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介绍沣东农博园的作文100字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4-08 17:36   点击:295  编辑:邹韵   手机版

今天是5月10日星期六,我们高新二小三(四)班乘车来到了沣东农博园。虽然天公不作美,一直下着大雨,但这并没有抹掉我们的喜悦,因为大家终于可以不用去想上课的事,高高兴兴的在一起玩了。
农博园园区分为四个场馆:蔬菜植物馆、缤纷花卉馆、南方植物馆和家居生活馆。每一个馆都各具特色,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蔬菜植物馆和南方植物馆了。蔬菜植物馆里全是无土栽培的各类蔬菜,花样可多了。一排排整齐的架子上种植着奶油白菜、安吉尔茄子、水果黄瓜、胡萝卜、芹菜、生菜等我们常常见到的蔬菜,可是完全没有用土壤来培育。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栽培的吗?营养液!而且,菜的质量也比我们外面买的菜好多了,比如菜的颜色就特别鲜艳,大小、形状也很整齐,看着一棵棵菜都觉得像绿色的花,估计吃起味道一定特别好。
南方植物馆里也有很多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植物,有可以让人麻痹确异常美丽的曼陀罗花,有一滴就可以让人死亡的毒草,号称“见血封喉”,有美丽的蓝色绣球花,还有和恐龙一样大的蕨类。品种繁多,目不暇接,让我一下子增加了很多的知识。
游走于各个场馆,看着这些奇花异草,特色蔬菜,我不禁赞叹大自然的奇妙和我们人类的智慧!

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什么?

黑猩猩,是黑猩猩属的两种动物之一,但由于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达98.77%(最近有些研究为99.4%),所以亦有学者主张将黑猩猩属的动物并人人属。原产地在非洲西部及中部。
黑猩猩是猩猩科中最小的种类,体长70~92.5厘米,站立时高1—1.7米,体重雄性56—80千克,雌性45—68千克;身体被毛较短,黑色,通常臀部有一块白斑,面部灰褐色,手和脚灰色并覆以稀疏黑毛;幼猩猩的鼻、耳、手和脚均为肉色;耳朵特大,向两旁突出,眼窝深凹,眉脊很高、头顶毛发向后;手长24厘米;犬齿发达,齿式与人类同;无尾。
这种猩猩的食量很大,每天要用5~6个小时觅食,吃以香蕉为主的水果、树叶、根茎、花、种子和树皮,有些个体经常吃昆虫、鸟蛋或捕捉小羚羊、小狒狒和猴子,雄性获得的猎物允许群内成员共享。有一定的活动范围,面积在26—78平方千米,觅食区域往往是它们集中的地点。群与群间有往来,长久保持母子关系,分群后还常回群探母。有午休习性。孕期约230天,每胎1仔,哺乳期约1一2年,雌性30岁龄可生第14胎。寿命约40年。

500字左右的事物说明文

加的趋势这一说法。一般来说,肩高在(26-36英寸),体重32-62公斤(70-135磅)野生狼体重记录——其中1939年在阿拉斯加被打死的一只,当时80公斤(175磅)。最小的狼是阿拉伯狼,雌性的狼有的体重可低至10公斤(22磅)狼群适合长途迁行捕猎。其强大的背部和腿部,能有效地舒展奔跑。 . 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5到12只之间,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最多可到四十只左右,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强一头狼为领导。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多为雄狼)而还有一些情况下会出现迁徙狼,以百来头为一群,有来自不同家庭等级的各类狼,各个小团体原狼首领会成为头狼,头狼中最出众的则会成为狼王。