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1玉米淀粉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3-03 08:31   点击:158  编辑:徐彦   手机版

行业环境分析

1、全球大米淀粉市场情况

玉米淀粉的主要供应国家为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度等,同时也是玉米的生产大国。2003年全球玉米淀粉的产量为3940万吨,占总产量的80.24%,2005年全球玉米淀粉产量为5400万吨.2006年预计增长幅度会加大.其中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的大量投产及扩产是主要原因。全球玉米深加工的不断深、广延伸加速了玉米淀粉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外玉米淀粉深加工产品主要是淀粉糖、发酵酒精、纸制品和工业用品。

2、国内玉米淀粉市场情况

1990年以后我国淀粉加工业迅速崛起,至1996年淀粉产量己高于日本,年产量达到264 万吨,到1999年我国淀粉年产量达到420万吨,仅次于美国(美国年产量约1800万吨、欧盟为400万吨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近几年,我国淀粉市场发展迅速,2006年我国年产玉米淀粉量大约 1050万吨,增幅仍在16%以上。

2005-2009年 中国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及增长趋势图(来自国家统计局)

从区域分布情况看,我国生产淀粉的省份主要为吉林、山东,河北、河南。以上四省份玉米淀粉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淀粉生产的地域较为集中。玉米是生产淀粉最适宜、最主要的原料。

图 2007-2009 年中国淀粉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北京中期)

国内玉米淀粉总产量以山东最高,约占全国玉米淀粉总产量的33%;其次是河北,约占24%;第三是吉林,约占20%。国内著名的加工企业有山东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吉林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长春大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等

图 玉米淀粉企业收益图

2009年 10 月份我国玉米淀粉平均价格为2524 元/吨,环比下降2.4%,同比上升18%。 进入 10 月份淀粉价格下降幅度高于玉米价格下降,淀粉加工企业亏损。

3我国玉米淀粉加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玉米淀粉加工业主要存在以下六方面的差距:

1、淀粉及深加工产品人均占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人均淀粉占有量为2.7千克,仅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2.7%,欧洲和日本人均占有量的20%。

2、自动化水平较低,产品质量较差。除个别大型玉米淀粉加工企业以外,多数中小型加工企业均缺乏自动控制和在线检测,大部分生产环节靠人工经验。

3、综合利用率低,深加工高科技产品少。日前我国玉米淀粉加工厂实际的玉米综合利用率在92%左右,而发达国家在99%以上。国内王米淀粉加工的副产品仍用传统方法处理,如生产浓缩玉米浆、螺旋榨取玉米油等;而国外主要是将玉米浸泡水直接转化成肥料或药品,以及提取玉米黄色索、制造膳食纤维等,提高了利用价值。

4、加工生产规模偏小。发达国家玉米淀粉的生产规模一般不低于年产10万吨,而我国的淀粉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中小企业的加工能力较差,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提升产品档次。

5、玉米淀粉及深加工产品品种单一。我国的玉米淀粉只有通用的工业淀粉、食用淀粉、医用淀粉等,特种淀粉很少。世界上以淀粉为原料的变性淀粉有200多个品种,而我国只有几十个。

6、加工设备依靠进口。目前国内效益较好的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进口设备,加工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普遍较低。

4玉米淀粉加工市场前景

由于玉米淀粉可以加工生产的产品种类很多,所以市场容量很大,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但是淀粉初加工产品年际间需求量变化较大,价格起伏不定,只有切实提高玉米淀粉深加工能力,才能确保实现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淀粉市场发展迅速,需求旺盛,每吨淀粉价格最高曾达到3000元左右。在超额利润的驱使下,玉米淀粉加工能力迅速提高,至1999年全国己加工淀粉421.59 万吨(指当年加工量),但由于深加工能力不足,造成价格持续下跌。2000年即降至每吨淀粉1100元左右。今后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玉米淀粉的需求量将呈快速上升趋势。据行业规划,到2005年我国玉米淀粉需求量达1000万吨左右,目前国内淀粉产量仅为500多万吨,淀粉加工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玉米淀粉市场随着全球集团化、规模化、精细化等不断深入,玉米淀粉的下游产品的生产及扩产将进一步加强,全球玉米淀粉深加工的应用更趋向广泛.玉米的附加值将更为突出,未来25年中将是全球玉米深加工中淀粉发展相对偏快的几年。玉米深加工的崛起拉升整个玉米产业链走向更大的辉煌

5玉米淀粉加工发展方向

玉米淀粉加工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深加工、综合加工,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生物酶技术、色层分离技术、膜技术以及喷射、超微、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促使淀粉加工产业尽快进入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的快速发展阶段,努力实现产业升级。要抓好淀粉加工副产品的开发利用,达到以副保主、以副促主的战略目标。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努力使各项生产指标和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