为中国南方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黄鳍鲷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尾叉形。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为黄色。该鱼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在河口半咸水域亦有分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