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饲养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 奔跑速度极快,可达五十五公里左右,持久性也很好。它们有能力以速度10公里/小时(六英里)长时间奔跑 , 并能以高达近65公里/小时速度( 45英里) 追猎冲刺。 如果是长跑,它的速度会超过猎豹。智能颇高,可以气味、叫声沟通。 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是生物链中极关键的一节。 但现在只能在阿拉斯加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寒带草原和森林 能经常见到它们。 美国只有一小部分地区还有灰狼。 狼群主要捕食中大型哺乳动物,研究表示, 狼是控制当地生态平衡的关键角色, 它们唯一的天敌 就是人。 狼的嘴长而窄,长着42颗牙。狼有五种牙齿,门牙、犬齿、前臼齿、裂齿和臼齿。其犬齿有四个,上下各两个,能有1.5英寸(2.8厘米)长,足以刺破猎物的皮以造成巨大的伤害。裂齿也有四个,是臼齿分化出来的,这也是食肉类的特点,裂齿用于将肉撕碎。12颗上下各6的门牙则比较小,用于咬住东西。 生长繁殖 狼的怀孕期为61天左右。低海拔的狼一月交配,高海拔则在四月交配。 小狼两周后睁眼,五周后断奶,八周后被带到狼群聚集处。 狼成群生活,雌雄性分为不同等级,占统治地位的雄狼和雌狼随心所欲进行繁殖,处于低下地位的个体则不能自由选择。雌狼产子于地下洞穴中,雌狼经过六十三天的怀孕期,生下三只到九只小狼,也有生十几只的。没有自卫能力的小狼,要在洞穴里过一段日子,公狼负责猎取食物。小狼吃奶时期大约有五、六个月之久,但是一个半月也可以吃些碎肉。三、四个月大的小狼就可以跟随父母一道去猎食。半年后,小狼就学会自己找食物吃了。狼的寿命大约是十二到十四年。在群体中成长的小狼,非但父母呵护备至,而且,族群的其他份子也会爱护有加。狼和非洲土狼会将杀死的猎物,撕咬成碎片,吃下腹内,待回到小狼身边时,再吐出食物反哺。赤狼有时也会在族群中造一育儿所,将小狼集中养育,由母赤狼轮流抚育小狼,毫无怨尤。因此,我们可以说狼的家庭观念极强。 [编辑本段]进化历程 大约在6,500多万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恐龙的突然灭绝给了哺乳动物繁荣昌盛的绝佳机会。在此后的1,000多万年的时间里,随着新生代的大幕逐渐拉开,各种小型哺乳动物纷纷登上了进化史的舞台。在距今大约5,000万年的新生代始新世,现代食肉动物的共同祖先开始出现,以麦芽西兽(Miacis)的出现为标志,食肉类动物真是走上了漫长的进化之路。 麦芽西兽是现代食肉动物猫科、犬科、熊科、鼬科等动物的共同祖先,它具五指、较长的身体和较短的四肢,总体来说麦芽西兽类似于现在的鼬科动物,它能够爬树,捕食一些鸟类、小型啮齿类动物。有些科学家相信麦芽西兽也可能吃一些蛋或者水果。 在大约4,7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麦芽西兽开始分化并逐渐分化出猫亚目和犬亚目两个比较大的类群。其中,猫亚目是现代猫科动物的祖先,而犬亚目则逐渐分化出现代犬科动物。在恐龙灭绝后,存在两个各巨大的生态位需要填补:大型的捕食者和大型的被捕食者。由于在恐龙时代,哺乳类动物多数体型甚小,因此,在整个新生代,众多的哺乳类动物开始向更大的体型发展以占据恐龙灭绝所遗留下的生态位,最先得以发展的是被捕食者,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食草动物,像始祖马,从最初的狐狸大小的体型,经过几个世代的进化,最终演化出体型高大的现代马。伴随着被捕食者的体型变化,捕食者的体型也日益增大,当然,由于资源的限制和作为恒温动物能量消耗较高的原因,两者都不可能出现像梁龙或霸王龙那样巨大的体型。 始新世晚期,犬科最早从犬亚目中分化出来,这一时期的代表动物是黄昏犬(Hesperocyon)。Hesperocyon的意思是西方的狗,它的出现标志着犬亚目动物的正式登场,它是犬亚目分化的关键种,也是犬科动物最初的三个分支之一。