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粮油检测知识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3-16 16:32   点击:227  编辑:支伯   手机版

粮油检测的工作内容:

1、物理检测

这项检测是通过物理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粮油食品的外观,观察其物理特性以及品质。例如米粒是否完整、是否含沙、粉类的粗细程度等。通常物理检测是针对食品的加工方面,能够保障产品的加工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2、化学检测

这项检测是对粮油食品的化学性质或者化学成分特性进行检测。主要通过仪器进行分析,对粮油食品中的添加物以及营养物质进行检测。例如是否含有重金属、残留农药、真菌毒素等。化学检测的精准度较高,主要针对的是粮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感官检测

这是较为传统的检测方式,通过人类的感官来进行对粮油食品的品质进行判断。例如看粮油食品的光泽、闻粮油食品的气味、尝粮油食品的口感、通过制作其他食品来检测粮油食品的品质等。这样的检测方法比较简单也不需要仪器,但主观性太强,误差也较大。感官检测用于补充其他检测方法的数据,也是粮油食品检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粮油质量检测技术要点:

a.收购粮食质量检测。

检测粮食质量时,首先,应重视对收购阶段粮食质量的检测。当前,国家就粮食检测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与标准,要求粮食检验流程、方式等都要遵循国家粮食质量检验标准。其次,收购方应及时整理收购回来的粮食,将不同年度所收购的粮食依照不同规范来存放。通过对粮食质量的检测,发现粮食发生霉变,需要清理掉霉变的粮食,防止其他粮食被污染,还要做二次检验,避免出现粮食质量问题。最后,相关部门应对不同品质、类型的粮食进行单存与单收,便于控制收购粮食的质量。

b.储存粮食质量检测。

检测储存粮食质量时,要求依照国标检验规范实施。检查粮食储藏质量时,检查人员需要依照国标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来开展,检查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检测粮食质量时,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法与重金属检测技术等是最常使用的检测方法。检测粮食中是否含有重金属时,样品前期处理方法有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与消解法等,检测重金属的技术包括原子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同时,还可使用生物传感器法、免疫检测法与电化学分析法等快速检测技术。

c.粮食出库质量检测。

储存粮食时,对于使用过化学药剂的粮食,应重点对其药剂残留量进行检验;若粮食出现气味、色泽异常,需加强卫生指标检验;省级粮食部门需要结合辖区中粮食可能受到真菌感染、有毒物质污染的情况,强化卫生检验。做好粮食出库检验是控制粮食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粮食质量监管的主要内容。

d.粮食卫生质量检测。

检查粮食卫生质量是粮食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在粮食卫生质量检查上,各地区的粮食部门需结合《粮食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法》等卫生标准对粮食开展卫生检测,结合粮食受污染度或霉变度来调整检测项目。若粮食卫生指标不合格,各个地区需要建立相关的卫生质量检查机制,结合实况作妥善的处理,防止不合格的粮食进入市场。在检查粮食卫生质量时,若粮食经营者未能履行质量义务,需结合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或根据处罚的权限移交给相关部门。

e.市场粮油质量检测。

检测粮食质量时,检验机构需积极地协助工厂、质检部门、粮食部门等来监管粮食市场,结合《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的具体规定来发挥人员、技术、设备等的优势。市场粮油质量的检测与监管,应加强市场准入机制建设,重视对粮油质量的安全抽检,避免有害、有毒粮油流入市场。检测市场粮油质量时,应运用色谱分析、免疫分析与光谱分析等优质的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和主要掺伪鉴别检测技术来检测食用油产品的质量。

一、坚持一个原则

坚持一个原则即:坚持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是保证质量检测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基础,失去实用性也就失去了实验室存在的价值。如:某油脂企业的实验室,分别设置了天平室、滴定分析室、热工室等几个功能性区域,地面为实木地板,墙面为高档壁纸,顶棚是天花板,可以见其装修何等高档。虽然投入成本高,但并不实用。粮油检测过程中的加热试验在装有地板、壁纸、天花板的房间内进行,不利于防火,存在安全隐患。如此高投入的精心装修增加了实验室建设装修成本,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并没体现出实验室的“实用性”。所以,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实用性”。

二、遵循四种理念

1、功能性理念

要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对检验设备进行分类,形成可以同时开展不同检验项目的几个区域,赋予每个区域一定的功能性,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区域可以独立完成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如果两项或两项以上不相关联的检测项目,在同一检测区域进行检测,并且在检测过程中相互间存在干扰,那么这就说明检测区域的功能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