这些犬科动物的体型要比麦芽西兽大,类似于今天的狐狸,它们具有柔软但健壮的身体,长长的尾巴,带趾垫的足和较短的吻,与现在的狗或狼一样,它们是真正的趾行动物,这使它们相比麦芽西兽来说要善于奔跑但又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当然,作为食肉动物来说,它们的听觉和嗅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我们把进化史上曾经出现的犬科动物三个分支(即犬科的三个亚科)称为:今犬亚科,古犬亚科和Borophaginae亚科(类似鬣狗的犬科动物)。黄昏犬所代表的那个分支就是其中的古犬亚科。古犬亚科曾经盛极一时,既有体型较大类似鬣狗的食骨者,又有体型较小类似郊狼的食腐者。 2,300万年的中新世,古犬亚科的动物纷纷灭绝,但其中的Nothocyon和Leptocyon两类却存活下来,并进而各自发展成为Borophaginae亚科和今犬亚科。 Borophaginae亚科,是在1,600万年前由Nothocyon中的汤氏属进化出来的。它们的特征是短脸,强有力的下颌骨和通常硕大的体型,外观模样介于鬣狗和狗之间。这些动物曾经和熊狗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并且应当存在激烈竞争,在熊狗灭绝后,它们取代了熊狗的生态位。尽管汤氏属的特征和今犬亚科动物非常接近,但今犬亚科动物并不是由汤氏属进化而来的。 在大约1,000万年的中新世晚期,随着Borophaginae亚科动物的衰退,一类体型较小的古犬亚科动物Leptocyon得到了发展机会,这些体型类似狐狸的动物,逐渐演化为今犬亚科,今犬亚科进而进化出了今天存活于世界各地的各种现代犬科动物。 现代犬科动物到底起源于何地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说现代犬科动物起源于美洲大陆的西南端,并在演化的一定阶段通过大陆桥辐射到欧亚大陆,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大陆桥的存在,新旧大陆动物的相互辐射和影响不可避免,或许,对于迁徙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来说,新旧大陆件根本就不存在障碍。 现代犬科动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牙齿结构,它们的牙齿具有了既能剪切又能研磨的功能,这使它们的捕食和摄取能量的能力大大加强。 在距今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狼与豺、狐狸等犬属动物最先在亚洲出现,当然,这里并不是进化的终点,这时的狼和现在的狼并不完全相同。在这以后的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在美洲和欧也都先后出现过几种狼,其中一些便是今天红狼(Canis rufus)和郊狼(Canis latrans)的祖先。然而,我们的主角——灰狼(Canis lupus)的基因仍旧蕴藏在各种狼的体内,等待时机一到便组装为真正的终极杀手。 在500万年前的上新世到18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犬科动物先后到达了非洲和南美洲,并在全世界繁衍起来。这一阶段中,郊狼和红狼从它们的祖先中分化出来,郊狼和红狼只分布于北美地区,由于体型甚小,它们一般不具备不杀大型猎物的能力,并且,我们一般所指的狼并不包括此两者,而仅仅是指灰狼。 一种大名鼎鼎的狼在更新世晚期出现,这便是恐狼(Canis dirus)。恐狼的名气之所以大不仅仅是因为它较大的体型,更是因为它直到8,000年前才灭绝。这使得恐狼成为除灰狼外,人类可能曾经面对过的 唯一一种“大灰狼” 恐狼一直生活在北美大陆,传说中的恐狼具有凶恶的眼神,钢铁般的脸庞,潜伏在黑夜之中,吼唱着它们那感激死者的恐狼之歌。 传说中的恐狼十分可怕,但从化石上看来,事实上恐狼只是比灰狼略大一些罢了。恐狼的牙齿要比灰狼有力,从这一点上推断,恐狼可能更轻易地咬碎猎物的骨头来食取里面的骨髓。恐狼应该是典型的机会捕食者,在洛杉矶著名的沥青坑中有3,600具恐狼骨骼,这比其他动物要多的多,这说明它们常常潜伏在这片沼泽中以伺机猎杀陷进沼泽的猎物。恐狼比较健壮的一个原因是,恐狼主要的猎物长角野牛、西方马都是十分健壮的动物。尽管洛杉矶的恐狼化石最为丰富,但恐狼的第一次发现则是在1854年的费城,1858年雷第博士第一次将这种灭绝不久的物种命名为恐狼。 灰狼的出现甚至要比恐狼还早一些,这种存活到现在的犬科之王发源于距今30万年的更新世中期,最先出现的地点是欧亚大陆,然后从白令海峡的大陆桥扩散至美洲大陆。 灰狼曾经和恐狼共同生活过近10万年的时间。由于恐狼从没有到过欧亚大陆,而从今天的结果看来,远道而来的灰狼的生存能力似乎更强。灰狼和恐狼到底多大强度的竞争我们不得而知,但仅从体型来看,两者的生态位重叠应该相当明显,也就是说两位经验老到的猎手具有类似的猎物。在猎物足够丰盛的情况下两者似乎相安无事,但是一旦条件发生变化,那么两者之间的真正差距便暴露无遗,虽然不一定存在厮杀与搏斗,但爪牙之间的较量却已经体现在捕食的效率上了,最终的结局自认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灰狼能够取得进化上的成功并不只是因为它仅仅胜恐狼一筹,食性、行为、捕食策略、自身的身体结构等多方面的进化特征使它更能适应当前的条件。外形特征 外形有小(郊狼)、中(森林狼)、大(草原狼),吻尖长,眼角微上挑。因为产地和基因不同,所以毛色也不同。常见灰黄两色,还有黑红白等色,个别还有紫蓝等色,胸腹毛色较浅。腿细长强壮,善跑。灰狼的体重和体型大小各地区不一样,一般有随纬度的增加而成正比增加的趋势这一说法。一般来说,肩高在(26-36英寸),体重32-62公斤(70-135磅)野生狼体重记录——其中1939年在阿拉斯加被打死的一只,当时80公斤(175磅)。最小的狼是阿拉伯狼,雌性的狼有的体重可低至10公斤(22磅)狼群适合长途迁行捕猎。其强大的背部和腿部,能有效地舒展奔跑。 生活习性 . 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5到12只之间,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最多可到四十只左右,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强一头狼为领导。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多为雄狼)而还有一些情况下会出现迁徙狼,以百来头为一群,有来自不同家庭等级的各类狼,各个小团体原狼首领会成为头狼,头狼中最出众的则会成为狼王。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饲养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 奔跑速度极快,可达五十五公里左右,持久性也很好。它们有能力以速度10公里/小时(六英里)长时间奔跑 , 并能以高达近65公里/小时速度( 45英里) 追猎冲刺。 如果是长跑,它的速度会超过猎豹。智能颇高,可以气味、叫声沟通。 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是生物链中极关键的一节。 生活环境 灰狼曾经居住遍布北美洲, 但现在只能在阿拉斯加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寒带草原和森林 能经常见到它们。 美国只有一小部分地区还有灰狼。 狼群主要捕食中大型哺乳动物,研究表示, 狼是控制当地生态平衡的关键角色, 它们唯一的天敌 就是人。 狼的嘴长而窄,长着42颗牙。狼有五种牙齿,门牙、犬齿、前臼齿、裂齿和臼齿。其犬齿有四个,上下各两个,能有1.5英寸(2.8厘米)长,足以刺破猎物的皮以造成巨大的伤害。裂齿也有四个,是臼齿分化出来的,这也是食肉类的特点,裂齿用于将肉撕碎。12颗上下各6的门牙则比较小,用于咬住东西。 