例如:在一个实验室内,天平室与粉碎设备室相邻,虽然是相对独立的区域,但粉碎设备所产生的振动仍然会对天平的测量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这就要充分考虑天平室与粉碎设备室的各自功能,并根据其功能性对实验室各区域进行功能分配。

2、安全性理念

要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划分各区域的危险程度,按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对强酸、强碱、有毒、易燃物质及高压装置的储存区域应将其设置在高危险带,远离办公区;对其他危险物质及设备设置在中危险带;而危险程度最低的区域,也就是离办公区域最近的安全地带。实验室要对各危险等级的区域施行准入制度,确定进入各区域的人员职责。

3、经济性理念

实验室应充分考虑设备、设施的使用频次,避免面积和空间浪费,降低防护费用。

4、扩展性理念

实验室应充分考虑到功能上的可扩展性,在实验室的建设理念上具有前瞻性。实验室应当为未来的发展进行预先计划,留有可扩展的空间,可以在现有各区域功能基础上,对实验室进行功能上的收缩或扩张。具备可扩展性,一方面便于实验室开展新增加的检测项目,提升检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实验室功能扩张时的成本投入。

三、完善八大系统

1、供排水系统

供排水系统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实验室中供排水管道的安装走向,尽量避免管道从不需要供排水的房间穿墙而过。

实验室应当根据各区域功能,确定取水口位置,在实验室内部装修时应为供排水管网预留出相应位置。

生活用水与检测用水的取水口必须分开,保证生活用水与检测用水管道的相对独立,避免互混,尤其是保证生活用水不被化学试剂污染。

要避免检测用水直接排放,对含有有毒、强酸、强碱、易燃易爆物质的废水要有无害化处理措施或装置。确保废水达标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2、弱电系统

弱电是实验室最常用的能源之一,覆盖了实验室大多数区域。弱电系统包括:照明、各检测区域配电及通讯系统。

实验室应对弱电系统科学布线,接线要符合弱电施工有关规范,应在每个相对独立检测区域内设置弱电总开关,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检测人员能及时采取断电措施。所以,电源总开关要便于操作,不要上锁,但必须有安全标志。

供电终端插座应当选用通过3C认证的合格产品,对未通过3C认证、产品厂家和技术参数都不清楚的产品,即使价格便宜,但没有安全保障,不能用于实验室供电终端。使用后的安全风险成本要远远高出产品本身价值。

要为各检测室预留通讯终端的接口,方便检测数据及资料的网络传输。

3、高压供气系统

实验室高压供气系统主要指实验室内的高压气瓶供气装置。

高压气瓶应分类保管,立直固定,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凉爽的地方,远离腐蚀性物质,避免明火及其它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库房的温度不宜超过30℃。不能将高压气瓶存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以防潮湿生锈。库房内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库房内的照明、通风设备的电源开关应设在库房外。

以氢气高压气瓶为例,标称工作压力一般为15MPa,所以操作时严禁敲打,尽量避免振动。避免高压气瓶及安装工具被油类物质污染,压力表要专用,安装时螺扣要上紧,氢气压力表系反螺纹,安装拆卸时应注意防止损坏螺纹。

4、温控系统

实验室应重视温度、湿度对检测工作的影响,要在关键性区域设置冷暖空调对检测室进行温度调节,以达到检测规程所要求的环境条件。要注重改善药品库、样品库、高压气瓶的存储温度、湿度调节,保证药品、样品及高压气瓶的安全。

5、通风系统

一个符合规范的实验室除对温度、湿度要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外,还需要一套通风系统,以获得足够的通风量来处理和排放实验室所产生的烟尘、异味等污浊空气。设置通风设备的重点区域是药品库、样品库及检测区域。

6、高压供电系统

粮食实验室中需要使用高压电的设备虽然不多,如高温炉、部分型号的蒸馏水器等,但安全性也不容忽视。高压供电系统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与环境的兼容性。高压电的电源应远离供排水管网,远离高压供气装置,应设置检测区域的安全保护装置。

7、消防系统

规范的消防系统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保证,要有完整的安全事故预防措施,并覆盖整个实验室的每个功能区域。重点是热工和高压、供电区域。

实验室的建设和内部装修要采用符合防火等级的防火材料,设置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泵等消防设施。

如果可能,实验室应购置火灾报警装置。一定要保证紧急疏散通道的畅通。

8、环境保护系统

环境保护系统主要是指检测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及噪音的处理和药品试剂存放中的危害性监控。

实验室应当设置相适应的设施,对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烟尘进行过滤排放,对有害固体废弃物分类管理与回收,在严格控制下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置,使其达到环保要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