生长繁殖 狼的怀孕期为61天左右。低海拔的狼一月交配,高海拔则在四月交配。 小狼两周后睁眼,五周后断奶,八周后被带到狼群聚集处。 狼成群生活,雌雄性分为不同等级,占统治地位的雄狼和雌狼随心所欲进行繁殖,处于低下地位的个体则不能自由选择。雌狼产子于地下洞穴中,雌狼经过六十三天的怀孕期,生下三只到九只小狼,也有生十几只的。没有自卫能力的小狼,要在洞穴里过一段日子,公狼负责猎取食物。小狼吃奶时期大约有五、六个月之久,但是一个半月也可以吃些碎肉。三、四个月大的小狼就可以跟随父母一道去猎食。半年后,小狼就学会自己找食物吃了。狼的寿命大约是十二到十四年。在群体中成长的小狼,非但父母呵护备至,而且,族群的其他份子也会爱护有加。狼和非洲土狼会将杀死的猎物,撕咬成碎片,吃下腹内,待回到小狼身边时,再吐出食物反哺。赤狼有时也会在族群中造一育儿所,将小狼集中养育,由母赤狼轮流抚育小狼,毫无怨尤。因此,我们可以说狼的家庭观念极强。 [编辑本段]进化历程 大约在6,500多万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恐龙的突然灭绝给了哺乳动物繁荣昌盛的绝佳机会。在此后的1,000多万年的时间里,随着新生代的大幕逐渐拉开,各种小型哺乳动物纷纷登上了进化史的舞台。在距今大约5,000万年的新生代始新世,现代食肉动物的共同祖先开始出现,以麦芽西兽(Miacis)的出现为标志,食肉类动物真是走上了漫长的进化之路。 麦芽西兽是现代食肉动物猫科、犬科、熊科、鼬科等动物的共同祖先,它具五指、较长的身体和较短的四肢,总体来说麦芽西兽类似于现在的鼬科动物,它能够爬树,捕食一些鸟类、小型啮齿类动物。有些科学家相信麦芽西兽也可能吃一些蛋或者水果。 在大约4,7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麦芽西兽开始分化并逐渐分化出猫亚目和犬亚目两个比较大的类群。其中,猫亚目是现代猫科动物的祖先,而犬亚目则逐渐分化出现代犬科动物。在恐龙灭绝后,存在两个各巨大的生态位需要填补:大型的捕食者和大型的被捕食者。由于在恐龙时代,哺乳类动物多数体型甚小,因此,在整个新生代,众多的哺乳类动物开始向更大的体型发展以占据恐龙灭绝所遗留下的生态位,最先得以发展的是被捕食者,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食草动物,像始祖马,从最初的狐狸大小的体型,经过几个世代的进化,最终演化出体型高大的现代马。伴随着被捕食者的体型变化,捕食者的体型也日益增大,当然,由于资源的限制和作为恒温动物能量消耗较高的原因,两者都不可能出现像梁龙或霸王龙那样巨大的体型。 始新世晚期,犬科最早从犬亚目中分化出来,这一时期的代表动物是黄昏犬(Hesperocyon)。Hesperocyon的意思是西方的狗,它的出现标志着犬亚目动物的正式登场,它是犬亚目分化的关键种,也是犬科动物最初的三个分支之一。这些犬科动物的体型要比麦芽西兽大,类似于今天的狐狸,它们具有柔软但健壮的身体,长长的尾巴,带趾垫的足和较短的吻,与现在的狗或狼一样,它们是真正的趾行动物,这使它们相比麦芽西兽来说要善于奔跑但又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当然,作为食肉动物来说,它们的听觉和嗅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我们把进化史上曾经出现的犬科动物三个分支(即犬科的三个亚科)称为:今犬亚科,古犬亚科和Borophaginae亚科(类似鬣狗的犬科动物)。黄昏犬所代表的那个分支就是其中的古犬亚科。古犬亚科曾经盛极一时,既有体型较大类似鬣狗的食骨者,又有体型较小类似郊狼的食腐者。 2,300万年的中新世,古犬亚科的动物纷纷灭绝,但其中的Nothocyon和Leptocyon两类却存活下来,并进而各自发展成为Borophaginae亚科和今犬亚科。 Borophaginae亚科,是在1,600万年前由Nothocyon中的汤氏属进化出来的。它们的特征是短脸,强有力的下颌骨和通常硕大的体型,外观模样介于鬣狗和狗之间。这些动物曾经和熊狗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并且应当存在激烈竞争,在熊狗灭绝后,它们取代了熊狗的生态位。尽管汤氏属的特征和今犬亚科动物非常接近,但今犬亚科动物并不是由汤氏属进化而来的。 在大约1,000万年的中新世晚期,随着Borophaginae亚科动物的衰退,一类体型较小的古犬亚科动物Leptocyon得到了发展机会,这些体型类似狐狸的动物,逐渐演化为今犬亚科,今犬亚科进而进化出了今天存活于世界各地的各种现代犬科动物。 现代犬科动物到底起源于何地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说现代犬科动物起源于美洲大陆的西南端,并在演化的一定阶段通过大陆桥辐射到欧亚大陆,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大陆桥的存在,新旧大陆动物的相互辐射和影响不可避免,或许,对于迁徙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来说,新旧大陆件根本就不存在障碍。 现代犬科动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牙齿结构,它们的牙齿具有了既能剪切又能研磨的功能,这使它们的捕食和摄取能量的能力大大加强。 在距今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狼与豺、狐狸等犬属动物最先在亚洲出现,当然,这里并不是进化的终点,这时的狼和现在的狼并不完全相同。在这以后的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在美洲和欧也都先后出现过几种狼,其中一些便是今天红狼(Canis rufus)和郊狼(Canis latrans)的祖先。然而,我们的主角——灰狼(Canis lupus)的基因仍旧蕴藏在各种狼的体内,等待时机一到便组装为真正的终极杀手。 在500万年前的上新世到18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犬科动物先后到达了非洲和南美洲,并在全世界繁衍起来。这一阶段中,郊狼和红狼从它们的祖先中分化出来,郊狼和红狼只分布于北美地区,由于体型甚小,它们一般不具备不杀大型猎物的能力,并且,我们一般所指的狼并不包括此两者,而仅仅是指灰狼。 一种大名鼎鼎的狼在更新世晚期出现,这便是恐狼(Canis dirus)。恐狼的名气之所以大不仅仅是因为它较大的体型,更是因为它直到8,000年前才灭绝。这使得恐狼成为除灰狼外,人类可能曾经面对过的 唯一一种“大灰狼” 恐狼一直生活在北美大陆,传说中的恐狼具有凶恶的眼神,钢铁般的脸庞,潜伏在黑夜之中,吼唱着它们那感激死者的恐狼之歌。 传说中的恐狼十分可怕,但从化石上看来,事实上恐狼只是比灰狼略大一些罢了。恐狼的牙齿要比灰狼有力,从这一点上推断,恐狼可能更轻易地咬碎猎物的骨头来食取里面的骨髓。恐狼应该是典型的机会捕食者,在洛杉矶著名的沥青坑中有3,600具恐狼骨骼,这比其他动物要多的多,这说明它们常常潜伏在这片沼泽中以伺机猎杀陷进沼泽的猎物。恐狼比较健壮的一个原因是,恐狼主要的猎物长角野牛、西方马都是十分健壮的动物。尽管洛杉矶的恐狼化石最为丰富,但恐狼的第一次发现则是在1854年的费城,1858年雷第博士第一次将这种灭绝不久的物种命名为恐狼。 灰狼的出现甚至要比恐狼还早一些,这种存活到现在的犬科之王发源于距今30万年的更新世中期,最先出现的地点是欧亚大陆,然后从白令海峡的大陆桥扩散至美洲大陆。 灰狼曾经和恐狼共同生活过近10万年的时间。由于恐狼从没有到过欧亚大陆,而从今天的结果看来,远道而来的灰狼的生存能力似乎更强。灰狼和恐狼到底多大强度的竞争我们不得而知,但仅从体型来看,两者的生态位重叠应该相当明显,也就是说两位经验老到的猎手具有类似的猎物。在猎物足够丰盛的情况下两者似乎相安无事,但是一旦条件发生变化,那么两者之间的真正差距便暴露无遗,虽然不一定存在厮杀与搏斗,但爪牙之间的较量却已经体现在捕食的效率上了,最终的结局自认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灰狼能够取得进化上的成功并不只是因为它仅仅胜恐狼一筹,食性、行为、捕食策略、自身的身体结构等多方面的进化特征使它更能适应当前的条件。外形特征 外形有小(郊狼)、中(森林狼)、大(草原狼),吻尖长,眼角微上挑。因为产地和基因不同,所以毛色也不同。常见灰黄两色,还有黑红白等色,个别还有紫蓝等色,胸腹毛色较浅。腿细长强壮,善跑。灰狼的体重和体型大小各地区不一样,一般有随纬度的增加而成正比增加的趋势这一说法。一般来说,肩高在(26-36英寸),体重32-62公斤(70-135磅)野生狼体重记录——其中1939年在阿拉斯加被打死的一只,当时80公斤(175磅)。最小的狼是阿拉伯狼,雌性的狼有的体重可低至10公斤(22磅)狼群适合长途迁行捕猎。其强大的背部和腿部,能有效地舒展奔跑。 生活习性 . 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5到12只之间,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最多可到四十只左右,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强一头狼为领导。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多为雄狼)而还有一些情况下会出现迁徙狼,以百来头为一群,有来自不同家庭等级的各类狼,各个小团体原狼首领会成为头狼,头狼中最出众的则会成为狼王。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饲养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 奔跑速度极快,可达五十五公里左右,持久性也很好。它们有能力以速度10公里/小时(六英里)长时间奔跑 , 并能以高达近65公里/小时速度( 45英里) 追猎冲刺。 如果是长跑,它的速度会超过猎豹。智能颇高,可以气味、叫声沟通。 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是生物链中极关键的一节。 美国只有一小部分地区还有灰狼。 狼群主要捕食中大型哺乳动物,研究表示, 狼是控制当地生态平衡的关键角色, 它们唯一的天敌 就是人。 狼的嘴长而窄,长着42颗牙。狼有五种牙齿,门牙、犬齿、前臼齿、裂齿和臼齿。其犬齿有四个,上下各两个,能有1.5英寸(2.8厘米)长,足以刺破猎物的皮以造成巨大的伤害。裂齿也有四个,是臼齿分化出来的,这也是食肉类的特点,裂齿用于将肉撕碎。12颗上下各6的门牙则 狼的怀孕期为61天左右。低海拔的狼一月交配,高海拔则在四月交配。 小狼两周后睁眼,五周后断奶,八周后被带到狼群聚集处。 狼成群生活,雌雄性分为不同等级,占统治地位的雄狼和雌狼随心所欲进行繁殖,处于低下地位的个体则不能自由选择。雌狼产子于地下洞穴中,雌狼经过六十三天的怀孕期,生下三只到九只小狼,也有生十几只的。没有自卫能力的小狼,要在洞穴里过一段日子,公狼负责猎取食物。小狼吃奶时期大约有五、六个月之久,但是一个半月也可以吃些碎肉。三、四个月大的小狼就可以跟随父母一道去猎食。半年后,小狼就学会自己找食物吃了。狼的寿命大约是十二到十四年。在群体中成长的小狼,非但父母呵护备至,而且,族群的其他份子也会爱护有加。狼和非洲土狼会将杀死的猎物,撕咬成碎片,吃下腹内,待回到小狼身边时,再吐出食物反哺。赤狼有时也会在族群中造一育儿所,将小狼集中养育,由母赤狼轮流抚育小狼,毫无怨尤。因此,我们可 灰狼曾经和恐狼共同生活过近10万年的时间。由于恐狼从没有到过欧亚大陆,而从今天的结果看来,远道而来的灰狼的生存能力似乎更强。灰狼和恐狼到底多大强度的竞争我们不得而知,但仅从体型来看,两者的生态位重叠应该相当明显,也就是说两位经验老到的猎手具有类似的猎物。在猎物足够丰盛的情况下两者似乎相安无事,但是一旦条件发生变化,那么两者之间的真正差距便暴露无遗,虽然不一定存在厮杀与搏斗,但爪牙之间的较量却已经体现在捕食的效率上了,最终的结局自认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